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柯灵散文 ,做有责任感文人
顾鹏程
岁月骎骎,生涯碌碌,俱往矣,留下的就是这些纸上烟云……,读乡贤作家柯灵的散文,我总是迷恋于这些生动铺排而又灵动曼妙的诗经式语句,为他字字珠玑的华章锦文真心点赞,更敬佩于他的正直人格,敢言人所不敢言。
柯灵,原名高季琳,籍贯绍兴,中国现当代著名散文家、电影剧作家。柯灵文字生涯七十载,是一个文艺多面手,他写过诗歌、小说、童话、散文、电影剧本,可以说是著作等身。但综观他的一生创作,散文无疑是他最钟情、最醉心的一方园地。
一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柯灵创作了大量乡土散文,以抒写秀丽的江南山水、美好的故土风物见长,其中描绘有浙东绍兴风景风情的,像《巷》《雨》《失群的红叶》《越王台畔》《望春》《野渡》等,语言优美,文笔细腻,结构精致,许多篇什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巷》这样写到:“隔绝了市廛的红尘,是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忆江楼》描绘了枕畔歌声,“歌声如飘风,像一缕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进,渐渐地清越。”这种依托自然景物而外化的心境,不仅是作者的情绪表达,同时也可看作是当时社会的心理暗示。因柯灵曾经说过,他对于故乡,半是怀念半是憎恶,怀念的是故乡优美淳朴的民风,憎恶的却是它的愚昧和落后,《古宅》《遗事》等创作亦归于同类,表现的都是反封建主题。
二是遣字造句极具功力。柯灵自谦:“我少无囊萤之功,长无雕虫之技,胸无登龙之志,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委屈一枝秃笔,抒忧愤、鸣不平,寄感慨,发幽情,与时浮沉,若断若续,直到霜雪满头,积习难除,老牛破车,依然徘徊旧径,有如夕阳恋山。”无论是年少时期自学写作的字斟句酌,还是经年累月后的煮字烹文,柯灵对每一个字词的运用都堪称精细打磨,以一种最适合读者阅读的笔调,散发出一种如同古典诗词般的幽深清婉艺境。原福建省政协常委、文联顾问俞元桂曾对柯灵散文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立意抒诚的前提下,锤炼文字,追求形式美,艺术价值较高。”
三是抒发忧国忧民的心声。散文作为直抒胸臆的文体,最能够表现作者的真性情。柯灵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的散文自带一股“鲁迅风”式的杂文特色。在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上海被沦为“孤岛”的那段风雨如磐的时期,柯灵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总是投去深切的同情,经常在作品中流露出作为有社会良知的作家应有的悲悯情怀。像《雨街小景》,沉郁悲凉成为抒写的主基调,由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引发开去,联想到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得不在湿漉漉的雨地上风餐露宿,表达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同时也饱含了他对战争摧残一切却无力挽救的无限愤懣。这种在文章中显露无遗的家国之思、民族之忧、时代之任,就像艾青诗歌那样:“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柯灵散文所要继承和发扬的,恐怕就是“挣扎与抗争”这一传统主题吧。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