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园林起始于春秋,兴于六朝,繁华于明末,湮于清代,折射着绍兴的千年兴衰史。绍兴园林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历史地位。
近日,《绍兴传统园林艺术》出版,为绍兴传统园林做了一次“全扫描”。该书作者是90后的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蕊。此书总结了绍兴的风景名胜区和多种类型的城市园林,为今后的园林艺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资料。
全面梳理绍兴园林之美
400多年前,时局动荡的明朝末年,绍兴名士祁彪佳游览越中地区290余座亭、台、圃、馆、园,为每处景致作短文,结集成《越中园亭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施奠东在《绍兴传统园林艺术》序言中提到了《越中园亭记》,认为这是绍兴园林的重要参考书,可与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周密的《吴兴园林记》相媲美。
《越中园亭记》虽在园林研究领域广为人知,但其记叙的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绍兴园林,用的是文言文,文字虽美,但缺少绘图。
400多年后,张蕊以近400页的篇幅探究绍兴传统园林艺术。《绍兴传统园林艺术》一书,研究范围主要界定在绍兴古代山会地区(古代山阴、会稽两县)。全书共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以论述为主,下篇以资料性见长,文字简朴大气、清丽优美,同时还辅以大量绍兴历史地图与园林测绘图片。她表示,这本书以科普介绍为主,希望以后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可以拿着这本书“按图索骥”,欣赏绍兴园林之美。
青藤书屋 张蕊 摄
该书上篇约50页的篇幅,按时间线索梳理了园林的历史源流。作者通过陈述不同时期绍兴园林的发展,寻求园林的建设与时代背景之间存在的关系,尝试总结地域特色。下篇以空间为线索,分别整理绍兴古城内外优秀的传统园林案例,通过实测、航拍等方法绘制园林平面图,并对各园林的历史沿革、平面布局、设计理法、园林艺术特色等进行研究和分析。
《绍兴传统园林艺术》 张蕊团队 摄
用施奠东的话说:“本书以大量的资料,记述了绍兴传统园林的历史背景、山川地理、荟萃人文,在此基础上对绍兴传统园林的特色作了令人深刻的梳理,这还是国内第一次作如此剖析。”他认为,本书兼顾理论性、实践性和资料性,通过阅读该书,读者对绍兴传统园林会有一个形象而全面的了解。
而该书的3篇附录,收集整理了绍兴山会地区159处山水胜迹和391处历代传统园林。“就传统园林的数量而论,绍兴可以与杭州、苏州、扬州、北京相媲美,处在中国的前列。”施奠东这样认为。
总结绍兴园林四大特点
张蕊是西安临潼人,从小感受“秦风唐韵”。从前,她看到的是关中平原的开阔、秦岭的雄伟、渭水的滔滔不绝……而她听到“绍兴”这个地名,关注这方水土,来自她读研究生时期的课堂经历。
她的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孟兆祯在讲授园林之“景面文心、文以规道”要义时,所举案例就是绍兴徐文长宅园“砥柱中流”、东湖“仙桃洞”与柯岩“炉柱晴烟”之景,孟兆祯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它们的借景之巧思、能工巧匠之智。值得一提的是,孟兆祯特别了解绍兴园林和人文掌故。“当时,我心中便种下了探究绍兴传统园林艺术的种子。”张蕊告诉记者。
此后,张蕊在绍兴成了家。她与丈夫携手在江浙工作,置身于江南烟雨中,接触绍兴园林的机会越来越多。她还主持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绍兴传统园林历史源流与造园意匠研究”,共历时3年,该书便是项目成果之一。
《绍兴传统园林艺术》 张蕊团队 摄
《绍兴传统园林艺术》论述园林的章节,列举有王室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衙署园林、书院园林等,这些园林在绍兴均有分布。
邹家花园 张蕊 摄
那么,绍兴园林的独特性究竟体现在哪里?张蕊以“多样风景”“清峻人文”“诗化山水”“质朴花木”四个特点总结其特色。
“‘多样风景’,很好理解,这便是稽山鉴水的独特风光。优美的景色很多地方都有,只不过绍兴很多园林依托真山真水而建,自然风景与园林的结合度较好。”张蕊说。
张蕊重点提到了绍兴园林“清峻人文”“诗化山水”的特点。她指出,苏州园林是人工造景,营建富有人文韵味的山水景致。绍兴园林则擅长于依托“真山真水”而建,巧妙改造山水景观。典型如东湖、羊山等,借用人工石宕,以残山剩水造就特殊的风景园林。
“绍兴名人特别多,绍兴的园林人文属性特别强。”在张蕊看来,绍兴的山水不仅仅有景的表象,还有人文的内涵。其他地方也有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发挥重大影响,但影响力不及绍兴这般深远。绍兴园林存在一个“生长”的过程。前人的风景,每每能成为后人的人文材料。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累积,天然山水已然诗化,独具历史人文底蕴,形成了深厚的地域文化氛围。
还有一个特点“质朴花木”,来自王十朋《会稽风俗赋》的记录,其中提到,绍兴园林营造中选用的花木,质地简朴,清雅脱俗。
实地考察绘制大量图片
《绍兴传统园林艺术》刚一出版,便引起了绍兴文史研究者们的关注。
文史研究者章利刚曾写过《绍兴园林志》,他认为,《绍兴传统园林艺术》测绘的几张平面图很有价值。文史爱好者、越崎中学教师封晓东评论道:“好书!里面集萃了最经典的绍兴历史地图,更有为数众多的现代精美平面图。”
孟兆祯评价此书“有以图辅文、图文并茂的优点”。他提到,张蕊在此书编写过程中,做了扎实的测量工作,总结了绍兴的风景名胜区和多种类型的城市园林,为今后的园林艺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资料。
测绘图片、航拍图片如何得来?提到这段经历,张蕊禁不住感激很多热情的绍兴人。两年前,她联系了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越城分局,相关部门听闻用意后,积极配合,提供了测绘图纸。张蕊的丈夫是绍兴人,也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几乎每次实地考察,他都陪同妻子前去。张蕊指导的浙江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积极配合,出工出力。
吼山剩水荡 张蕊 摄
可以说,书中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电脑测绘等技术,从园林的专业角度,呈现绍兴园林的面貌。这种研究和呈现的方式,对绍兴的很多园林而言,尚属首次。
以大禹陵为例,此前人们多将其定义为宗庙,而张蕊以园林的视角看待大禹陵。禹庙、禹祠、禹陵的呈现,引用了万历《绍兴府志》中的《禹陵图》,还运用了航拍技术,从天空俯瞰拍摄景象一览无余。同时张蕊与她的学生刘昕琰共同绘制了大禹陵的核心景区平面测绘图。随后附录各个景点的照片,让读者清晰了解此地概况。
在该书编写过程中,文史研究者屠建虹、孙伟良给予了张蕊很多帮助。
“我刚到杭州工作时,对绍兴的情况知之甚少。孙伟良老师向我介绍了绍兴的情况,普及了这里的人文知识。”张蕊回忆说。
《绍兴传统园林艺术》涉及很多历史文献,张蕊需要查看、引用文献时,便向孙伟良请教。孙伟良总能在自己的私人文史藏书馆中,翻到相应资料,提供给张蕊。屠剑虹则为张蕊提供了一些资料,作为研究参考。
注:部分内容引自《绍兴传统园林艺术》张蕊著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