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枫桥:开建绍兴首个国家级土壤监测点

2019-05-29 20:41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周国勇 通讯员 俞咪娜

“典型的噢?很典型,你看不同土层的颜色都不一样!”5月28日,在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的一块农田里,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耿苗刚跟同事挖好一个深度1.2米的土壤剖面,站在田塍上的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推广研究员陈一定兴奋得连声叫好,“看来我们地方选对了!”

原来,省农业农村厅将在这里建设一个国家级“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点,而随着土壤的解剖采样,意味着项目建设的正式启动。这也将是绍兴地区首个国家级土壤质量监测点。

何谓“三区四情”?“三区”是指监测点将包括三大功能区:自动监测区、常规监测区、培肥改良区,“四情”则指监测的4方面内容,分别是墒情、地情、肥情、环情。张耿苗说,从2008年起,诸暨已先后在不同区域建立6个省级土壤监测点,但设立国家级标准的土壤监测点,这将是第一个。

“跟省级监测点只有常规监测区不同,这个国家级监测点属于综合性的,功能更多,规格更高。”张耿苗介绍,像自动监测区,将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自动监测土壤墒情(即土壤含水量)、温度、湿度等,而培肥改良区将根据监测到的数据,有针对性开展土壤培肥试验,建立土壤改良模型。

“传统监测土壤质量,只监测土壤的最表层,也就是耕作层,但其实土壤的不同层次对土壤质量都有关系,都可以影响到水肥情况。而实施‘三区四情’监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陈一定说,按照要求,每个国家级“三区四情”耕地质量监测点面积须达1000平方米(1.5亩),监测时间须在5年以上,但实际上监测周期越长越好。

她介绍,目前世界上开展时间最长的土壤监测点是英国的洛桑实验站,至今已有150年。我国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是位于湖南的祁阳实验站 ,于解放前建立,已运行70多年。“我们希望诸暨这个国家级监测点将来也一直做下去,因为时间越久,越能反映出土壤结构演变和地力变化情况,从而能更好精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作为建点的一项前期工作,当天,来自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农业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麻万诸对诸暨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的土壤进行了一一采样,并用专用采集合进行封装,“带回去后我们将对不同层次的土壤进行理化指标的化验,并做好分析登记,为之后国家级监测点监测工作做好准备。”这位土壤分类专家表示。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编辑: 钱天怡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