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沈卫莉
公元前500多年,春秋晚期,越国会稽山腹地的铜井大山上,越国将士手执火锤铁钳,冶铜铸剑,离他们不远处的山边,有士兵在昼夜不停地操练。
从无余建越国起,彼时已经历1500多年,勾践的父亲允常,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在埤中(今诸暨市店口、阮市、次坞一带)建都,准备屯兵抗吴,有史记载,“越之兴霸自允常矣。”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时间到了2019年暮春,当汽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诸暨市店口镇的中央大道,一条长4.2千米、宽60米的大道,两边是物流中心,铭仕大厦、万利来广场、城市会客厅、华东汽配水暖城……扑面而来,没有过渡,没有余地。
走近店口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的两端,一端是历史,一端是现代;入口是厚重的历史——越国古都,出口是灿烂的未来——店口五金城、“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一镇”。
店口全貌
埤中,越国古都
店口镇,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巅之口,故古名为巅口。宋建炎年间,皇室南迁,大批移民入境,琴坞、中里集市商业日盛,遂移市山外,改名店口。
店口,位于诸暨市最北部,东北连柯桥区漓渚镇、夏履镇,西北接杭州萧山区进化镇,辖17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常住人口14万,户籍人口6.4万,新店口人7.6万。
今天,外界认识店口,更多看到的是“资本市场第一镇”的财富面孔。
一路上,当地人自豪地说,这里的村民每年赚百万元稀松平常,住别墅开保时捷不稀罕。
店口,它的成长和成就让人惊叹,也让我平添了一份敬重和关注,便提出想看看店口的过往——越国古都埤中。
埤中,作为一个越国古地名,早已经失传。埤中,从字义解释为低洼潮湿之地,或解释为盆地之中,矮墙之内,泛指一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而言。
《水经注》引《吴越春秋》云:“越王都埤中,在诸暨。”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主编的《浙江省古今地名词典》亦谓:古越都所在地埤中,在诸暨北界,故地约在诸暨北隅店口镇与紫东乡一带。
给我领路的是店口镇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大年,这位老店口人说,店口多地分布着众多的烧制印纹陶的窑址,发现的器物有印纹陶罐、坛、鼎等生活用品;柁山坞村水田里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居遗址;马坞村,传说是越王养马之地;还有天子山、马鞍山、铜井山、王殿畈等地名,传说亦与建都埤中有关。
从店口往东北方向行驶约10分钟,便来到一个绿荫覆盖、群山环绕的小山村,这里与店口镇上的人声喧嚣大相径庭,一路上看到地里种有不少花木,似乎与店口五金城的定位不搭。陈大年说,此处距柯桥区漓渚镇不远,受漓渚的影响,村民多以种植花木为生。
中里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村中看不到任何与越国古都有关的遗存遗址,村民也不知埤中是啥。
陈大年说,不要说村民,怕是不少诸暨人也不知埤中。
陈大年指着村北首的铜井大山说,这是柯桥区、诸暨市之间的界山,相传有古铜矿井而得名,主峰鹰窠尖海拔498米,附近的村落为越王屯兵抗吴、冶铜铸剑之所。
暮春晌午,天蓝风和,远远地眺望这座笼罩着绿色的铜井大山,让我思绪高远,想象着3000年前,越国先民在这里胼手胝足地生产生活,锻造了辉煌的青铜冶铸业,使得越国宝剑闻名遐迩。
据《吴越春秋·卷四》记载,楚昭王得到一把越国铸造的青铜宝剑,请教相剑名家风胡子。风胡子告诉他,此剑名“湛庐”,由欧冶子所造,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
回程中,我一直在想,埤中,这一古地名虽早已湮灭,但是店口的今天乃至未来,都根植于它漫长的历史——几千年前发达的青铜冶铸业,犹如地火,催生了店口今天的经济社会奇迹。
乡贤,群星璀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才树一方碑”。特定的区域文化,最集中体现在代代涌现的杰出人物上。
诸暨店口,群山环绕,西北侧是浦阳江,东南侧是白塔湖,特殊的地理,厚重的历史,造就了店口人的气质:背靠大山,店口人有山里人的刚毅与执着;面朝江湖,店口人有平原人的豁达与开朗。因毗邻萧山与柯桥,萧山货郎的精明,绍兴师爷的智慧,还有诸暨木柁的耿直,都融进了店口人的气质里。
“店口的乡贤是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几乎找不到店口的片段,偶或有关于店口的人物,至多也是一笔带过……所以,我们要去打捞店口时光中的一些人物。”一本名为《店口乡贤》的书的序言这样写道。
