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着镇干部的那个用心劲,我对街河告别劣Ⅴ类水充满信心!”4月24日下午,现年83岁、家住上虞区丰惠镇街河旁的万三十对记者说。
万三十老人居住在丰惠镇街河边已经40多年了,但对30多年前的街河水质记忆犹新。“以前我们吃的水都是街河里挑的,更不用说游泳了。”
然而,由于全长2.6公里的街河两旁居住了1000多户居民,生活污水至今仍没有纳管。加上街河水体基本不流动,淤泥堆积越来越厚,是剿劣中一块不折不扣的“硬骨头”。“我们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啃下街河这块‘硬骨头’!”丰惠镇党委书记卢梁勇告诉记者。
为此,丰惠镇出台了整治街河“三步走”科学治水方案。第一步,清淤。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左右。第二步,纳管。镇里拿出数千万元,从4月底开始对街河两旁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截污纳管。第三步,活水。在街河下游孟闸河旁建一座节制闸,让街河的水“动”起来。
在剿劣战役中,针对治水“硬骨头”,丰惠镇实实在在去啃,治一条销一条,做一桩成一桩。
据摸排,丰惠镇有18条河列入劣Ⅴ类水和Ⅴ类水,但劣Ⅴ类水河流长达27公里,而且几乎条条河都是“硬骨头”:全长670米的环城河,性质与街河相似;而全长5.4公里的十八里河,穿过虞光、五云、陈夏谢、虞东和夹塘等5个村,两边是广袤的田野,农业面源污染不可控……
这些天,丰惠镇虞光村党支部书记贺坚兵除了清淤这项中心工作,又多了项宣传指导农户科学施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工作。“眼下正值春播时节,这项工作很重要。如果农户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十八里河的水质会被污染。”贺坚兵说。
啃“硬骨头”,不能蛮干,而是要靠科学治水。在街河与孟闸河交汇点,一条拦水坝横空出世。“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丰惠镇副镇长王华祥告诉记者,坝前建一座节约闸,投资100万元,但闸建好后,不仅街河的水可以“动”起来,孟闸河和环城河的水也会“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