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荒山”变“药圃” 嵊州农民打造了一个“聚宝盆”

2019-04-30 08:53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陈正军 文/摄

在嵊州市开发区(浦口街道)五合村东南侧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一家中药种植基地,眼下,基地内一种叫白芨的中药材小苗长势旺盛,各地客户正陆续向基地主任任英祥订购药苗。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2016年,任英祥与朋友一起去云南旅游,无意间接触到中药药材。“中药药材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之前,我知之甚少,只有在生活中,略知老百姓喜欢用黄精炖鸡、鸭补身体,而野生的黄精是少之又少。”

2017年年初,任英祥从五合村租来一块占地100多亩的山地,开垦种植起白芨、重楼、黄精等中药药材。虽然在千里之外的云南,药材种植非常普遍,但在嵊州市却很少有人这样连片种植,没有技术借鉴,创业路上的各种技术问题随之而来。

中药药材的种植难在小苗培育上。“温度高了,刚出芽的小苗,过了一夜就全萎了;大棚顶不慎破一个洞,掉下的水滴,将刚撒播下去的种子全沉没在‘死潭’里,无法出芽……”任英祥说,除受气温、水质、土壤等因素影响外,药材小苗的培育工作还要考验培育人的细心、耐心。最终,在专家的指导下,基地克服这些困难,育苗成功。

也正因为育苗工作的艰辛,中药药材的小苗价格相对偏高。据任英祥介绍,高10厘米的一株白芨苗,价格在3元左右;而一株重楼苗,价格在6元左右。按照正常播种,一亩地大概可播种8000至10000株左右的白芨苗。“小苗培育是关键,后期种植就轻松多了,一株白芨苗种植3至4年后,能长出约7两重的茎块,按照今年白芨每公斤80元的市场价计,一亩地年产值约在8万元左右。”任英祥说。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编辑: 倪妮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