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绍兴中小学生迎来了首个秋假。在这个特殊的工作日,不少办公室出现了空置的工位。“调班表、请年假、求助亲友团……”为让孩子享受秋假带来的成长体验,家长们用尽浑身解数,展开了“精心编排”,设法陪伴孩子度过这个意义非凡的假期。
众多家长的“时间管理”
昨天傍晚,在越城区公安系统工作的袁先生仍在加班赶工作进度。他特意请了两天假,安排18、19两天时间,带孩子去江西感受多彩的秋天。
“我们部门人员比较紧张,平时有事大家基本错峰休假。做好工作是我职责所在,但陪伴孩子成长,也是作为父亲不能缺席的使命。”袁先生坦言,妻子是教师,平时工作繁忙,两人的假期难得拼凑,这次秋假恰逢妻子有空档。为减少对工作的影响,他提前完成了部分工作任务。“我想让孩子亲身体验,秋天不只有课本上的‘金风送爽’,更是万物收获的季节。这种仪式感和深度体验,是平常周末难以给予的。”
对在省外一家企业工作的胡女士而言,陪伴孩子过秋假不仅要解决请假问题,还要克服物理距离的障碍。为了不让儿子失望,周五放学后,她托自家姐姐把孩子接回家,让儿子与外甥共同度过首个秋假。“姐姐发来两个孩子在镜湖湿地公园游玩的照片,看到他在哥哥和阿姨的陪伴下拥抱自然、绽放笑容,弥补了我不能亲自陪伴的遗憾。”
越城双职工徐先生一家则设计了一场的“时间接力赛”。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夫妻俩都无法抽出完整的五天假期。他们选择轮流休假,各请一天假,再与周末无缝衔接。“我周一带她去科技馆,探索科技的奥秘;周二她妈妈带她去郊野公园,辨认这个季节的各种落叶植物。”徐先生说,“我们像交接力棒一样,确保对孩子的陪伴持续传递。”
另外,记者了解到,还有不少职工选择与同事调班,或动用年休假,只为拼凑出一段完整的秋假亲子时光。这些看似个体的“拼假”行为,共同编织出一幅幅温情的家庭陪伴图景。
用人单位的“平衡之道”
一面是员工满足家庭需求的合理诉求,另一面是确保工作正常运转的刚性要求。首个秋假的到来,在企事业单位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越城区人民医院人事科负责人透露,近期他们收到了比往常多出近三成的休假申请。“我们非常理解家长希望陪伴孩子的心情,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我们尽力批准。”但她也不讳言背后的压力,“原本年休假、育儿假、陪护假相对分散,大家错峰请假对正常运转影响不大。而秋假集中在特定时段,人员紧缺的部门只能内部协调,让其他同事代班,这无形中增加了团队负担。”
本地某设计院部门负责人遇到了更具体的问题:“我们部门‘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位骨干员工休假,他负责的项目图纸审核就得停滞。客户工期不等人,这种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在人员编制相对紧张的企事业单位中并非个例。首个秋假的实施,暴露了政策善意与现实对接间的缝隙,也促使各方思考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
对此,一位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专家表示,要想让春秋假制度真正释放其价值,需要更精细化的社会配套。其中,可执行的带薪休假制度是关键。要加强监管与引导,督促企业将职工的休假权益落到实处。当员工的休假权得到根本性保障,他们才能更从容、更有计划地安排与孩子的假期,而非总是陷入临时的“抢救式”拼假。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走在管理前沿的企业,已将员工的家庭生活品质纳入企业文化考量。例如,字节跳动等公司提供的“亲子陪伴假”,从制度层面给予了员工名正言顺的陪伴时间。这种前瞻性的管理理念,为平衡工作与家庭需求提供了有益借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