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立河是一名普通外来务工人员,突遭飞来横祸,在“绍兴好人”的帮助下,全家人都顽强地挺了过来。面对节余下来的爱心款,“柴家人”没有心动,而是主动转捐给社会,去帮助其他更困难的老百姓,这样的凡人善举,让爱心不断传递下去,既是一个普通人内心真善美的自然流露,也是一幕让社会正能量接力的大团圆结局,让我们看到了绍兴市民的崇善、行善和扬善的良好素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焕发出来的文明温度。
不可否认,趋利避害享受安逸是人类生存的自然本性,崇德向善追求高尚那是人格精神层面的延续和升华,到手的巨款是自行支配,还是坚信后续医疗费用可以通过省吃俭用、可以双手创造,柴立河和妻子经历一番彻底的价值取舍和精神涅槃以后,毅然决定将多余的善款转捐社会,这既是回报社会表达感谢的最好方式,也是回馈这么多“绍兴好人”鼎力相助的良心抉择,可以激发社会道德和秩序的正能量,宏扬崇德向善、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
在当今“媒体+互联网+公益”的现实语境下,人们通过网络有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发布渠道,一段煽情的文字配上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公益人物随便发一条求助信息,发酵以后就会引来大量关注,并通过爱心人士微信支付、银行汇款、上门捐赠等形式,募集到源源不断的善款。但金钱有价,爱心无价,每一名捐款人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不会考虑善款在完成救助事项后是否留有剩余,这笔善款是否善始善终完全用在了“刀刃”上,余款的去向究竟有没有辜负爱心捐赠者的善意?这就涉及到一个爱心捐款的专款专用、各类民间公益慈善组织规范化管理的问题,而柴立河一家通过“绍兴晚报读者爱心基金”这个管理平台,可以进一步核实筛选救助对象,公示名单无异议,跟进拨付救助金,能够让所有的爱心人士都了解善款的最终去向,便于后续执行的社会监督,无疑将推动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引导微小公益力量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大爱挽救了柴立河一家,让他们增添了战胜疾病的勇气,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同时,“柴家人”也作出了积极回应和转捐表率,让爱延续,惠泽他人。这样的义举,既是大爱绍兴精神在这个外来务工者家庭的体现,也是舆论媒体参与监督下的一次公益慈善探索,更能够让每一名爱心捐赠者如沐春风,让草根慈善的“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顾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