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4月1日)晚,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北京三鼎原黄金珠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鼎原)运营的北京富力广场店,违反与公司签订的《专卖店特许经营加盟协议》,违规擅自开展所谓的“金条无忧预订”业务,并于2023年12月27日私自停止经营活动,无法兑付消费者已购买的产品,其原实际控制人杨某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羁押,进入司法程序。
公司及相关责任方决定先行对有关消费者进行垫付,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悉,中国黄金托管业务爆雷并非个例。2021年,中国黄金杭州旗舰店“金有金”理财产品爆雷。消费者将家中的实物黄金或新购入的黄金寄存在门店,门店每年按照金价的8%给予返利。此后,千余人过亿资金无法正常兑付,品牌方解释称该门店为加盟店。
【此前报道】
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北京多家品牌黄金门店关门,导致消费者所托管的价值上亿黄金“消失”。
多家品牌黄金门店关闭
消费者托管黄金消失
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富力城三层,记者在一家挂着“中国黄金”牌子的倒闭门店附近,见到了陆先生,他正准备前往派出所递交补充材料。透过透明围栏可以看到玻璃橱窗上没有陈列任何商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店已经开了14年。然而,去年12月底这家门店突然关门,人员不知去向,此前在该门店托管的投资金条也无法提取。
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基本都是购买了这家门店的“无忧预定”服务,按照当时商家的宣传:“无忧预定”是一种黄金托管服务,商家承诺消费者可将所购买的投资金条交给门店按约定期限代为保管,比如购买一年期托管可获赠所购金条克数2.5%的纯金赠品,到期后可以提货、可续约,也可让门店按实时金价回购。
消费者周女士称,她就是在2015年看到门店“无忧预定”宣传页后决定在该门店购买黄金,周女士还拿出来自己续约多年攒下的十多个金条赠品。
突然关张的门店不只这一家,北京市海淀区华懋商厦内山东黄金柜台的消费者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戴女士的母亲自2019年首次在该柜台购入金条后,不仅每年续约,还把在建设银行购入的1000克投资金条也存放在该门店托管,总托管黄金金额大约为90万元。
北京市消费者 戴女士:2022年8月底,我母亲提出赎回申请后,导购和店长就拖延时间,最后还失联了。当时遇到了另一位受害人,也是无法兑付。
中国黄金称闭店金店为加盟店
非直营店
黄金门店突然关闭,不少消费者尝试与品牌金店的总公司取得联系,但总公司却表示不能直接承担消费者损失。
北京市消费者 唐先生:我们和中国黄金集团沟通了很多次,他们法务告知说跑路的是加盟店不是直营店,公司没有授权相关门店开展托管服务,说没有法律依据支持由中国黄金集团直接承担消费者损失。
周女士给记者提供了一份今年1月份时受害者们自发统计金额的表格,托管数量较多的消费者金额超过200万元,目前初步计算托管在该门店消失的黄金价值已经超过4000万元。
然而记者看到,多位消费者提供的连续几年的合同信息上都显示,合同乙方为北京市朝阳区的这家“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但其实记者发现,这家店目前在股权关系上和中国黄金并无关联。
总台央视记者 吴哲钰:查询“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加盟商企业相关资料发现,消费者最早是在12月26日接到关店通知,但就在12月25日,这家企业原先持股70%的大股东减资退出,此前持股仅30%股东变成独资自然人。而且当天该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也由1000万元减少到了300万元,这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这并不是中国黄金第一次面临类似的问题。2023年3月,有投资者向中国黄金提问杭州一家旗舰店关门后消费者购买的金条未能提取如何处理,公司回复:“咨询当地经销商”。
中国黄金2022年财报显示,已开业门店合计3642家,直营店仅105家,超过九成的中国黄金门店均是加盟店。
消费者唐先生给记者提供的一份银行流水则显示,2012年他在“中国黄金北京概念店”购入金条并进行托管时,入款账户名就是“中国黄金”,这些信息都让消费者困惑不解。
北京市消费者 陆先生:没人说过这个是直营的还是加盟的,消费者也没法区分这个事儿,而且所有的票据抬头写的都是中国黄金。
中国黄金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为购买投资金条的客户提供黄金托管服务”,但记者查阅该公司所有公告,都并未提及加盟店是否被允许提供托管服务。就以上问题,记者多次尝试与中国黄金取得联系,直至发稿前都没有成功。
(越牛新闻综合新京报、澎湃新闻)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