阅读店口的名人乡贤,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或许籍籍无名,但是他们穿行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了各自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地的历史与人文的发展进程。
这些名人乡贤,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守正尚节,辞官归隐。
陈协,祖籍河南开封,北宋靖康二年(1127),担任北襄阳制置使,因力主抗金,反对秦桧卖国,又与岳飞为儿女亲家,被迫弃官,晚年隐居在店口北部的白鹤山南麓。
屠道,南宋乾道六年(1170)进士,官至侍御史,因与权贵论事不合,以疾为由,归隐诸暨紫岩山(今店口镇)。他抱琴携酒,徜徉山水间,自号乐琴居士,名其地曰琴坞,朱熹曾为他作《琴坞记》。
屠道的17世孙屠倬,清嘉庆年间的进士,30岁走马上任江苏仪征县令,在任上,重视民生,教百姓种桑养蚕,仪征的农桑和纺织业由此逐渐兴盛,百姓感念他,把织出来的布称为“屠公布”。
另一类是,身先士卒,献身革命。
开拓者 蒋鸣东 作
蒋尊簋(1882~1931),店口浒山村人,诗人蒋智由之子。蒋智由是一位文学家、诗人,曾与梁启超共事。蒋尊簋则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出任广东省都督府军事部长,权摄广东都督。1912年,30岁的他又被公推为浙江都督,青年英豪,意气风发。他与海宁的蒋百里同以精通军事著称,章太炎称之为“浙江二蒋”。
100余年后的今天,我到店口镇浒山村寻找蒋尊簋祖宅。浒山村是白塔湖旁的一个宁静小村,浒山村179号就是蒋氏老宅。老宅铁将军把关,从外面看,这幢两层高的楼房,断垣残壁,摇摇欲坠。想来,这间楼房久已无人居住了。
另一位乡贤是革命烈士宣侠父,他的故居位于店口镇长澜512号,如今已经成为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人为了纪念他,把村名改为侠父村。
宣侠父(1899~1938),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费去日本留学。回国后,他和共产党人俞秀松、宣中华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为“左联”秘密盟员。
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他因蒋介石破坏以党治军的制度而抗命不从,被蒋介石开除出黄埔,临走前留下一句话:“大璞未完总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抗日战争爆发后,宣侠父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1938年在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有关店口的乡贤,闪亮的名字还可以长长地开列下去,近代的经济学家陈行、鱼类学家陈兼善、林业学家陈济凡、有机化学家陈天池,等等。店口这方土地哺育和抚养了一代又一代植根于本乡本土的志士仁人、豪杰贤才。他们的身上,流淌着店口的血脉,散发着店口人的气质,他们为店口这方土地增光添彩。
店口中央河上的音乐喷泉
五金,店口辉煌
店口与五金,五金与店口,仿佛水乳交融,血肉相连。店口所有的企业,都与五金产业相关,五金是店口的标志性产业。
1970年2月,长期在余姚财税系统工作的店口人陈茂炯,看到余姚的五金小作坊蕴藏着巨大利润,便回乡游说发展五金产业。彼时,多数人把这场游说当成天方夜谭,但是店口新一村党支部书记陈伯生,悄悄地派人去余姚联系了陈茂炯。
是年10月,在陈茂炯的帮助下,在店口公社新一大队的一间低矮的小屋里,一群农民开始生产一种叫做铜螺丝的产品,他们挂出了“新一农机修理厂”的招牌,这是店口的第一家五金作坊。
1972年夏夜,新一农机修理厂因为承接的业务量扩大,购买了一台新车床,需要尽快运到厂里。是夜,燃烧的火把映亮了夜空下的小路,近百个光着膀子的农民,以20人为单位轮流作业,抬着这台笨重的车床,在山路间缓慢地前行,汗水从额头流到眼睛里,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一种对财富的期盼。
1973年,穿着一双草鞋的来兴余,担任店口公社书记,在这个基层党委书记巧妙的“庇护”下,店口的小五金在那个年代顽强地存活了下来,并开始掘到第一桶金。
店口二中编纂的校本课程《五金人生》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如今担任万安集团董事长的陈利祥,1977年带着5万颗指甲大小的汽车黄油嘴,奔赴福建交货,带回来2.5万元的货款。他用“心惊肉跳”来形容这次交易。
店口的小五金,就在这样不起眼的边缘绽放,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燎原。
改革开放40年,今天的店口镇已经成为中国五金行业的重镇,形成了铜加工、汽配、制冷配件、水暖管材四大产业,坐拥海亮、盾安等7家上市公司、3500多家企业,年产值超过542亿元!
