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凌晨去世,前阵子遭遇肺部感染

2024-10-12 12:15  

©原创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著名诗人痖弦于温哥华时间10月11日清晨逝世,享年92岁。参与了《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痖弦》纪录片制作的工作人员表示,痖弦前阵子遭遇了肺部感染。

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东庄的一个农民家庭,曾主编《创世纪》《诗学》《幼狮文艺》等杂志,任《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编二十余年。著有《痖弦诗集》《中国新诗研究》《聚繖花序》(I、II两册)《记哈客诗想》等。

在《痖弦回忆录》一书中,他回忆自己生活在一个韵文、歌谣的世界,而这些韵文、歌谣的传递者又都是不识字的人,比如奶奶和外婆就教给了他许多这样的韵文。歌谣中有农村生活的知识,有谜语,有做好人做好事等等内涵。后来,痖弦把这些素材运用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像《乞丐》里写的,“依旧是小调儿那个唱,莲花儿那个落”。

1949年,17岁的痖弦去到中国台湾地区,曾长期担任台湾地区《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编,著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等诗集。在现代诗创作繁茂的年代,痖弦的创作力算得上高产,几乎每个月都有新作发表,最疯狂的时候曾创下一天写作六首诗的纪录。1954年,痖弦与诗人洛夫、张默共同创办杂志《创世纪》,他将之称为自己生命中“最崇高的精神殿堂”。

在《痖弦回忆录》中,他说家乡对自己一生的影响非常大。他认为自己的文学有两个源泉:一个是母亲,一个就是故乡,而这两者本身就是混起来的意象。“我觉得幸福的人是有充分的对母亲的记忆——母亲陪着他成长,从童年少年到青年,这是幸福的。有对故乡美好、完整的回忆,也是非常幸福的。我很庆幸,我保留了对母亲、故乡清晰的记忆,让我在八十多岁还能一闭眼睛就‘回到’故乡,听到鸟叫声,闻到麦田的清香。”

(越牛新闻综合上游新闻、北京日报、界面新闻)

编辑: 尉立丹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