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一座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山城,如今正在演绎着全新的发展故事。
从今年前5个月的经济数据看,不难发现新昌转型发展的新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到50.2%,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利税增长18.6%,利润增长23.6%……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表明新昌的发展质量趋佳。
“总体来说,新昌在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新路。”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表示,新昌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既追求发展质量,又注重生态保护;既追求创新发展,又注重绿色发展。

水清岸绿城市美
重创新,脚步永不停
今年6月,创新发展的“模范生”——新昌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全省仅2个县。在此前的2014年底,新昌县成为浙江省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全省创新试点,为什么两次花落新昌?
“因为新昌是吃‘创新饭’发展起来的,很有典型性。”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表示,新昌是山区小县,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却依靠“资源不足科技补”的理念,实现跨越式发展。省里领导曾多次表示,“新昌都能实现创新发展,定能总结出一套经验,在全省推广。”
衡量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指标有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新产品产值率等。2015年,新昌县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4.21%(绍兴全市平均为2.26%),仅次于杭州市滨江区,排在全省各县(市、区)第二;新产品产值率超过50%,排在全省第一位。今年1至5月,新昌新产品产值率依然保持在高位,达到51%。
新昌创新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近期又在全国两次露脸。一次是今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新动源》为题,报道了新昌依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转型、人才集聚的做法。此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新昌创新发展的经验。
还有一次是在5月3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新昌县委书记邵全卯作为全国唯一的县市代表在会上交流发言,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新昌创新发展的做法。
实际上,新昌持续加快综合创新改革工作,推动实现“新昌创新”:
——2015年,新昌县出台了12个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涉及科技资源分配、科技创新投入、企业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人才引进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帮助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大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新昌县县域科技资源的分配。
——持续发力科技服务的供给侧,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大市场,并引入科技中介机构,对企业的创新实行O2O(线上到线下)服务。
新昌县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去,新昌将大力推进省级全面创新改革区建设,力争主要科技指标继续领先全省,真正把创新打造成新昌的源动力。
谋转型,探路“新经济”
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大时代相遇,意味着“两化”融合走到了最重要的历史节点。在新昌,企业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政府强烈的产业转型升级诉求,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新昌实体经济向更高端迈进。
新昌确立了“2+X”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2”即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2个战略性支撑产业,“X”即培育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若干潜力产业。
近年来,新昌县每年安排1.5亿元发展资金,通过要素集聚、项目集中,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大型数控机床等发展迅速,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形成。新昌县连续3年在省工业强县综合考评中进入前十名。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新昌“两化”融合指数为76.1,工业应用指数达48.26,居全省前列。今年1至5月,新昌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4.4亿元,增长5.7%,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50.2%,居全省前列。
今年,新昌每季度都安排了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一季度,新昌县开工重大项目20个,总投资93亿元,最大项目为总投资达30亿元的日发航空装备产业园。据介绍,航空零部件车间(一期项目)已于今年4月动工,按照工业4.0样板工厂设计,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投产后,将具备年产1万件航空零部件以及年产60万台(套)航空专用设备能力。此外,航空复合材料车间计划2017年建成投产。
二季度,新昌县开工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101.7亿元,最大项目为总投资达75亿元的万丰航空小镇,今年计划投资12.6亿元。今后,这里不仅制造和研发飞机,还可以让游客观光旅游,参加飞行体验、驾照培训等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表示,万丰将通过航空小镇建设,将通航产业打造成转型升级的大平台,将航空小镇打造成做强做久的大项目,从而实现万丰的“蓝天梦”。
