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边锦祥
“孩子没有好行为时,怎么办?如何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今天上午,柯桥区笛扬读书会邀请儿童心理学专家,被誉为“最了解儿童心理的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田宏杰博士,在柯桥区钱清镇新落成的“城市书房”,给父母送上了一堂实用课《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家长错误方法会带偏孩子
“好多父母都经历过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被气得够呛,却不知孩子在被父母辅导写作业时的心理状态。”田宏杰说,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真是:“你越吼,我越慢”。
父母指责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害怕,孩子一害怕就会激发他身体中的一个本能反应——战斗逃跑反应,这个反应是连动物都会有的本能反应。
孩子背不会、做不来,又会遭到父母的指责,如此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只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很多时候,正是家长的种种错误方法,带偏了自己的孩子,时间久了,慢慢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年级这些习惯还会变得更加顽固。
把学习管理权给回孩子
“家长们经常头疼孩子在写作业时容易走神,怎么办?” 田宏杰说,其实这是因为14岁之前的孩子大脑抑制功能较弱,而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学会抑制,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要多用三个词“我看到”“我观察到”“我注意到”。
“有时候孩子会要挟家长:‘我不学了!’孩子到底是在为家长学习还是在为自己学习?到底是谁应该为孩子的学习负责?”田宏杰说,如果是家长督促孩子去学习,就像推车,当孩子年龄渐大,小推车就变成了火车,家长是推不动的。而家长,在孩子还是手推车或者三轮车的时候,应该要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力量要靠他自己去增长。
要想让孩子为自己的作业负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学习的管理权给回到孩子。
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孩子没有好行为时,怎么办?要去发现孩子好的行为,强化好行为,让好行为得以保持。” 田宏杰说,孩子的大脑听不懂“不”“别”;听不懂负面语言“磨蹭”“马虎”“走神”;不是“不做什么”,而是“可以怎样做”用正面言语表达正面期许,如“我看到你的努力”等,这样才能有效果!鼓励具体行为,才能把好行为变成习惯!调整注意焦点,强化积极行为!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是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田宏杰说。
希望爸爸妈妈们在孩子需要支持、需要帮助的年龄段,用正确的方法帮到孩子,帮助孩子提升自控能力,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强化自我管理,让孩子更加喜欢学习!
“陪孩子学习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并没有收获满意的效果。听了田老师的分享,令人茅塞顿开。”一位南钱清村高女士说,这样的公益讲座很有意义,也很受启发。当天,钱清、马鞍等地的150多位家长参加了分享活动。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