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的摩托车声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那时的摩托车
是继自行车之后受大众欢迎的交通工具
而进入21世纪随着私家车渐渐盛行
摩托车也悄悄淡出人们的视线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
“摩托热”再度兴起
“潮流”、“酷炫”、“帅气”
俘获一波年轻人的心
摩托车
作为交通工具,摩托车具有轻便灵活、通行效率高、省油不堵车等优势。除了接送孩子、上下班等,摩托车也成为部分人员就业时选择的工具,如快递、个体商贩等。
如今生活中,除了把摩托车作为通勤工具之外,还有不少年轻人把它当作业余时间的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以满足出行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但也有部分车主对摩托车的交通出行存在认知盲区,超速行驶、无证行驶、不戴头盔更有甚者违规改装,这也为上路带来了安全隐患。
既是刚需也是爱好
摩托车“出圈”背后
“骑帅不骑快,出游赏春景”。周末刚刚过去,许伟国(化名)结束了他的四明山骑行之旅,然后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条关于自己机车骑行的动态,这是他为数不多的“跑山”经历。
今年27岁的许伟国本职是一名汽车销售,成为机车族已经一年有余,目前拥有一辆KTM390Duke型号的燃油摩托车。摩托车骑行对于他而言既是代步工具,也是兴趣爱好。
“平常不下雨的时候,偶尔也会选择骑摩托车上下班,不太会堵车,停车也方便,周末就会骑出去兜兜风,开个50-60码左右刚刚好,现在摩托车的使用频率比汽车使用率高。”许伟国告诉记者,自己认识的摩友圈内,大多数都是和自己一样的“90后”,尤其随着跑山、摩旅运动的流行起来之后,也有不少“00后”的摩托车爱好者加入其中。
此外,摩友圈里的车型也是多种多样,铃木GSX250r、川崎Ninja400、雅马哈YZF-R3、春风250sr、阿普利亚cr150、Vespa春天150……
诚然,随着网络短视频传播,机车俱乐部以及电影大屏幕中摩托因素的“渲染”下,摩托车变成了彰显个性的工具,代表着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被赋予了“拉风”“炫酷”“潮流”的标签后,具备了很强的社交功能。
摩托车上路酷又爽
“肉包铁”安全隐患多
“不压弯、不翘头、不炸街”是许伟国在社交平台上的签名,在年前目睹了一起摩托车事故后,他就再也不敢尝试所谓的摩托车炫技了。“
当时是和朋友去黄岩长潭兜风的路上,看到一辆摩托车和汽车并排行驶,开得也有点快,拐弯的时候没控制好速度就撞上了,骑手直接翻倒在地,车也撞坏了。”许伟国告诉记者,摩友圈里有不少爱炫技的车手,在路上压弯、翘头、飙车、深夜炸街、超速开到120码的情况时常能看到,有的甚至是没有摩托驾驶证的。
在一些道路条件好、沿途风景佳的山区骑行,如柯桥平王线、越城五峰岭、余姚四明山、嵊州猪娘岭等山乡道路是摩友们喜欢打卡的地方,然而这些山区地带常有居民聚集区,且很多都是老年人,超速行驶等违规行驶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查询资料也发现,在绍兴因为摩托车违规行驶的事故也有发生。另外,部分骑士往往还伴随着另一种违法行为——摩托车非法改装。
“很多年轻骑手心智尚未成熟,只是单纯觉得摩托车很拉风、很酷。真正的爱好者对这项运动有着清楚的认识,也都会遵守交通规则,生命安全必然是大于个人体验感的。”摩托车爱好者陈韬(化名)告诉记者说自己从大学开始就接触机车骑行,认识的很多摩友也都是遵规行驶的,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在深夜使劲踩油门,也不会在道路上飙车。
炸街、飙车的骑手们很多都是单纯过把瘾而已,有的甚至没有驾驶证。
摩友们千万别“狂飙”
牢记需持证合规行驶
记者走访也发现,违规行驶、竞速、非法改装的骑手其实只是部分。摩托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出现交通违法行为,关键还是驾驶人的问题。
但这些违规的骑手会给摩托爱好者、合法合规的骑手和大量靠摩托车出行的人群带来很多负面的评价和曲解。
其实,只要摩托车出行别太晚、不非法改装、减少噪音、过居民区控制转速、别去飙车,不把摩托车当作追求刺激的工具,务必持证驾驶……合法合规地骑行都是能得到理解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国标非标电动车淘汰置换的政策过渡,最大车速超过每小时25千米的两轮电动车,都将按照机动车来管理,驾驶者必须持有摩托车驾照。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燃油摩托车之外,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这些印象中的“小电驴”也都属于机动车,车主们也都需要考出相应驾驶证才能上路行驶。
记者提醒骑手们
车有牌、人有证、戴头盔,车辆才能安全上路行驶,不非法改装、加装,合法合规地行驶才是正道,彰显个性、玩车炫技等都要建立在安全和文明的基础之上。
(内容来源:笛扬新闻)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