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朱先生反映:绍兴西园原是皇家园林,嘉泰《会稽志》载,只在每年“二月二日始开园门,纵郡人游玩,谓之‘开龙口’”, 2000年政府重建西园,为名城绍兴再添人文景观,可惜的是园内的飞盖堂、漾月堂、望湖楼、龙山诗巢等景点,长期闭门落锁,游人无法入内参观,后门更是成危房不得进出,他呼吁有关部门早日修缮,再现这座江南名园胜迹的风采。
五代胜迹 绍兴西园
西园,坐落于越城区府山西路,因位于府山西麓而得名。
6月30日,记者探访西园,远远地便被大门门匾上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所书的“西园”二字吸引了目光。两侧抱柱联为“於越号名城,风物此中多入画;东浙留圣迹,林园无处不胜春”,由越中书法名家沈定庵所书。
走入园门,迎面是一面砖墙照壁,上刻“五代胜迹”四个瘦劲古朴的绿色大字。五代钱镠建吴越国,以越州为东府,在此穿渠引水,营建园林,为后宫游乐之地,西园便是他修建的皇家园林。钱镠之孙钱倧被废黜王位后,迁居于此,整治西园,史称这里园圃之美,驰名吴越间。西园始建距今1000多年,宋末至清,园内诸景因年代久远而堙灭,仅留残址。2000年,政府整治环城河,兴建沿河景点,按照宋代园林风格布局重修西园。
照壁左右两侧各是一个月洞门,信步走进右侧月洞门,便见威武雄浑的飞盖堂。飞盖堂之得名,传说与曹植《公宴》诗有关:“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意为友人纷纷坐着车子夜游西园,雅趣浓厚。吴越国人在给西园取名时,借用了这个典故。
沿着曲折的石径走去,便是漾月堂,漾月堂位于西园中心,前是庞公池,此处最宜夜赏。无论是新月如钩还是满月如中秋,清丽的月景显现在盈盈一池水上,月光摇曳,令人心旷神怡。
三层高的望湖楼位于西园的西南,黑底金字匾额高悬,为徐渭手迹缀成的“望湖楼”三字,室外有环廊,供游人凭栏远眺。
龙山诗巢位于庞公池北,元朝诗人杨维桢为纪念陆游而结社创建,他常在府山附近聚友赋诗。古色古香的建筑旁竖有石碑一方,上有《重建龙山诗巢碑记》。
现在的西园,占地面积2.69万平方米,以庞公池为中心,恢复重建了一批亭台楼阁,共有四楼六亭,四楼分别是飞盖堂、漾月堂、望湖楼和龙山诗巢,六亭分别为春荣亭、夏荫亭、秋芳亭、冬瑞亭、水笔亭和列翠亭,形成池沼相间、亭台错落的景致。
西园功能如有变化,或将全面修缮
西园山水相映,景色清丽,这里有池石、竹林、花窗、月门、洞桥,还有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意境无穷。记者看到有新人在西园拍婚纱照,“小红书”网红在这里“打卡”拍照。
家住附近的李志光告诉记者,与西园毗邻20多年,相看两不厌,早上晨练,晚上赏月,整个西园一片宁静,偶有脚步声,惊得池鱼哗啦啦响成一片。唯一令他惋惜的是,目前西园里的四个景点飞盖堂、漾月堂、望湖楼、龙山诗巢,全部闭门落锁,相当于锁住了西园的文化内涵。
西园景点之一漾月堂,常年大门紧闭。
“以望湖楼为例,一层是钱镠事迹陈列展,塑有钱镠像,二层悬‘应接不暇’匾额,室内挂有古今吟咏鉴湖的诗词书画。龙山诗巢里正中悬着‘诗魂’匾额,里面展陈有贺知章、秦系、方干、陆游、杨维桢、徐渭‘诗巢六君子’事迹。”李志光说,西园之美,不仅在于景色如诗如画,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
越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智麟曾参与编纂小册子《西园》,据他介绍,西园重建开放之后,为了让游人能更深入了解
这座千年名园的文化内涵,编印了这本小册子,希望起到导读导游的功能。
“2000年西园重建开园,4个景点全部对外开放,2010年左右起,景点开始关门,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确实令人遗憾,应该加以保护利用。”徐智麟说。
西园后门,位于园内最北处,但见两间平房立柱油漆剥落、墙上有细小裂缝,房前已拉起警戒线,还竖有黄色警示牌“此处危房,请勿靠近”。据介绍,此处原规划为管理用房,绍兴市历史文化策研室曾在这里办公,2017年后闲置。
西园的管理方是绍兴市水城公司,公司办公室主任范惠民告诉记者,他们接手管理西园仅一年多时间,目前西园主要作为社区公园,为附近市民生活休闲提供便利。
对于西园后门成危房的情况,管理方接手后即对建筑进行检查,发现建筑受到白蚁侵害,于是联系白蚁防治单位前来查看,同时清空其中物件,放上警示牌、拉上警戒线。还有望湖楼南侧的一处亭子,同样受白蚁侵害,还受到室外雨水风霜的侵袭。管理方装上脚手架固定,四周拉上了绿色幕布,白底红字的警示牌上,写着“危险建筑,请勿靠近”。
西园后门白蚁横行,已成危房。
至于西园后门修缮以及园内景点对外开放,范惠民表示,接下来西园使用功能如有变化,会进行全面修缮,空置的建筑也会安排用途。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