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皇家园林,西园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光景致。
记者昨日从绍兴市文旅集团获悉,“古城一台戏”项目前期工作已正式启动。按照“不改变园林原有格局风貌”的原则,西园将打造成立体呈现越文化的表演场所,结合行进动线,利用水面搭建水上升降实景舞台,依托现有景观建设可容纳600~1000人观众台及其他配套工程,为一台纵观古越千载的大戏提供硬件基础。
据介绍,项目预计今年6月开工,2026年12月完成,总投资1.5亿元。项目设想围绕“胆剑精神”主题,重点呈现实景水舞秀,并配以“越千年”主题沉浸式演绎府山光影联动,讲述越王“十年生聚”的奋斗故事。根据构想,这台戏将融合中国历史故事和户外现代舞台技术,让观众通过诗歌、音乐、水舞、光束、影像五维空间,来体验这台历史故事与高科技融合的视觉盛宴。“绍兴的景点无论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主,对游客来说只能静态观赏,而大型演艺活动能让整个景点‘动’起来,带给游客更好的体验感。”一位江苏游客对此表示期待。
位于府山山麓的西园,曾是吴越王钱镠修建的皇家园林。宋末至清,园内诸景因年代久远而湮灭,仅留残址。2000年,西园重建,成为环城河畔极具江南诗意、绍兴韵味的开放式公园。当时按照宋代园林风格布局重修西园,内有飞盖堂、漾月堂、望湖楼、龙山诗巢等多处建筑,富有文人雅趣,包藏历史典故。2022年,相关部门又对西园危房进行了修缮。
昨日,记者来到西园,只见门匾上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所书的“西园”二字,两侧抱柱联则由沈定庵书写。走入园门,迎面照壁上刻“五代胜迹”。园内以庞公池为中心,共有四楼六亭,形成池沼相间、亭台错落的景致。
目前,西园隶属于市文旅集团管理,位于古城核心区块,面积1.2万平方米,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用相关专家的话说:“既有充足的人气,还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空中俯瞰,这里东侧毗邻越王城商圈、仓桥直街,西侧靠近绍兴天地商圈、鉴湖前街、鉴湖直街。因此,西园的崛起并不只是一个“点”的热度,更能串珠成链带动整个片区发展,提升文旅品质。
7000平方米的庞公池与府山组成山水相融的胜景,成为演艺项目实施开展的一大优势。“10多年前有关部门就曾有此想法,当时我还到绍兴大剧院调研。”曾参与西园文化景观布置的越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智麟告诉记者。
徐智麟认为,“古城一台戏”项目可以参考西安获评吉尼斯纪录的《纠纠大秦》。《纠纠大秦》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蓝本,融入兵马俑,舞台层层递进、音乐灯光效果绝佳。全戏场面宏大、语言精炼,场面令人震撼。徐智麟说:“绍兴打造一台大戏,‘胆剑精神’是一个不错的题材,但需要有合适的场地和故事剧本,而西园在场地方面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绍兴市演艺集团党委委员、总经理裘建平也表示,对演艺市场而言,内容始终是关键要素,绍兴古城要做好文商旅融合文章,尤其应该培育优质内容。
当前,绍兴古城文商旅融合正迈向纵深。根据统计,从去年以来,绍兴的过夜游客数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促使夜间旅游演艺市场的需求更为旺盛。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演艺层面的缺憾。记者了解到,目前,古城拥有稽山书场、越州书苑、莲花书场、娥江书场、闲园书场、女儿红书场、青藤书场等,演艺呈现“多点开花”状态,但在引领性的大型项目上仍较为欠缺。“沈园之夜”自2008年开演以来反响热烈,如今已成为绍兴夜游文化的标志性品牌,但碍于场地空间,演艺规模即使经常一晚连演5场,也无法满足更多游客的需要。此后,业内人士又在阳明故里构建了“碧霞池夜坐”等项目,以丰富夜游内容,但依然未能缓解演艺市场的“饥渴”。此外,从横向看,我省目前共有大型旅游演艺项目13个,均结合体现了当地的文化,“流量”与“留量”兼得,如《印象西湖》已成为文旅金名片,全省仅嘉兴、绍兴、丽水3市暂无大型旅游演艺项目。
市商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古城一台戏”项目处于初步设计招标阶段,具体内容还没有确定。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今日越城)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