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五泄山水长

2019-04-17 00:00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翁佳美

诸暨市五泄镇位于诸暨市域西面,因一水五道折的五泄溪而得名。

明清时期,五泄分属灵泉乡与诸山乡,称为“三阳三州之地”(处于暨阳、浦阳、富阳及所属越州、婺州、杭州之间)。1956年五泄设乡,1992年五泄正式建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五泄之“泄”也被官方和民间写作“洩”,但近年,“洩”字已被确定为异体字,不再使用。

泉源广长 项 鸿 作

五泄因旅游而兴。境内群峰叠翠,山水映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碧波荡漾的五泄湖、四季如春的桃源、飞瀑浩荡的东源和幽雅深邃的西源峡谷,形成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五泄风景区。

在旖旎的山水景观之外,五泄还因其厚重悠远的文史积淀、神秘静默的灵泉古刹、世代传承的民间风物、润泽乡梓的山乡民风,被涂抹上了钟灵毓秀的瑰丽色彩。

悬泉飞瀑隐古刹

翻开《辞海》寻“泄”字,一条特别的释义映入眼帘:“指瀑布。浙江诸暨有五泄溪”。被《辞海》提到,足见“五泄”不凡。

山泉水从崇崖峻壁间跌宕而下,一路折为五道,与嘉木、异峰、怪石相映成趣,终得崖壑飞瀑胜景,称为五泄。天工造化出这样一颗地理与美学意义上的璀璨明珠,让其与秀色奇绝的美女西施构成了闻名遐迩的“诸暨双璧”。

“……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记者翻阅典籍,发现其中关于五泄的记述,最负盛名的属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其卷四十“浙江水”中以120字描绘了五泄飞瀑的地貌、气势,甚至观赏方式。

当地旅游部门工作人员张洁告诉记者,游览五泄,一般从青口进入。在经历曲溪青流后得见五泄湖水库,古人云:“到此已无尘半点,上去更有碧千寻。”它依着地形弯弯曲曲盘桓,似一条绿色绸带飘浮在群山之中。在林深处,五泄瀑布广纳天地之灵气,变幻奔腾。“它形成于地壳剧烈变动时期,五泄涵湫峰与碧云峰之间撕裂了一道口子,岩底逐段曲折下沉,造成长334米、落差80余米,宽窄不一的峡谷。”张洁说。

清泉从高1000余米的天堂岗直下,经十几公里跋涉,汇集成浩浩荡荡的溪水,穿陡岩、劈溪流,跌入峡谷后曲折奔放而下,最终形成五泄瀑布:第一泄月笼轻纱,第二泄双龙争壑,第三泄千姿百态,第四泄烈马奔腾,第五泄蛟龙出海。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在此地浑然一体。

在得郦道元挖掘后,五泄渐渐为人所熟知,光阴流转间倾倒了无数骚人墨客。“路缘萝茑荫杉松,翠壁丹崖不计重。天作锦屏环十里,僧开朱屋面千峰。”“轻烟飘缈蕴平湖,逐浪滔滔挂瀑隅。五泄池清风洗陌,夷光催绿越天舒。”“路入苍烟九过溪,九穿岩曲到招提。天分五溜寒倾北,地秀诸峰翠插西。”……面对五泄的奇瀑、险峰、古寺、清溪、幽谷,徐霞客、陆游、白居易、徐渭、王冕、陈洪绶、刘墉、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袁宏道、宋濂等历史名人都发出了由衷赞叹。

山环水抱,环境幽雅,空气沁凉。五泄这样一个吸纳灵气的宝地,也在千年前遇到了它的有缘人,为它平添了一道神秘的佛光。

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云游江南,被五泄山“天作锦屏环十里”的奇异景色所吸引,见“绿竹漪漪欲铺天,栖真岩下可安禅”,禅师便选择了这方灵气逼人的水土,建造起了五泄禅寺。彼时,诸暨一名垂髫童子良价披剃出家,拜灵默为师。良价性极聪慧,过目不忘,随师研读佛学十三载,颇有修为。师父去世后,遵师嘱云游名山大寺,后与其弟子曹山本寂同创曹洞宗,成为禅宗五家的重要一派。

