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需要口罩上的耳带,你们能不能马上寄几个样品过来。”昨天上午,在绍兴易邦医用品有限公司办公室,省经信厅企业培育与产业合作处处长袁凯给嘉兴华严花边织造有限公司打电话。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才松了口气。1月29日,袁凯以“驻企服务员”的身份来到绍兴易邦医用品有限公司,始终奋战在生产一线,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协助解决口罩生产上的难题。
绍兴易邦医用品有限公司位于越城区马山街道,主要生产一次性医用耗材品,以出口为主,但并不生产口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公司接到政府的调令,临时启动口罩生产。“我们公司初四调试生产设备,设计口罩包装等,初五正式开工,当天袁凯处长从杭州赶来,成为我们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员’。”绍兴易邦医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闻娟说。
据了解,该公司临时启动两条口罩生产线,日均产量可达5万只,但因为仓库储存的原材料有限,只能满足一周的生产量。疫情期间,很多关联企业尚未复工,原材料采购成了当务之急。
袁凯说,他受组织委托到这家公司担任驻企服务员,并与绍兴当地经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服务员,协调解决原材料采购运输、质量监督等生产难题,疫情不结束不离开。在特殊时期,原材料采购的确是难题,特别是面罩三层的中间过滤层,其原材料是熔喷无纺布,采购更加不易。
“我来之前,带着同事整理了无纺布、耳带、鼻梁条等原材料生产企业的清单,我按照清单逐一电话联系。如外地有不少企业生产无纺布,但由于临时管控,无法采购,我最后联系到了嘉兴和杭州的两家企业,共采购了3万吨无纺布,基本能满足生产需求。”袁凯说。
沈闻娟说,这位“服务员”来了后,提供精准服务;“我们只要专心生产,没有后顾之忧了。”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