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从香港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凌晨2时零1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浙江省爱乡楷模、知名港胞张杰因心脏病突发,永远离开了我们。
(一)
“这一年,让我们为一个老人而鞠躬。因为他在平凡与伟大之间架起了桥梁;他把一分一厘的精神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这是2005年“浙江骄傲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中,评选组委会给予张杰先生的颁奖词。
张杰离世,绍兴全城动容,让我们再次向这位老人鞠躬,深情送别。
张杰在家乡上虞可谓家喻户晓,他的名字和捐资助学的义举紧紧相连,许多上虞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他的帮助。孩子们在他出资建造的教学楼里上过课,做过实验;拿过他设立的奖学金,完成求学梦想。提到他,上虞人的目光中总会充满敬仰。
“张先生具有伟大爱乡情怀,是众多上虞人民的恩人”“听着先生的故事长大,现在他的人生落幕,而他惠泽的万千学子,将在这落幕上汇出璀璨的银河”“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上虞没人不知道张杰的大名,这才是真的凡人英雄。”.......自昨日起,网友和乡亲们纷纷留言痛忆张老。
18日上午,不少市民赶到上虞梁湖街道的一幢老房子外,献上一朵鲜花,鞠上一躬。1928年,张杰出生于此。不远处是张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捐资建造的梁湖天香小学和张杰中学。
张杰连续40余年为家乡捐资1500万元,在家乡矗立起21幢教学楼。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是大老板,其实他在香港以卖大闸蟹、茶叶蛋谋生起家,只是一位“小贩”。2005年张杰先生在“浙江骄傲”颁奖仪式上接受著名主持人陈鲁豫采访,他笑着说:“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吃的是豆瓣。”
(二)
1959年,张杰辗转到香港“淘金”,在一家南货店干了近20年的伙计,每月薪水只有80港币。
1978年,他在香港九龙一条名叫加连威老道的街上租了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楼道口,开起零售铺,做起了卖蟹、卖粽子、卖茶叶蛋的小本生意,当时,他已年过50岁。小小的铺子开张第二年,他就攒钱为上虞中学买了台3000元的电视机。
张杰在香港尖沙咀加连威老道开的不足6平方米的杂货铺
张杰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又多,他只读过5年书。自己的经历让他悟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必须有真才实学;一个国家要富强,关键在教育。”这也应了一句话:淋过雨的人,总想着替别人打伞。
上世纪80年代,张杰回乡时,发现上虞中学竟找不到一间像样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便慷慨解囊,先后捐建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还设立了1万元的奖学基金。
1991年,国家开展“希望工程”,张杰得知后特地来到上虞的四明山区,拿出100多万元,兴建皂湖、覆厄两所中学和梁湖、湖西两所小学。
........
40余年间,从最初的一台电视机、一套教学设备到后来的一幢幢教学楼,再到建立“张杰教育事业发展基金”,张杰先生始终没有停下捐资助学的脚步。
张杰捐赠教育发展基金2000000元
(三)
谁能想到,捐资助学一笔就是几万、几十万的张杰,却“抠”了自己一辈子。
1979年以来,张杰陆续给上虞捐资助学。看张杰如此大方,许多人一直以为他是香港的大亨。1987年春天,时任浙江省侨办主任黄祖文等一行途经香港,决定去拜访这位仰慕已久的张杰先生。几经打听,总算找到了张杰的住处。他们看见一个只有数米见方的小天井里,几个身穿雨衣的人正把堆在一起的青蟹一只只取出来,按大小归类,再分头往大筐小筐里装,手都被污水泡得发白发皱......
黄祖文激动得紧紧握住一位老人湿淋淋的手,半晌才说:"张先生,真想不到您是这样挣钱来支持家乡办教育的"。
在香港,张杰的“吝啬”在邻里间是出了名的。他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廉价衣衫,出门专拣没有空调的公共汽车乘坐,就因为车票便宜。有一次,他上街买桔子,摊主见了打趣道:“今朝怎么连张先生也想通了,要改善生活了?”
就是靠着这样的“吝啬”,张杰一分一厘地积少成多。当时,他一家老小挤在30平方米的住房里。有人劝他买房子,盘算了一下需要200万元,张杰不愿意。他心里想的却是:“买一间屋,只有5个小孩受益。如果用这200万在老家造学校,有多少人受益啊。”
张杰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2023年8月。受上虞家乡人民的委托,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等前往香港祝贺张杰95岁大寿。
这是张杰一生中唯一一次过生日。其实在七十岁那年,子女们曾张罗着给他过寿诞,但他却把子女们准备给他过生日的5000元现金,捐给了上虞中学购买图书资料。
张杰,就这样仿佛着了迷,省吃俭用,将血汗钱无私奉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甚至有人说他是呆子,但张杰说:“我不呆的,人总要死的,空手而来,空手而去,我何不多做点好事。”他还说:“我在世一天,就要支持家乡教育一天,自己好,不算好,家乡好,才算好!”如此朴素真挚的话语,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四)
岁月催人老,什么能让精神常青?张杰给出了答案。
如果张杰是个腰缠万贯的老板,他的捐资金额也许并不起眼。然而,一个靠着卖大闸蟹、茶叶蛋,做小本生意过日子的平凡老人,用自己一分一厘“抠”出来的钱,惠及家乡数万儿童,着实令人格外敬佩,某种意义上,张杰可说是“当代武训”。
这位旅居香港的越地赤子,因为倾其一生积蓄为家乡捐资助学的义举,多次受到浙江省领导接见,其持续捐资助学的精神,被省领导誉为“张杰精神”,并被授予“浙江省爱乡楷模”。
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于张杰“爱乡楷模”荣誉称号。
张杰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在家乡的曹娥江两岸传唱,如江水川流不息,也引领着同路人,各种冠名爱心基金在上虞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加入爱心的传递。
盖得教室千万间,大庇莘莘学子俱欢颜。给教育圣火添柴加薪的张杰,是这个时代,最平凡而又最伟大的真心英雄。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