五泄禅寺背靠栖真岩,西北临五级飞瀑,前有潺潺溪流绕坪而去,四周群峰起伏,参天银杏,与翠竹相掩映。寺前坪上有两块小巧玲珑的岩石,一块似青狮俯坐,另一块如白象蹲峙。传说,灵默禅师清晨必来此吸气诵经,娓娓动听,狮象感悟真谛,坐化成石,后良价亦常坐此石念经。狮象二石旁有一株参天银杏,古老苍劲,气势雄伟,是灵默造禅院时手植,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

水村山郭育藏绿

在五泄景区一侧,记者见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村子——十四都村。热心传承十四都文化的村民周文駼介绍,这个依山傍水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从500多年的风雨中走过,留下了“飞檐雕栊掩古今,出淤清莲传世名”的历史脉络。

位于藏绿自然村的藏绿古建筑群最值得说道。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会稽周师濂有《登避水岭入藏绿坞》诗云:“万绿藏一坞,清翠扑衣冷”,“别有小天地,室庐与之静”。藏绿此地北倚仙人石塔山,南对黄间山,想来当时定也植被茂密、嘉木葱茏。

周文駼说,藏绿古建筑群由马鞍山古民居与周氏宗祠组成。明朝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周氏太公周廷琮(清三公)到此定居,至今约500年,已繁衍24代周氏子孙。

马鞍山古民居共24个门堂,因所在山丘形似马鞍得名。其中保存最完整的门堂为“谦吉堂”,由周桂创建于清道光末年。建筑面阔131米,进深63.1米,占地面积8787平方米,有落地木柱890根,两层房间205间。从用“实串门”扼守的大门口到后进山墙,分成3级横向平台,依山就势,步步登高。两条横贯台门的弄堂,把7列厢房分隔成独立的21个院落,每个院落5开间,两层,有廊檐及天井。整体布局工整,气势恢宏,庭院幽深,墙头错落,石窗精致,与斯宅千柱屋大可媲美,可谓诸暨第一巨宅。

在“谦吉堂”南面不远处的山坳边,藏绿周氏宗祠在老式台门和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里绵延香火。其建于340年前的康熙年间,总占地面积3150平方米,建筑占地2150平方米,在诸暨宗祠里规格最高、范围最大,是藏绿周氏宗族繁荣昌盛和凝聚力的象征。“藏绿周氏可谓人才辈出,历朝历代,进士、翰林、官员,以及院士、将军等接连不断地从此地走出。”周文駼感慨。

宗祠坐北朝南,正对的山坳呈畚箕形,朝向广阔,名曰“金畚斗”;背靠小山,名曰“铁扫帚”。宗祠内墙上保留有一块乾隆年间的碑刻,为周氏宗祠内的珍藏之一。宗祠门口的二块石雕“诗书世泽”和“忠孝诒谋”,也是周氏祖训。周氏宗祠建筑空间的清晰布局以及保存完好的众多碑刻、门额石刻,成为现今研究民间宗祠规制和功能的宝贵实物资料。

村里偶然经过的老人热心地告知记者,旧时,藏绿还有广霁堂、敦本堂、存厚堂、佑启堂、乐循堂、福基堂、颐吉堂等充满书香气息的台门40余处,均为依山就势、步步登高的连进大屋。如今穿行在村里的弄堂间,时不时还能碰上几扇石雕花窗,几个雅致台门。

因文献有记载的周氏祖宗可上溯到1000年前北宋时期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作者),故而,数百年来,十四都村藏绿古建筑群前莲池广阔,每到六七月份,荷香恣意,风景清秀,一方清廉高洁、耕读传家的“莲文化”传承百年。

灵泉风物传千年

目光飞越狮、象两峰,在一条熙攘的老街,记者的思绪被拉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旧时灵泉乡的商街叫做利济街,它是江南集镇上一条典型的半爿街,沿街都是排门板屋,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店摊林立,繁华无二。”熟知历史的老街居民孙先生这样说。

老孙认为,这街上最值得细说的是今日仍香飘四溢的葱油饼,这饼团还因为西施故事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传说春秋时期西施在吴国难忘家乡的父母与五泄江边的外公外婆,想起当年在家烤制银丝圆饼去探望外公外婆的往事,不禁潸然泪下。吴王得知缘由后称赞西施孝顺,遂同意让西施将做好的葱油饼快马加鞭送至越国老家。后来,葱油饼也就在诸暨本地有了“西施团圆饼”的美称。

