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林佳萍
昨天上午9点45分,位于滨海新城的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昌海生物分公司一车间内冒出滚滚白烟,大量氯乙烯气体向外蔓延,随时可能爆炸,情况十分“紧急”,公安、消防、卫健、生态环境等应急联动单位迅速赶往现场“救援”,无人机、机器人都上阵了。
另一边,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组成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市应急指挥中心远程指挥。
这是全市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的一幕,这次演练上,我市首次启用应急指挥中心,让应急救援越来越智慧。
无人机实时传送画面
这是一场信息化、智能化的应急救援演练。记者看到,通过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可以看到“事故”现场的全方位信息。同时,中心指挥人员还能与现场调度人员实时通话。
“通过无人机拍摄,我们将‘事故’现场影像实时传送至指挥中心,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处负责人但汉愈告诉记者,在救援过程中,应急指挥中心发挥着“指挥大脑”的作用,指挥中心人员根据事故情况,及时调度相关救援队伍,实现远程指挥。“未来,在安全生产事故与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救援中,我们也将第一时间启用应急指挥中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对应的救援方案。”但汉愈说。
机器人进入危险地带
此外,在此次应急演练中,我市也使用了大量智能化救援设备,有效提升了救援效率。
模拟现场泄漏的氯乙烯气体具有毒性,会使人出现麻醉症状,且易燃易爆。为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消防侦察小组派出“智能防爆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进入“事故”危险地带,进行数据采集、侦察。
该机器人爬坡能力强,可涉水,并自带防爆消防炮、防爆双目热成像摄像机等设备,具备侦察、灭火双重功能。“只要手持遥控,就可控制机器,这对提高救援安全性、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市消防救援支队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消防救援中还使用了30米高喷车、遥控消防炮等智能化设备,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
此次演练中使用的智能化设备已应用到日常救援工作中。“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引入更多智能化的救援设备,运用到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中。”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15分钟救援圈
此次救援演练还调动了上虞石油化工灭火救援专业队、昌海生物救援队、新和成救援队、九龙救援队等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这样的救援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在努力打造“15分钟救援圈”,第一步就是要有效整合、利用这些专业救援队伍和民间救援队伍的力量。同时,也将鼓励各镇街组建专职应急救援队。
“各镇街可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不同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例如,位于山区的镇街可组建山林火灾救援队。”该负责人说,目前,部分镇街的救援队伍已经投入运作。
在越城区皋埠镇,由16名专职消防员组成的专职应急救援队自今年2月开始运行。运行以来,该镇及其周边乡镇抗御火灾和抢险救援能力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状况。“我们采取了三班轮守制度,确保辖区内出现的火灾火情、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等紧急情况随时救援,做到‘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皋埠镇应急救援队蒋队长说。
此外,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救援基地建设,为培养专业救援人员提供场所。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