“今年三、四季度,新昌还将分别举行以重大服务业、交通设施为重点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昌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不仅是新昌发展的坚实后劲,也是新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保生态,践行“绿色发展”
今年3月,新昌县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县”,成为绍兴首个国家级生态县。这个曾经被列为“省级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的山区县,一举摘掉了“环境差”的帽子。
经过一场华丽的蜕变,如今的新昌,更能体会自然生态所蕴含的美学和人文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中,变成和每一家新昌企业、每一个新昌人相关的事业。
当我省启动“五水共治”,新昌乘势而上,全方位大力度推进。早在2014年,新昌就成为首批“清三河”达标县,获得了“五水共治”优秀县大禹鼎。
生态好不好,首先看水质,经过多年的整治,新昌江水质从劣五类提升至二类水。新昌江、澄潭江、黄泽江交界断面水质连续六年被省政府考核为优秀,是浙江省惟一获此殊荣的县;去年新昌县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指数全省第十,其中生态经济指标全省第一。
如今,新昌的好空气已是名声在外。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新昌县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85.3%,居绍兴市首位。空气清新了,“新昌到、臭气闻”不再。
围绕生态文明做文章,绿色发展的理念已转化为新昌企业日常生产的生动实践,做绿产品、做绿GDP成为多数企业的自觉诉求。
新昌制药厂以“科技创新促产品结构调整,以技术改造促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形成了“在创新中寻找循环、在循环中寻求高效”的经济发展战略理念。利用制药脚料及副产品作为燃料代替柴油,已是一种普遍之举。
新昌通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每年淘汰产能落后企业20多家、腾出用能指标2万吨标煤,引导和倒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据统计,2006年以来,以每年损失近2个亿的税收为代价,累计关停搬迁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或项目40多家。通过空间换地,倒逼企业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工业用地容积率接近2。
对生态的坚定守望,也为建设“美丽新昌”、提升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足够的底气和资本。今年,新昌县提出了旅游业二次创业,梅溪湖休闲养生园、铜锣山养生园、遁山小镇、韩妃江安岚酒店等项目正推进当中。佛道之源、山水之旅、唐诗之路、田园风光、茶香体验、丝绸文化等交相辉映,一座宜游、宜居、宜闲的品质之城吸引着八方宾朋。
生态环境保护没有终点,在获得“国家级生态县”荣誉后,今年新昌县又提出了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目标。“这是国家级生态县的升级版。”新昌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已发布了创建的指标体系,共涉及38个指标。
畅交通,着力“补短板”
新昌县主要领导多次表示,从新昌实际来看,现阶段最大的短板还是交通设施,制约新昌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交通。同时,推动新昌发展的最大希望也在交通。
即使到现在,经过新昌的也只有常台(上三)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G104国道、省道江拔线和象西线,没有其他水路、铁路。对外运输线路的缺乏,导致新昌对外交通的大格局未真正打开,难以融入“大都市一小时交通圈”,这样的交通短板制约着新昌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新昌县内公路等级偏低。目前,新昌县内有县道400多公里、乡道300多公里,但是县、乡道技术等级明显偏低,四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86%,突出的表现是弯道多、公路不够宽等。
“新昌交通设施的短板,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补齐。”新昌县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将是新昌县交通大发展的时期,新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120亿元,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都将拉开框架,形成“一场二铁三点五通”的立体交通设施网络。
所谓“一场”就是新昌通用航空机场。按照规划,新昌将按二类通用机场的标准,建设一个新昌通用机场。目前已在大市聚做好了选址工作,总投资约2亿元,计划“十三五”期间完工。
“二铁”指的是甬金铁路和杭绍台高铁。据了解,甬金铁路计划明年开工建设,其中新昌段长约10.4公里。同时,杭绍台高铁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三点”指的是上三高速城南互通、南岩隧道、甬金铁路站场。“一直以来,上三高速在新昌境内只有新昌和双彩两个互通。”新昌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新昌将启动建设上三高速公路城南互通,投资达3.3亿元。项目今年年底启动建设,完成后将连接104国道南复线及泉清至石溪公路。对于新昌人来说,在这个互通下了上三高速公路后,就不用穿新昌县城而过,可以大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五通”指的是杭绍台高速新昌段建设、527国道改造、104国道桃树坞至关岭段改建、环城东路建设、青山大桥至南复线连接线建设。其中,杭绍台高速公路最受外界关注。据了解,这条高速公路将在新昌境内建设十九峰、回山等3个高速互通。
此外,新昌县今年还将实施多个交通建设项目。目前,先期实施的4个交通重点工程为:江拔线改建工程、坑西至拔茅改建工程、梅渚至澄潭公路改建工程、新昌至磐安公路双彩互通至植林段改建工程,这4个项目努力争取今年年内完工。
这些交通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新昌县将迎来“铁公机”时代,使交通实现内畅,又做到外联。尤其是通用机场、甬金铁路和杭绍台高铁的建设,在地域和空间上为新昌接轨义甬舟大通道、融入长三角拓展通道,将让新昌的区位优势得以大大提升。

高晓建 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