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老味道,回忆老朋友,记忆中的螺蛳摊回来啦!”近日,消失多年的餐饮招牌“男眼镜螺蛳摊”在绍兴越王城文化广场重新亮相,一段回味无穷的标语,深深触动着食客们的记忆。“越王城文化广场人气旺盛,我的厨艺很适合这里的‘烟火气’,久违的螺蛳摊一定会重新火起来。”重出江湖的“男眼镜螺蛳摊”老板鲁建定信心满满。

“男眼镜螺蛳摊”老店
夜幕下,越王城文化广场人头攒动。“男眼镜螺蛳摊”的霓虹灯闪烁,透明塑料搭建的“包厢”内,坐满了食客。由集装箱改造的厨房内,鲁建定拿着勺子,翻动着锅内的螺蛳,传来清脆的碰撞声和浓郁的鲜香味。“真香,还是老味道,好久没尝到你的手艺了。”食客们时不时起身,走进厨房,跟鲁建定攀谈起来。
在厨房外墙上,挂着一张老照片,戴着眼镜的鲁建定炒着螺蛳,笑容满面。“那是1993年拍的,我刚摆起螺蛳摊。一晃30多年过去,我重回老本行,其间跟着我们城市的‘烟火气’一起变化和成长。”忙碌间,鲁建定讲述着这些年的餐饮历程。
1988年,17岁的鲁建定在柯桥一家餐馆打工,花了4年时间学得一手好厨艺。20世纪90年代初,老城区居民开始有了夜生活,螺蛳摊风靡一时。那时,距离汽车站和火车站不远的大江桥,人员流动密集,这一带成为螺蛳摊聚集地。鲁建定是个喜欢思考而且行动力超强的人,1993年,他看准机会,迈出创业第一步:他用一辆三轮车和几张桌子,在大江桥支起螺蛳摊。虽然摊子不大,但口味好,食客络绎不绝。戴着眼镜炒螺蛳的鲁建定的名气也渐渐大了起来。
露天螺蛳摊有烟火气,但也带来环境卫生及交通拥堵等烦恼。随着城市治理的推进,2002年,相关部门把大江桥等处螺蛳摊统一规划搬迁至城东夜排档。那时,城东夜宵摊人气并不旺,很多摊贩对生意前景不太有信心,但鲁建定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他坚持了下来。“当时到绍兴务工的外来人口多起来,城东夜排档的生意越来越好,我的摊位从1个增加到8个。”
随着建设剡溪路“美丽示范街”的需要,2016年下半年,城东夜排档相继关停。但这对鲁建定并未造成多大影响,因为在更早的时候,他就已经盘下人民西路336号一家濒临倒闭的大酒店,面积约3000平方米,开了男眼镜螺蛳摊(大酒店)。结束了夜排档,他把更多精力放在酒店经营上。
“创办大酒店,赶上了绍兴旅游渐渐红火的好时机,加上绍兴人家庭聚餐增多,酒店生意同样火爆,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鲁建定回忆。然而,进入2020年,疫情发生后,餐饮业一度低迷。他最终没有挺住,退出了熟悉的餐饮行业。“男眼镜螺蛳摊”店招被摘下,让食客唏嘘不已。
近些年,鲁建定一直在从事健康产业,但始终惦记着餐饮业。“越王城文化广场开业后,我经常来转转,这里离我以前的大酒店只有数百米,不由自主想起酒店曾经的辉煌。越王城周边景点多、人气旺,管理方诚邀有‘烟火气’的店家入驻。经过一番考虑后,我决定重拾螺蛳摊。”
跟最初的螺蛳摊不一样的是,现在的“男眼镜螺蛳摊”由集装箱改造而成,厨房内安装了油烟机和废水收集系统,不会带来环境问题。同时,塑料搭建的“包厢”,不怕风吹雨打。“味道地道,价格亲民,一盘爆炒螺蛳只要18元。晚上跟朋友聚餐,顺便还能逛逛广场。”食客陈先生说。
自开业一周来,“男眼镜螺蛳摊”每晚生意都很火爆。来的大多都是老顾客,他们对“男眼镜螺蛳摊”充满记忆。“古城文商旅在发展,餐饮业的机会无处不在,我的螺蛳摊跟着城市烟火气一起成长,但毕竟自己年龄渐渐增大。我准备招聘年轻厨师,让他们能接好班,让这股烟火气传下去。”鲁建定表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