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杜珊珊
3月15日起,由柯桥区图书馆主办的“於越印象——金石记忆”绍兴碑石拓片艺术展开展。从拓片、史料研究到成稿,总共历时三年,柯桥区图书馆整理了摩崖、碑版、墓志三个板块的内容,并精心挑选40通精品拓片进行展出,力求打造一场高品质的艺术盛宴,让观展者感受绍兴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
A
镌墨传拓,传承千年的古法技艺
绍兴自古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因此在绍兴,摩崖碑版等金石资源十分丰富,创作者覆盖历朝历代、各个领域,内容涉猎十分广博,是研究石刻文化、书法艺术、地域文化的珍贵史料。
若要研究这些摩崖碑版,传拓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法。传拓历史久远,始于六朝,唐代以后盛行,它是将纸覆在碑刻、青铜器、甲骨、陶瓦器、印章封泥、古钱币等器物的文字、图形、纹饰之上,采用墨拓手段,将其原画拓印在纸上的技法,是古人用以保存历史文字、文物遗存的重要手段。
按拓片种类,展览分为摩崖、碑版、墓志三部分。摩崖,即指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也叫“磨崖”,是我国石刻中一大支系。绍兴境内摩崖众多,其中不乏珍品,如《建初买地刻石》是我国已发现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块,镌刻于东汉建初元年。该刻石位于越城区富盛镇乌石村西南跳山东坡岩壁上,刻石上文曰: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造此冢地,直(值)三万钱,故被命名为《建初买地刻石》。
碑版,顾名思义就是刻有文字的石碑,是人们最熟悉也最常见的一种石刻。碑首的形状有半圆形、弧形、方形等。绍兴碑版数量多、品位高,且内容丰富。如《会稽刻石》是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李斯所书的颂德诗,现存于绍兴大禹陵景区碑廊。《会稽刻石》字体为小篆,是迄今文字最多的秦代刻石,也是研究秦代历史和文字发展史的珍贵资料。
相比而言,墓志比较闭塞,一般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目前大多被收藏在各地文物部门,如《宋李询墓志铭》等。
柯桥区图书馆邀请西安专业团队进行野外拓印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最终拓印了235通金石拓片,其中摩崖94通、碑版121通、墓志20通。“此次展览的40通拓片,是根据朝代、地域等特征精心挑选的,并仔细阐述了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史料价值,让观展者能充分领略到金石拓片之美。”柯桥区图书馆的陈关根说。
B
字里千秋,追溯金石的背后故事
金石拓片之美,一眼不足以为道,必须观其字、看其形,考究其历史文化背景,才能略通一二。
柯桥区兰亭风景区鹅池旁有一块石碑,刻有“鹅池”二字,高186厘米,宽69厘米,厚21.5厘米。据传,碑中的“鹅”字出自王羲之之手,书风清朗飘逸,“池”字出自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之笔,字体圆润遒劲,颇有其父书风,《鹅池碑》所蕴含的书法价值不言而喻。
展览中还有不少字形奇特的文字,成为书法家们解构笔画、提升技法的灵感源泉。如《岣嵝碑》共77个字,为古篆书体,因字形古怪,笔画如蝌蚪螭虎,被称为“天书”;柯桥区齐贤街道羊山村湖岙山一处岩壁上,刻有“龙吟”二字,字体如笔走龙蛇,又如一条正在翱翔的巨龙。
除了书法艺术,金石拓片还蕴含着考古、史料、文件等多方面内容。如现存于柯桥区钱清镇的《乾隆帝钱清镇偶题碑》,讲述的是千古流芳的廉洁官吏一钱太守的故事。碑上刻了一首诗: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落款署乾隆御笔。《山阴县新闸记》记述了古时绍兴建闸修水利的过程;《孝女马仙姑碑》镌刻了明代诸暨白塔湖的马仙姑孝顺父母的感人事迹。
墓志所涉及的内容则更为丰富,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且真实度较高。本次展览的墓志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文笔洗练、内容丰富,对地方文史研究意义重大。
近年来,金石拓片正成为日渐稀缺的文化资源。陈关根介绍,相比其他收藏品而言,金石拓片更为小众,因为拓片文化含量很高,要理解欣赏金石拓片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无形中提高了准入门槛。“目前在绍兴,有大量摩崖碑版散落在民间,可能是家门口的石凳、某处山坡的一块石壁或是祠堂里的某块石碑,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唤起市民对身边摩崖碑版的保护意识。”陈关根说。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