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勾乘定安华

2019-05-22 08:11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见习记者 於泽锋

安华镇,位于诸暨市西南部,是安定繁华之地。这里有勾乘山,曾是越国都城,吴越战争的大幕在此拉开;这里有新州城,是朱元璋问鼎天下的战场。这里是诸暨、义乌、浦江的交界之地,南北通衢,明朝时已形成集市商埠,物流往来,经济发达。如今,安华人秉持率直豪爽的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开拓进取,块状袜业规模显现,纺织机械齐头并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一个精品集镇正蓄势待发。

军事要地

安华镇素有诸暨南大门之称,为诸暨名镇。其东南有峰峦连绵的会稽山脉。西北有突兀陡峭的龙门山脉。浦阳江、大陈江、小江贯穿境域。山川河流,共同构成了安华镇秀美的自然风光。

这里不仅风光秀丽,因其地处婺越要津,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安华镇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之前。

春来山花烂漫,夏至群峰叠翠,秋临漫山红遍,冬到银装素裹。地处安华镇的勾乘山是一处有着两千余年文化积淀、融人文自然于一体,品位极高的风景名胜区,在当地被称为王者之山。它是早期越国国都所在地,古越文化的摇篮。据嘉泰《会稽志》卷9引《旧经》云:“诸暨县勾乘山,勾践所都也。”今山上还有越王墓,相传为越王允常之墓。

公元前496年5月,越王允常去世,勾践继位,吴王阖闾乘机兴兵攻打,勾践率军反击,在今嘉兴西南的地方大败吴国,阖闾受伤死于退军途中。公元前494年2月,勾践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攻打吴国,越军大败,勾践率残部五千余人退守勾乘山。后入吴为质,公元前490年才回到勾乘山。于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公元前473年,越国灭亡了吴国。

在勾乘山建都期间,允常与勾践掀开了吴越战争的大幕,为跻身春秋五霸奠定了基础,谱写了震撼春秋的历史篇章,铸就了卧薪尝胆的民族精神。

除了吴越勾乘之战以外,安华有记载的战事还有宋末善坑岭抗元之战,元末明初新州大战,清代韩煜文与太平军也曾在此对垒,直至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它也曾是“浙东会战”“浙赣会战”的重要战场。

新州大战,算得上是朱元璋问鼎天下的重要一战。新州大战的所在地,便位于现安华镇三合村。历史上,朱元璋与张士诚在此会战,双方相持多年,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朱元璋部李文忠、胡深大败张士诚手下李伯升,逐北数十里,生擒4000余人,斩首甚众,溪水尽赤,史称“新州大战”。这一战,壮大了朱元璋的声势,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呈异军突起之势,为开创明王朝盛世基业打下扎实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在安华镇犯下累累罪行,烧毁房屋,杀害村民。不堪外辱的安华镇人民奋起反抗,同仇敌忾,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勾乘山青山巍峨,大刀山如大刀直立,青峰刺天,五指山壁立陡峭,气势非凡。清徐道政游五指山时,曾作诗一首:“龙蛇登大陆,到处起烽烟。谁伸一只手,擎住东南天。”安华镇奇特的自然风光,波澜壮阔的战斗历史,赋予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豪情、胆识与决心,推动安华不断向前迈进。

商贸繁荣

安华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军事要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与此同时,其作为诸暨、义乌、浦江三县(市)的交汇点,是古时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因而商贸业一直比较发达。

安华镇集市形成,始于明代。早在明洪武年间,有个“安天村”,后叫“安天畈”,因人口渐增,新建村宅,取名“安下村”,后改称“安华”,逐渐形成集镇。

五月枇杷满树金 章爱育 作

清朝时,安华镇有宣何街、安华街、湖头街、黄藤市等市场。当时上八府到下三府的官道从湖头进入安华镇内,由善坑岭转入义乌。境内设有湖头铺、罗岭铺、宣何铺,明万历年间又建造了宣何公馆,作为驿站使用。商贾往来,形成集市,俗称宣何街。

