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何丹 文/摄
“这是奶油草莓,口感香甜,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红颜’,喜欢的宝宝们可以点击链接购买,下午发货……”近日阴雨连绵,诸暨市江藻镇的草莓基地却一片火热,傅海林蹲在大棚内,一边拿着自拍杆开着手机直播,摄像头对准的是一颗颗硕大鲜红的草莓,一边不停地跟“粉丝”们吆喝。
眼下正是草莓上市的时节,海逸果蔬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傅海林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去年12月份,他搭上直播快车走出创业新路子,直播近3个月以来,月销售四五千斤,月销售额达十几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草莓哥”。
顾不上回家过春节
在“66草莓”直播间弹屏上,不时有消息跳出来,有“粉丝”问傅海林是如何过年的。“哪顾得上回家过年,这段时间草莓销量最好,忙都忙不过来。”傅海林一边摘下新鲜草莓放进篮子里,一边回复“粉丝”,说话间,订单如雪花般飞来。
打开淘宝交易记录,记者看到草莓买家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回头客”很多。“尝过一次觉得品质好,就认准我家了。”傅海林说,乌鲁木齐的水果商马女士原本是从四川进货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他的直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几箱草莓,此后成为“铁粉”,拿一次货就是几百斤。
记者看到地面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装盒,粗略一数有100多个。“这些都是一会要寄出去的,我们5个人每天要花四五个小时摘草莓。”把订单分门别类后,匆匆扒了几口饭的傅海林又开始打包,他说,每天能卖出上百斤,月销量有四五千斤,可谓供不应求,“从以往的销售经验来看,这样的火爆场面将持续到4月,按照现在的销量,全年收入可以达到近百万元。”
返乡创业做“新农民”
很难想象这位“85后”的“草莓哥”原本是大城市的一名建筑工程项目经理。傅海林是诸暨阮市人,2013年,他看到农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契机,便从杭州回到家乡,在江藻镇承包30亩土地搞起草莓园。“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这里从事草莓种植的年轻人少,想要闯一闯。”
创业,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在江藻,草莓种植户遍地都是,初来乍到的傅海林找不到销路。“提篮小卖行不通,得大批量把草莓销出去才有活路。”为拓宽销售渠道,2015年,傅海林加入电商大军,短短一年,不仅大幅度提升了销量,草莓价格也得到了保障。
尝到甜头的傅海林,在去年草莓上市后,又动起了脑筋,成为全镇第一个直播卖草莓的,成交量比之前至少提高了30%。“一开始挺不好意思,那么多人看着我,后来就习惯了。”在傅海林看来,作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精湛的种植技术,销售模式也得有一套。
几个月直播下来,傅海林越来越得心应手。“草莓那么大颗,不是因为打了膨大剂,靠的是单株种植”“蜜蜂授粉,杜绝农药”“草莓是长在地上的,不是结在树上的”……在直播中普及农业知识,成了“草莓哥”的吸睛点。
打响“江藻草莓”品牌
5年多来,傅海林摸索种植方式,引进新品种,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草莓品质。他还曾将自己种植的草莓成功出口到了泰国,成为省内鲜果出口为数不多的案例。
如今,傅海林的生意越做越好,30亩草莓园已无法满足他日前的销售,每天他都要去镇里的草莓集散地挑选200多斤合格的草莓,这些草莓都是周边的草莓种植户们按照他的要求种植的,然后由他统一收购销售,带领果农一起增收致富。
新的一年,傅海林心中有个愿望,那便是让江藻草莓走出“深闺”。“江藻草莓好吃不贵,然而在全国范围,名气还不是很大。”对此,他正酝酿着一个大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打响江藻草莓的知名度,“我希望可以打造有特色的草莓品牌,让全国各地都知道不仅有‘丹东草莓’,还有‘江藻草莓’。”傅海林说。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