日前,在越城区皋埠镇山前徐村,种粮大户章建国将一批甲鱼苗放入正在播种的单季晚稻田里,放养面积达到80亩,这也是目前为止我市规模最大的连片“稻鳖共生”基地。
跟一般的稻田不同,放养这些鳖的水田四周边缘都经过开挖,形成宽约1.5米、深度将近1米的大水沟。章建国说,这次放养的只是第一批鳖苗,数量为1000只,按照每亩200只左右的量,全部80亩稻田将放养1万多只。
“这些稻田以后就不打农药了,甲鱼也不喂饲料,最多投些小鱼小虾螺蛳之类,总的目的就是提高亩产效益。”他说,这种模式的单晚亩产在500公斤左右,稻米可卖到20元一公斤,再加上几乎原生态生长的甲鱼,平均亩产值至少在1.5万元左右,刨去成本,亩均纯收益可达1万元。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戚正梁表示,在共生的过程中,甲鱼可起到松土的作用,还能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因此可减轻农田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稻米品质。
而在市农技总站的周宇尘看来,这种种养结合的新型农作制度,除了可以促进稳粮增效,还有利于提升田间基础设施,美化田园环境,因而也是打造“美丽田园”、“美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统计,至目前,全市已有稻鳖、稻鱼(鳅)、稻虾、稻鱼虾等共生、轮作面积1.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