安华街作为安华镇上最繁华的街市,形成晚于宣何街,市场形成后,很快成为诸暨、义乌、浦江三县(市)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至清末,镇上有粮食、南货、酒酱、棉布、百货、烟卷、陶瓷、中药、竹木、油漆、山货、纸花、点心等店铺,百杂货品类繁多;还有油坊、酿造厂、染坊、茶站、茧行、水作坊、篾竹坊、柴行、旅馆、饭馆、茶楼之设。

民国初,安华每逢农历三、六、九为市。特点是时间早、交易时间短,群众踏着露水来,见着太阳归。1918年,安华庙修复“开光”后改为农历逢双隔日市。交易内容多为综合性的农副产品、手工业品、日常必需小商品。小商小贩和农民手提肩挑或以手推车,从方圆数十里之内赶来。义乌、浦江农民加工的红糖、豆腐皮等土产及金华火腿,多经安华转销萧山、杭州、绍兴、上海等地。因此,安华镇不但是周围乡镇的中心集市,也是浦江、义乌、诸暨三县经济交流的窗口。

抗战前夕,杭江(今浙赣)铁路通车至安华,安华为“断头火车站”;又因浦阳江竹筏通县城,上溯至浦江,安华有埠。安华至丰江周河段可通木船,最大可达10吨以上,故安华成为水陆两运码头。婺越通衢穿境而过,可通往萧山、杭州,上海、江苏、江西、福建等地,安华成为商贾行贩和民众物资交流的集散地,客商云集,商业颇盛,有“小上海”之称。

当时街上较为著名的老店有“同心”“同裕”“维丰”“广裕隆”四大布庄;“万和”“宏大”“乾昌”“义大”四大南北食货店;“义昌”“万丰”“万太”三大米行;“顺和堂”“天宝堂”“福春堂”三大药铺;“同记”“乾昌”两大酒厂;“同记”“蔡隆昌”二大烟店;“马源盛”糕果店;还有“朝奉”“协和”锅铺;此外还有面馆、茶坊、酒肆、水作坊、肉铺及货运公司和官盐店。浦东义北、同山、牌头等地所需酒酱、食盐等多由安华批发。

今安华商场处,旧时称盐店弄堂。抗战期间,为阻止日军南下,浙赣铁路几次拆除,招致日军疯狂报复,镇上于1941年和1942年两次遭轰炸,街房尽毁,民居毁之大半,破坏极为严重。抗战胜利后,许多商店很快就在废墟上重建起来,并且拓宽、拆直街面。当时浙赣铁路只修复了杭州至安华段。金华、义乌、浦江东阳等地的旅客及货物都必须经安华中转,推动了当地的集镇建设。

1946年街道迅速从原来的100米延长至200米,商店增至58家,镇上有旅馆、照相、理发、洗染、修理等行业,并从此分为上市头、下市头。

老街从明朝开市至20世纪80年代淡出。2018年,安华镇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恢复并彰显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街巷风貌,老街风情一如往昔。

农工兴旺

安华,先有安定,其后繁华。安华镇,传统农业发达,在近几年发展中,工业后来居上,已有腾飞之势。

安华镇的农业发展,与丰富的水资源息息相关。在其境内,浦阳江、大陈江贯穿境域,给予了安华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灌溉优势,安华历来盛产稻米。湖头畈素有安华粮仓之美誉。

“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诸暨有七十二个湖,湖头称为第一湖,湖头畈历来是安华粮仓。安华镇地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农业是安华的传统产业,主要农副产品有粮食、蚕桑、茶叶、水果等,畜牧业和渔业也有一定规模。

旧时,受到水利、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生产水平低下,粮食产量较低。自1956年起,这里大兴水利,新建安华水库、三联水库、寺姆岭水库、红星塘水库、罗岭水库等20余座。尤其是安华水库的建成,境内受益农田达5000余亩,彻底改变了灌溉落后的状况。