穿越到3000多年前,在出产古铜矿的铜井大山下,一群越国子民冶铜铸剑,锻造出越国宝剑。如今,这方土地上的子民,用现代化的铜、铁等有色金属,铸造了一把打开财富之门的“五金之剑”,这两者冥冥之中是否有某种勾连。
在店口汽配水暖城里,记者与一位站在数控机床前生产铜螺丝的新店口人冯纯珍攀谈起来。
33岁的冯纯珍,白白净净,我还以为她是打工妹,但她却是老板娘。
15年前,青涩的她跟着舅舅从老家江苏宿迁来到店口打工,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她在店口一家厂里认识了丈夫,组成家庭,诞下了两个儿子。如今,夫妻俩租下了汽配水暖城的3间店面房,买了5台数控机床,自立门户单干。
冯纯珍说,在店口打拼了15年,还没有到诸暨玩过呢,但我不觉得苦,心里有盼头,在店口,能够看到机会,看到希望。
我问,夫妻俩前店后场,一年收入多少?
冯纯珍倚着机床,扭捏了好一会儿,报了一个数,每年二三十万元是有的。她的弟弟早年间跟着她到店口打工,如今也在这个市场里开起了自己的门市部。
她还慨叹,门市部对面有对诸暨夫妇,做液压管生意,丈夫开保时捷,妻子开宝马,每天从早到晚守着摊位,甚至还自己发货,本地人尚且如此肯吃苦,我一个新店口人,更加要拼命干活。
陪同采访的店口镇干部见状,悄悄地对我说,这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就是店口人的精神基因,它与越国先王留下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的励志故事一脉相通,成就了店口的辉煌。
店口,昨天的越国古都,今天的五金之城,游走在这条时光隧道里,既可看到古老悠久,又可看到现代辉煌,更可看到店口人、新店口人敢为人先的魄力,敢于拼搏的勇气。
相信店口的明天会更好。
主政者说
杨雷 店口镇党委书记
店口镇湖山参半,群山屏峙,风景优美。2500多年前,越王允常定都埤中,越国子民在此繁衍生息,胼手胝足,冶铜铸剑,这里是于越文明发祥地之一。我们将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底蕴,围绕铜材精密制造业转型升级、水暖产业联盟打造等课题,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坚守实业,做强主业,以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为打造“浙江省综合实力第一镇”而努力!
地名说
山巅之口
店口镇,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巅之口,故古名为巅口。宋建炎年间,皇室南迁,大批移民入境,琴坞、中里集市商业日盛,遂移市山外,改名店口。
风情园
杭坞山
杭坞山绵亘于店口、直埠、次坞三镇,其主要部分位于店口镇西部的侠父村,《越绝书·卷八》载,“杭坞者,勾践之杭也”,相传此处为越王勾践系舟之坞。为龙门山脉之延伸,孤峰崛起于诸萧之接壤处,山势雄峻,有72个山峦,六峰连峙,一峰插天,海拔583.8米,为诸暨北部之屏障。
抗战殉难军民墓
抗战殉难军民墓位于三江口村姜家六月庵山南麓。1940年2月17日,日本侵略者在三江口村屠杀我军民217人,大部分遗体、遗骨被埋于浦阳江边桑园地。1946年秋,移葬于姜家村绿苑山南麓。2001年3月,迁于今址。现为诸暨市文物保护单位。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