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总能看到一个清秀而坚毅的身影第一个步入教室——她就是语文高级教师王建娣。她微笑着站在讲台前,眼眸中闪烁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2003年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便在这所百年名校扎下了根,二十二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用爱心与智慧书写着教书育人的动人篇章。
从青涩到成熟,从普通班级到竞赛尖子班,再到肩负年级主任的重任,王建娣老师始终秉持着一份坚定的教育信念。她用严格的纪律为成长奠基,用智慧的关爱为学生引路,在与一届届学生的“斗智斗勇”中,践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爱字当头严慈相济
“纪律是前提”,这是王建娣当班主任17年来管理班级的铁律。无论是普通班还是竞赛班,“严”是她带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她深知,良好的纪律是学习效率和班风学风的保障。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尤其是住宿生,她会在第一个月“下寝室做规矩”,从生活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自理能力。
王建娣坦言,与这些聪明学生相处,常常需要“斗智斗勇”。有些学生违纪方式“高明隐蔽”,甚至有过试图给新班主任“下马威”的先例。面对犯错后善于狡辩、非要证据摆在眼前才认错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周旋,坚持原则。正是在这种不断的“交锋”与引导中,师生共同成长。
作为班主任,王建娣坚守“身正为范”的理念,把“爱”放在首位。她深知,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在她的班级里,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多年前,一名学生因家庭原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王建娣从生活细节入手,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帮助他逐步建立自信,克服心理难关。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她利用暑期进行家访慰问,不仅帮助申请助学金,更细致地化解学生因家境而产生的“难为情”心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巨大支持。

教学相长精益求精
“教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这是王建娣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秉持“教学相长”的教风,将“与时俱进”的校训融入血脉。在语文教学中,她从不满足于固有的教学模式,而是不断探索更高效、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
她的课堂,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灵动创新。这种教学魅力,源于她对专业的持续钻研。从上虞区优质课比武一等奖,到绍兴市论文二等奖,再到多篇论文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每一个荣誉背后,都是她挑灯夜读、反复磨课的辛勤付出。为了节约通勤时间,更专注于教育教学,尽管家离学校只有十多分钟车程,她坚持连续10年住在学校,只在周末回家,将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和学校。
面对高考综合改革的新挑战,王建娣老师迎难而上,牵头开展攻坚项目研究。她将备考过程科学划分为基础学科巩固、复习备考冲刺、强基三一培训三个阶段,带领学生稳步前行。
在基础巩固阶段,她注重夯实学科基础,通过课堂与作业的联动,确保每个学生都拥有稳固的“地基”;复习备考阶段,她既关注学生的知识系统提升,更注重心理疏导,帮助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在强基三一培训阶段,她精心收集整理各方资源,为学生冲刺C9高校提供全方位指导。
“每一份成功,总是在破茧成蝶之后;每一个梦想,总在努力奋斗之中。”这是王建娣老师的教育信念,也是她与学生同济同行时的真实写照。在她的带领下,学生们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作为2013年开始带竞赛班的“老将”,王建娣深知竞赛之路的艰辛与荣耀。她不断告诫学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将目标定得更长远,将对手瞄准校外更优秀的学子。她将整个班级视为一个团队,用更高的目标鞭策学生不断突破自我。
学生小沈是其中的典范。这名凭借竞赛进入班级的学生,个性极强,一度认为上课毫无意义,纪律涣散。王建娣没有放弃,与他进行了数次长达数小时的深入交谈。她发现了他的潜质,为他定下了“我觉得你一定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的高目标。当学生中途因故想要放弃,甚至对学校教练产生抵触时,王建娣又耐心说服学生和家长,积极协调沟通,最终帮助小沈获得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成功考入北京大学。
过去的2024学年,对王建娣而言是挑战与收获巨大的一年。她同时担任高三班主任和尖子班一班班主任,在校长亲自的指导与带领下,顶住压力,圆满完成了任务。在学生学习生活上,她积极与任课老师交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作为年级主任,她统筹安排每月教学管理,检查反馈,对接学校安排工作,组织班主任例会,细致安排考前、考中、考后各项工作,并巧妙协调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确保年级整体教学工作的顺畅高效。

二十二年的教育生涯,王建娣老师始终保持着初登讲台时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她用“勤”治学,用“严”育人,用“爱”暖心。她像一位严格的舵手,为学生的青春航船把正方向;也像一位温暖的灯塔,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在教育的田野上不断耕耘,用爱心浇灌,用智慧引领,让每一颗种子都能破土而出,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内容来源:上虞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