五泄人做葱油饼的手艺了得,造皮纸的工艺也曾闻名省内外。《诸暨民报五周纪念册》载:“曰连史纸,曰五千纸,均出五泄”,“历史上五泄溪源头和沿岸均产土纸,共有纸作坊100多家,为当地老百姓收入之大宗。”

五泄的造纸业得益于它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物产,其山林间茂密的竹子、梠树、楮树、桑树等都是制皮纸的上好材料,而绕山的清澈溪水、丰富的石灰资源等都是造纸不可或缺的材料。五泄造纸业从明朝兴起,清时达到巅峰,主要产地为青口村。如今,青口皮纸的制作工艺仍然在杨氏后代杨志义老先生手中传承。

青口皮纸材料好、工序多,所以纸质佳、韧性足,除了用于糊雨伞、糊窗户、做灯笼之外,还被不少书画家用于书写绘画,又因其不易虫蛀,也常成为契约、家谱等重要文本用纸。如,民国时期用青口皮纸重修的《青口杨氏家谱》,至今仍完好无损。如今,传承1000多年的青口皮纸制造工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的长廊里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关于诸暨山中植物,早有“诸暨三如”之说:“诸暨出如锦之桑、如丝之苎、如拳之栗”,此“三如”均在五泄山里生长过,更不用说适宜于五泄低山丘陵地形生长的茶树了。五泄气候温暖,丛林叠岩,山间阳光漫散,云雾缭绕,都给茶叶生长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五泄农家人在唐朝之前就已普遍种茶,且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园。又因灵默禅师的到来,有了“禅茶一味,天人一体”的禅宗情结。五泄禅寺禅茶大约从唐元和初年开始种制,后在越州以及中国佛教界渐渐享有美名。现在,“灵默禅茶”虽已在香烟缭绕中成为历史记忆,但五泄当地人凭借好山好水种茶制茶的传统仍传承保留着。

主政者 说

徐庆

五泄镇党委书记

五泄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辖区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五泄风景区,也有中国传统村落——十四都村,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口皮纸制造技艺,人文底蕴深厚。下一步,五泄镇将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主攻方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打造美丽宜居小镇,讲活“五泄故事”,汇聚各方智能、势能、动能,齐心协力走好绿色生态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风情园

百亩荷塘

藏绿周氏世代传承先祖周敦颐之品格,与莲亲近。在五泄镇十四都村藏绿自然村藏绿古建筑群正前方,百亩荷塘无穷碧。每到六七月份,荷叶田田,花香袭人,在探寻古建筑群历史文化积淀、了解藏绿周氏发展历程后,畅游荷塘又可感受到清新的自然之美。此时,若再配以当地人多年来开发的莲子酒、荷花宴等美酒佳肴,岂不快哉美哉?

银杏林

许多熟悉五泄的游客知道,五泄景区内有一条银杏大道,每到深秋,银杏落叶即可铺就一条“黄金大道”,引得游客流连忘返。但许多游客不知,其实在不远处的五泄村,五泄江畔百亩银杏林同样婀娜多姿。

今年,一个银杏林观光区的构想日益成形,该观光区的银杏驿站、心水农园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届时,五泄江上还会设置廊桥,江边的荒地将改造成农园营地,可供游客开展野外露营活动。依托五泄景区优势和百亩银杏生态,形成“朱门杏影·慢步五泄”特色主题休闲区。

舌尖之上

西施团圆饼

即裹夹着肉馅和萝卜丝馅的葱油饼。

在五泄镇利济街上有一家店面不大但制作精良的“小街葱油饼店”。与众不同的是,该店还将葱油饼配之以诸暨特色的年糕糳,年糕师傅将热乎的一大团年糕糳放在大砧板上揉捏筋道,然后再将其摘成小团压成饼状,再将葱油饼放在年糕糳中心略偏之处一翻,香喷喷的葱油饼年糕糳就完成了。

新出锅的饼团轻咬下去,会有汤汁丝丝冒出,脆润夹杂,香而不烈、辣而不辛、油而不腻。

编辑: 施妍静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