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这台最难的手术,他说:我要做更有温度的医者

2019-03-09 07:14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陈乙炳

3月6日,绍兴市人民医院的王医生完成了职业生涯中最难的一台手术,因为手术的对象是自己的父亲。

事情是从一条微信朋友圈信息中“传”出来的。

3月5日深夜,辗转难眠的王医生在朋友圈写道:“都说医生要换位思考,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可真的到了换位的这一天,却真真切切感到了忐忑、彷徨。”配发的“术前谈话记录”照片显示,“患方签字”和“主刀医生签字”处签的都是他的名字,“与患者关系”一栏写的是“儿子”。


今年41岁的王医生,从医13年。昨天上午8点,他开始查房;约10点半,他走进了最后一间病房,这里住着他的父亲。经过一番术后检查,他对父亲说:“我还是像往常一样上班,不能因为家人住院耽误工作。”病床上,71岁的老王对儿子点点头,说:“我没事,你工作要紧。”

今年春节的一次家庭聚餐上,老王突然被食物噎住,隔天吃饭时,他又噎住了。凭着职业敏感,王医生预感到,父亲可能生病了。他硬拉着父亲到医院做检查,老王被查出食管上长了些“东西”。看着化验单,王医生泪流满面。

王医生说,要不要给父亲安排手术,当时思想斗争很激烈。“做吧,担心手术会对父亲的生活有影响;不做吧,又怕他‘走’得太快。”王医生说,家人为此开了个会,大家一致赞成手术。“食道部位的手术由我同事做,我做助手,胸腔部位的手术由我主刀。”他说,这台历时8个小时的手术,是他10多年来最难的一次,“一方面我是医生,需要保持镇定,另一方面我又是患者家属,看着父亲受苦,心里难受。”所幸,手术很成功。

王医生说,这次经历让他对病人家属的心情感同身受,让他对今后该如何更好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有了新的感悟。“我会更加设身处地从患者和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温度的医者。”他说。

老王住院后,王医生白天照常上班,晚上就在病房里陪父亲。同事们见他太辛苦,都劝他休息几天,有些事可让同事代劳。他谢绝了。“人手本来就紧,最近危重病人又特别多,而且有病人预约了手术,一般不能改。再说,我晚上在,护士也能减轻点压力。”他对记者说。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王医生说,这几天,他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的体会,“我父母其实和我住得很近,但我平时工作忙,一周顶多和他们见一次面,挺内疚的。我希望今后能多陪陪父母。”(应王医生要求,文中未出现其全名。)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编辑: 倪妮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