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绍兴撤地建市40周年。40年来,古越大地日新月异,稽山镜水焕发新颜,率先实现从总体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飞跃,正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四十,风华正茂。今日起,推出《砥砺奋进展新颜 图强争先谱新篇》专栏,展现绍兴精彩蝶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绍兴发展的殷殷嘱托,敢为善为、图强争先,勇当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排头兵,勇闯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新路子,全力谱写新时代的“胆剑篇”。
时间,对于奋进者来说,更加彰显变量的意义。
绍兴的城市史诗,从2500多年前的春秋起笔,一路走来,从未停息。但烙印在许多人记忆里的,是从无到有的跨越。
这种跨越,与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2014年,嵊州籍海归人才余波来到绍兴滨海新区创业。他刚到这片从滩涂变身的园区时感叹,“离超市太远了,白天也打不上的。”
就在此前一年,2013年11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绍兴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绍兴市区的面积从原有的362平方公里,扩容到2942平方公里,成为浙江省面积第二大的城市。
10年后的今天,余波所在的滨海新区,华美蝶变——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高校、医院、文化艺术中心……一应俱全。余波创办的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初创时10人发展到300人,销售额从2位数跃升到9位数。滨海新区的崛起,是绍兴大城市建设一个坚实的印记。
回望40年,这样的印记,折射出一座城市拥抱国家战略、抢占发展机遇的奋进之姿。
规划塑造城市,铺筑大城市演进之路。1982年,绍兴撤地建市前一年,《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布,建设具有水乡风光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以酿造业为特色的轻工业城市。20年后的2002年,《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确定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组团和镜湖城市绿心的大城市格局。此后的20年里,绍兴大城市建设掀起一轮又一轮高潮。
建设大城市,是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必由之路。绍兴的愿望,是以大城市这一大平台,融入“城市群”“都市圈”。
路网的跨越,呼应千年的夙愿。2013年7月1日,杭甬高铁绍兴北站启用。当天,120多辆对开的火车在绍兴大地疾驰。同年7月19日,世界级桥梁嘉绍大桥通车,绍兴融入大上海1.5小时经济圈,跨越杭州湾天堑,南北两岸的时空关系由此被彻底改写。2018年2月14日“三区融合”第一路群贤路一期通车。2021年6月29日地铁1号线柯桥段开通……
路通,即要素通。全市域统筹、大市区融合、一体化发展、“一核六心多节点”网络大城市布局体系……“落”在8270多平方公里的越州大地上,激活城市蓬勃的内生动力。
破败的绍钢厂遗址,“长”出了迪荡新城;一度落寞的“海尔曼斯”地块上,银泰城为其注入持久的人气;昔日空荡荡的镜湖,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奥体中心等都市功能体相继建成启用,标注城市中心新高度……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打开城市能级提升的无限想象空间。
和着时代潮涌,率先走出面向全国、走向全球的高效循环之路,建设内聚外联的开放之城,一座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气派、江南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正款款走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