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遗嘱库正式发布《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25万份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遗嘱人平均年龄持续下降,30-39岁立遗嘱人数近三成,未婚不婚者立遗嘱持续增长。
事实上,在绍兴,也有一些正当青春或壮年的人士,开始预先订立遗嘱。记者从绍兴国信公证处了解到,近年来,他们也办理了多例年轻人、中年人预先订立遗嘱。而法律人士认为,提前订立遗嘱,一方面是年轻人、中年人不再避讳,从容看待“死亡”的态度,也是他们对于未来的独立思考和长远安排。
生前确诊重大疾病
私企老板早立遗嘱
《白皮书》显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60周岁以下人士登记保管遗嘱的数量3467份,5年间增长了10多倍。
“以往订立遗嘱的人群主要是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但是近两年来‘70后’‘80后’前来订立遗嘱多起来了。”绍兴市国信公证处主任卢小英告诉记者,在绍兴,公证遗嘱的人群的确日趋于年轻化了。
“之前有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私营企业主,在体检中发现了重大疾病,虽然疾病没有发展到不可控,但是他考虑到企业发展和家庭财产分配,于是提前来公证处做了公证遗嘱。目前,他依旧正常工作、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未雨绸缪’,减少家庭矛盾。”卢小英介绍,“70后”“80后”遗嘱中处理的财产主要还是以房产、汽车等不动产为主;银行存款、理财投资等常见性财产的为多,也有一些遗嘱人涉及了企业股权等生产经营性内容。
另一位“80后”的张先生则是一位金融从业者,离异带一女儿,平时工作很忙,名下有一套住宅,目前尚无再婚计划。虽然收入还不错,但自感应酬多、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担心自己万一突发意外,父母和女儿无人照顾,于是提前写下遗嘱,希望将房子所有权留给女儿,居住权留给父母,并把存款留给父母,代他抚养女儿成年。
一些法律界人士表示,随着社会发展,民众的遗嘱观念、财产观念、家庭观念都在持续变化,遗嘱在家庭建设和家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彰显。
年轻群体遗嘱中
还涉及“虚拟财产”
白皮书还显示,立遗嘱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其中不乏“90后”乃至“00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华遗嘱库,“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787人;立遗嘱最年轻的为17周岁(根据民法典规定,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我有一位咨询者是位‘00后’在校大学生,在一次法律讲座后,他说想把自己支付宝、微信、QQ里面的金额,以及某游戏账号,网店里的装备作为财产写进自书遗嘱,给自己一份生命的记录。”绍兴市妇联公益律师、绍兴点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杜瑾律师表示,年轻一代的思想更加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立遗嘱也不失为是一种人生规划,表达了一种“敬畏生命,不惧死亡”的人生态度。不过,“虚拟财产”在确认方面尚有一定难度。
记者了解到,“虚拟财产”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包括货币(微信、支付宝等账户里的钱)、虚拟货币(游戏币、Q币等)、财产性权利(股权、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等)、数字痕迹(各大平台的账号及信息)等至少五大类。
“虽然民法典对遗产范围的界定可视为虚拟财产可以被认定为遗产而继承的信号。但民法典仅明确了虚拟财产的民事客体地位和财产属性,并对其可继承性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暂未就虚拟财产的财产类型、内容分割、客体范围等继承问题作细化规定。”卢小英主任表示,不同类型的虚拟财产在内在运作方式和功能上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简单按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权利的继承方式进行处理。目前,该公证处也尚未对此类“虚拟财产”设置为“遗产继承”内容的“遗嘱订立人”作出过公证。
杜瑾律师也介绍,根据《民法典》,遗嘱有六种法定形式,分别是: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口头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和录音录像遗嘱。目前,出于对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尊重,改变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有数份有效遗嘱存在,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