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潘秀玮
说起一台成功的手术,患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主刀医生医术精湛,不过,在手术室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手术正常进行的保护伞,在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都默默为患者保驾护航,这些戴着花帽子的“幕后英雄”或许只与患者交流十几秒钟,就让患者安然睡去,术后又等待着患者苏醒,患者全然不知这个过程中一直是麻醉医生在一旁默默守护着他们的安危。
每年3月最后一周是“中国麻醉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敬畏生命,关注麻醉——安全舒适保健康,麻醉医生在身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相比不少天天面对患者的外科、内科医生来说,麻醉医生显得有点神秘而陌生。如今,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已经从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延展到手术室外的无痛诊疗,他们是一群会尽最大努力减少病人的痛苦、不安和恐惧的人,以保障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
“每个麻醉医师都是一个全科大夫”
周二上午10点,当一位车祸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被送进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的急诊手术室后,麻醉医师立即忙碌起来,吸氧、心电监护、输血输液稳定循环、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动脉穿刺实时血压监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体温保护、血气分析、维持水电解质稳定……10多分钟内,一系列麻醉操作有条不紊地展开。“患者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任何迟疑都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伤害,我们必须尽量缩短病人缺血缺氧低灌注的时间,同时,迅速让病人进入麻醉状态,尽早开始手术,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该院麻醉科医师宋铖告诉记者,在手术期间,麻醉医生们不仅需要密切关注监护仪上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电图、脉搏指氧饱和度等动态数据,更需要通过这些数据迅速判断出病人主要脏器的机能状态,然后通过各种药物让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手术开始后,我们要严密观察病人的每一项生命体征,比如心脏手术,手术刺激导致的应激反应可造成患者生命体征的巨大波动,心脏手术方面的并发症往往都是致命的,如果手术期间遇到病人出现意外情况,麻醉医生反应一定要迅速及时,要知道怎么处理,使用什么药物,很多操作都是在几秒内完成的,只有判断准确、处理迅速,才能化险为夷,任何延误都将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手术中麻醉医生也不能离开半步,外科医生专注于手术部位,而麻醉医生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确保患者安全,经常是陪着外科医生站完一台手术。” 该院麻醉科主任陈念平说,“外科治病,麻醉保命”,这就是麻醉医生的工作性质。
陈念平主任还给记者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一台手术好比是一条准备出海打鱼的船,主刀医生是负责撒网的,而麻醉科医生是负责把船开出去,再安全开回来。
“很多人认为,麻醉医生就是手术前扎一针,让患者睡一觉就好了,很简单。”陈念平主任说,事实上,麻醉医生很大的工作量都是在病人睡着后开展的,手术中的患者非常脆弱,我们要在病人“睡着”后维持患者的心跳、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让患者安全地入睡,手术做好后再舒适地醒来。麻醉科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每个麻醉医师都是一个全科大夫”,各方面临床知识都要了解,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应付不同疾病,不同科室患者的手术。
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龄及超高龄患者的手术越来越多,而高龄患者往往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减退、抗打击能力弱、术后并发症多,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风险。专业的麻醉医生必须有能力在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在综合考虑复杂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术前准备建议和个性化麻醉方案,并具备在术中、术后管理这些患者的能力。
全程陪护,每天面临“车轮战”
“无痛技术推广范围越来越大,各类手术量增长很快,再加上患者对疼痛管理要求的提高,这对麻醉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市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陈忠华主任说。