安华的粮食主要为稻谷、大麦、小麦。另外油菜是安华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是农户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三村建成的千亩油菜基地,春日时,金黄一片,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当下,已然成为观光胜地,众多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安华镇还是水果之乡,历来山地多种水果。山花梨头、金钱蜜橘、红心李、水蜜桃、西瓜等,品质优良、口碑不错,远销杭州、上海等地。

安华镇,除了优势农业之外,工业基础也较好,手艺工匠众多,产业品类繁多。木匠、桶匠、雕花匠、石匠、铁匠等等,这种以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的早期手工业,是安华镇早期工业的雏形。改革开放后,不甘人后的安华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努力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技能,迅速形成了以袜业为主导,环保设备、木模、包装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安华袜业,是安华轻纺工业的一张名片,其中安华镇蔡家畈村,有着“袜业第一村”之称。上世纪80年代初,聪明勤劳的蔡家畈村村民从倒闭的集体企业折价买回织袜的机器设备,开始从事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从而拉开了安华袜业产业兴起的序幕。如今,蔡家畈村全村有90%以上村民从事袜业生产和原料加工,拥有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4个,产品远销国内外。

蔡家畈村,一个传统的农业小村创造了10多亿元的工业生产总值,这个曾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可谓创造一个奇迹。

以袜业生产为核心,安华镇的工业布局如火如荼地推进着。近年来,安华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接沪融杭”的战略号召,推出了“诸义产业自由港”项目。

诸义产业自由港项目总占地3200亩,投资约130亿元,包括精品袜业园、现代包装产业园、现代装饰材料园,文化创意园、跨境电商园、创业创新园等。园区囊括了安华镇的特色产业,引入了高新科技产业,配套齐全,定位准确,已然成为了引领安华镇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安华镇,一个时尚产业特色小镇,正冉冉兴起。

主政者说

郭剑东 安华镇党委书记

安华镇作为浙中北的咽喉要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勾乘山,曾是越国都城,因此安华自有一股王者之气;新州,元末明初古城,朱元璋风嘶马吼的古战场。独当一面,把守南门,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安华人“强悍、好客、重义、耿直、争先”的独特性格。

卧薪尝胆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拼劲,让安华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在安华,精品袜业园、现代包装园、文化创意园、创业创新园、跨境电商园区、智慧物流园、现代装饰材料园相继落地开花,一个厚积薄发的诸义产业自由港初具雏形。我们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进中突破,倾力打造诸暨“接沪融杭”战略基地,全面推进安华振兴发展。

地名说

由安天村演变而来

安华地名最早起源于明代,在今安华火车站南侧,有一个安天村,后来这个地方被称作安天畈,畈中有一安天凉亭。后因人口渐渐聚集,在安天村旧址的北面形成新的村落,取名安下。方言“下”与“华”谐音,取安定繁华之意,后来演变为安华。镇同村名,故名安华镇。

舌尖之上

牛淘汤

安华牛淘汤能够享誉诸义浦三地,不是没有理由的。店家们恪守成规,一律用自宰的新鲜黄牛骨头煮汤,外来牛肉、冰牛肉绝不进店下锅。用牛头、牛骨放在大锅里精心熬煮出来的汤,加上一些牛筋、牛血、辣椒、胡椒粉等配料,才能出炉一碗最具滋味的牛淘汤。熬煮的汤汁出乎意外地清澈,在白瓷碗中摆放满满的一碗牛杂,反复浇上汤汁,才能将牛汤的鲜香彻底地发挥出来,牛杂的口感恰到好处,不至于难以咀嚼,也不会软烂破碎。最后放上脆脆的牛血,和着鲜浓的汤汁一起滑入肚腹,舒服得令人喟叹。

安华鱼面

鱼,面,一荤一素,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安华却有一道菜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鱼面。鱼面的用料很讲究,所选用的草鱼一般在八斤以上,大的可以是十几斤重。选用的鱼一定要有个头,如鱼太小则汤汁少有劲道且细刺不易剔净。当香喷喷的鱼面出炉时,真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面汤中那一点点醋很好地去掉了鱼腥味,喝一口汤,吃一筷面,没几下,一海碗鱼面都到了肚子里。

编辑: 王丽丽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