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建松
我想先以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角度分析一下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
浙江高考作文采用以往常见的材料作文的命制方式,分为“导语、材料、提示、注意”四部分,其中“导语”和“注意”两个部分与以前的命制没有变化,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余下的“材料”与“提示”才值得我们关注。
“材料”与“提示”有三段,是这样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其中前面两段是“材料”,讲述的是作家要不要关注读者。材料提出了两种意见,一种是要关注,要“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一种是不必关注,“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材料的两个意见貌似互相对立,其实更是互补,两者要结合起来分析,若只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思维就比较简单化了。这是整体理解材料。此外,我们要关注材料的言外之旨,一些关键词语所蕴含的真实含义。如,所谓的“装着读者”,就是关注社会,有社会责任感;所谓的“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要保持思想的独立。这是正面思考。同时,我们也不妨从反面去思考,“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会不会媚俗?“不为读者所左右”会不会偏执?
这样考虑,就可以体会到命题者的苦心——要求考生注重思辨,不是片面采纳一种意见,不要对一种意见简单臧否。这种思维,就是当下语文学界在倡导的批判性思维。“材料”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讲清楚关键概念的内涵,为“提示”部分做一个铺垫。
后面“假如”那一段,属于“提示”,框定了写作的方向。提示段里,告诉我们“作家”不是材料段的作家,“读者”不是材料段的读者。这一段不断提到“生活”一词,说明“作家”是生活的创造者,“读者”是创造生活时所涉及的对象,或者说是评价者。“你”在创造“作品”,所以这里的“你”,就是考生自己,一个即将进入高等院校、为社会贡献自己才能的青年人。这样看来,这是一个涉及创造者和评价者的话题,但归根到底是涉及如何成为一个优质创造者的话题,也是一个建构学生的精神秩序的文章。这样的命制,是合乎高考命题组“立德树人”的总纲的。
对近几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的审题,其实都要抓住“关注整体,不漏细节,分清主次”的思维方式。凡不是这样写的,若只关注材料而不关注提示,或若只抓住细节不关注整体,都有偏题之嫌。那样的思维,抓芝麻抛西瓜,或者瞎子摸象,都不是整体思维,是片面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回顾一下浙江2018年的命题,其材料“浙江精神”,其提示是“你如何思考”,和今年的命题方式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要建构学子的精神秩序,作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独立的人为未来社会作出贡献。这是我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分析。
由此及彼,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每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公布,关注面特别广泛,不仅是参加考试的师生在关注,媒体和社会大众也在关注。一件事物,能够引起大众关注,并且对之畅所欲言,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但高考作文“狂欢”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有两点值得大家思考。
一是为什么大家只对高考作文引发议论?其他科目,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不仅是某类试题,就连整体试卷都几乎无人评论,甚至连历史等人文科学,都掀不起波澜。这是为什么呢?我以为,可能和作文的性质有关。前几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组长张伟明先生说过,作文是“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活动”。而“用语言表达思维”,只要会说话,能够正常思维,人人可为,恐怕这是议论的学理基础。而数理化科目其内容的深奥,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对之张口发言的;不要说微积分,就连简单的数列,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计算出来。自然科学较难,以至于很多人插不上嘴。这样一想,就会感到人们对高考的议论有就轻避重的嫌疑——“哪一块我可以说”,就说说。媒体和社会也许应该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同等视之,尤其在当下,请多多关注高考中的自然科学。
二是大家在谈论高考作文时,在谈论什么?概括一下就会发现,人们对高考语文作文的谈论基本聚焦在:一是作文题的题材、社会价值、思想意义;二是作文题对考生的影响,比如难度如何,以及写作的最佳方案是什么;三是回忆自己那年高考的情况;四是提供自己精心撰写的“高考作文”,等等。
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很多人谈论的“作文”是广泛意义上的作文,不是课程标准里的“作文”,他们的是自由随意的作文,不是基础的训练作文。课程标准里的“作文”有其特殊的命题规则、训练要求,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写作800字的特定文体的文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集中训练才能达到。网络高考作文参与者提供的那些“高考作文”,是几分钟完成的?写了多少字?文体是什么?看起来数量巨大,其实合乎训练要求的不多。在我看来,这些文章,很多是属于“自我表达的狂欢”,貌似轰轰烈烈,但对考生、对学校教学影响不多,做了无用功。
所以,全社会关注高考作文,并不表明关注语文教学,也不表明关注学校教育。全社会参与的高考作文狂欢,值得反思。我希望今年(也包括以后)的高考,都安静下来,就把它当做一场人生的考试,不需要有多少“读者”,只求自己踏实地朝理想目标前进。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