从病人进入手术室一直到走出手术室大门,麻醉医生都是全程陪护的,就算是吃饭时间也不能离开。“有时候一台手术持续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所以我们午饭时间不确定,经常是在两台手术之间赶紧把饭吃了,下午三四点钟才吃午饭也是常事。外科或内科医生一台手术结束后,可以离开手术室去休息,但麻醉医生必须在。每天必须面对不同科室,不同医生,不同手术。”这在业内被称为“车轮战”,而麻醉医生大多已经习以为常。
“一位优秀的麻醉医生,不经历几千例手术的锻炼,是难以成长为骨干人才的。一位合格的麻醉医生,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5年以上,通过各种考试成为主治医生,才刚刚能单独操作。要能独立担当手术,往往要工作10年以上。”陈忠华主任说,“以前,麻醉仅仅是指临床麻醉,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麻醉学科延展了很多,比如,很多人对做胃肠镜检查很抗拒,那是因为内镜异物进入人体的自然腔道后,身体会有很强烈的排异反应,这种感受是很痛苦的。如今采用了无痛技术,麻醉师配合外科医生一起工作,大多数患者可以舒适地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再比如很多外科介入手术,手术前的深静脉穿刺、肿瘤患者晚期的营养供给、化疗药物供给通道的开通,ICU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监护,还有纤支镜、宫腔镜、人流镜、膀胱镜、尿道碎石等的检测和B超介入、超声刀、射频等无痛诊疗技术等,都需要麻醉医师的参与、协助。”
陈忠华表示,除了处理手术后的各种急性疼痛,如今很多医院开设了麻醉科的分支疼痛科,麻醉医生们帮助一些慢性顽固性疼痛、癌痛、非疼痛性神经病变、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治疗和康复。因此,如今麻醉专业的临床实践已经从手术室内扩展到手术室外,麻醉医生参与术前、术中、术后整个围手术期的管理,包括“急性疼痛治疗”“术后监护治疗”“重症监护治疗”“急救复苏治疗”“慢性疼痛治疗”“睡眠治疗”和“姑息治疗”等,致力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
我市医院麻醉人才紧缺
绍兴市人民医院是我市一家三甲医院。这家医院的麻醉科医生有46人,覆盖的业务范围有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一处全日制麻醉科门诊,一个疼痛门诊。另外还有手术室以外的麻醉,包括妇科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内镜中心、导管室等,以上所有科室的任务量加起来,全部由这46人承担。除了临床麻醉,他们还承担着教学、住院医生培养、对外交流等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们加班非常频繁。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麻醉医生基本都有缺口,情况大同小异。
“去年,医院一共实施了4万例麻醉,都是我们科室46位同事共同承担的,一台普通手术规定要两位麻醉医生一起参与,如果是遇到心脏手术等特级手术,就需要有4位麻醉医生同台。如果按照国际标准,我们医院麻醉医生的缺口还很大,麻醉医生数量至少需要翻一倍才能达标,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大家只能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顶上去。”市人民医院麻醉科陈忠华主任说。
“从早上8点上班,到晚上6点下班,我们中午从来没有休息时间,吃饭也是快速扒几口,或许下一秒就会有危重患者需要救治。即便是准点按时下班都是很难得的。麻醉科医生平均每天工作10-12小时,每个月的工作时间在200小时以上,最高的时候每月工作240多个小时。”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的陈念平主任告诉记者,他最长一次在医院连续工作了50个小时,参与、指导、处理手术40多台,仅仅是各手术室到办公室几十米的距离,他走了16000步。
“去年,我们科室18位麻醉医生,基本上需要补30天以上的休假,可是目前人员太紧缺,这些休息日根本补不了。”陈念平主任也表示,大家现在知道儿科医生缺,却很少有人知道手术室的麻醉医生更缺。麻醉医生增加的速度,赶不上手术业务增加的速度。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每1万自然人群中有麻醉医生、麻醉护士各1.25人;英国每1万自然人群中有麻醉医生2.8人;而我国每1万自然人群中,仅有麻醉医生0.5人。如果按照欧美国家的比例计算,中国还缺30万名麻醉医生。业内人士表示,希望能通过提高麻醉医生知名度、提高麻醉医生待遇等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这个队伍。
“其实,作为医生,每个岗位都很辛苦。作为麻醉科医生,我们希望更多的病人及其家属能了解麻醉、认识麻醉;充分理解麻醉风险,充分认识麻醉在疾病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将尽全力保障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安全。”陈忠华主任说。
聊到最后,记者询问:麻醉多次是否会像坊间传言的那样影响患者的智力及记忆力?陈念平和陈忠华两位主任都表示,如今采用的是多模式精准麻醉,使用的药物和剂量都是非常严格的。目前还没有研究数据表明,多次麻醉会让人变笨。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