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1979年出生的这代人简称70后,他们上要照顾年迈的父母,下要养育子女,其消费支出和生活负担都处在巅峰。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他们必须要平衡家庭收支,让赚的那些钱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孩家庭
最大支出在哪块
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何云伟有两个孩子,儿子12岁,女儿5岁。他说,在很多人眼里,养育第二个孩子,难度往往没有第一个孩子大,开销也相对少些。但现实并非如此。
本想着小时候,妹妹可以穿哥哥的旧衣服,哪知道何先生的女儿在两三岁时,就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穿鲜艳的连衣裙,不愿意穿哥哥的衣服。“这样一来,有时候给儿子买一件衣服,女儿也必须有一件,或是给女儿买了玩具,儿子也不能少。因此在孩子的日常用品上,‘老二用老大用过的’省钱模式不完全行得通。”何先生说,今年“双十一”,夫妻俩的花费主要就在孩子身上,玩具、衣服、零食的采购费用大概在三四千元。
日常支出还只是一部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何先生更是劳心劳力。“目前,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一年已经超过4万元。”何先生说,女儿幼儿园一年的学费将近一万元,两个孩子还分别报了两门兴趣班,像跆拳道、舞蹈班的费用都不低,但只要适合孩子的他都愿意尝试。他估计,在孩子成年之前,教育方面的支出肯定会逐年增加。
除了日常消费、教育支出,何先生偶尔还会带着一家人外出旅游、踏青。这样粗略估算了一下,何先生一家四口一年花费十来万元,占了当年家庭年收入的40%左右。“生了二孩后,我老婆就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现在女儿渐渐懂事,老婆便开始尝试着做微商,补贴家用。”何先生说。
改善性购房
成70后普遍需要
出生于1979年的范蕾踩住了70年代的尾巴,在消费理念上更偏向80后,心态年轻,喜欢尝试新奇的东西,也会买许多好玩但并不是很贵的小玩意。节假日一家三口也经常出去娱乐消遣一下。
“自从去年下半年置换了房子后,这种大手大脚的日子就收敛了。”原来,范蕾因工作调动去了杭州,只有周末才能回来,公公婆婆就从老家来到绍兴帮忙,“房子只有两个房间,他们来了住不下,就在同一小区换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有公积金贷款,加上储蓄,正好付足房款,但是今年装修了一下,钱方面一下子就紧张了。”
本来范蕾去杭州工作都是开车的,但现在想到每个月光停车费就要几百元,还不包括来回的油费,她开始每周乘坐高铁出行。以前一年一次的全家出国旅行也改成了周边游,“不算不知道,光旅游这一项可以省下好几万元。”
有的70后给父母置换新房,有的70后为自己购房,也有的70后开始计划给儿女提前购置新房。家住柯桥的许先生一家如今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这房子的贷款是前两年刚还清的。“今年老家房子拆迁,拿到了一笔补贴,打算给儿子也买套新房。”许先生说,儿子明年大学毕业,毕业后回绍兴工作结婚。
打算在绍兴先买套100多万元的小房子,付完首付后,和儿子一起还贷。“如果儿子以后经济能力允许,可以再换个大房子。”
有些钱花得“冤枉”
却能缓解中年危机
70后这代人正年富力强,很多人已走上事业高峰并仍在不断攀登,但也有很多人处于所谓的“中年危机”中。
如何缓解呢?“我养养猫、练练书法、减减肥,在这些兴趣爱好或者闲事上花点冤枉钱,这样工作上生活中的烦心事也会少一点。”47岁的张梅在越城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家里养了两只猫,每个月光买猫粮的钱,再加上猫砂、猫药以及其他零零散散的养猫开销,平均每个月要支出1000多元。“有些人会说这些钱给家人买点吃的喝的不是更实在,可养猫带给我的陪伴和快乐是他们体会不到的。”张梅说,女儿慢慢长大,与父母之间的话越来越少,但自从养了猫以后,母女一起撸猫,沟通也多了。
张梅的朋友袁女士则有另外一种烦恼,年纪越来越大,体重也水涨船高。“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只好花钱去减肥。”袁女士粗略算了算,自己每个月在减肥上平均要花1000~2000元。“拔火罐、报瑜伽班、办健身卡、买减肥茶,这些都要花钱。”每次看到自己体重有些往下掉,袁女士就觉得这些钱花得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70后这个群体因为工作、生活压力相对大,需要更多释放,但又不能不着家,于是书法、画画等一些在家就可以做的事情特别受青睐。45岁的秦女士从去年开始爱上了写书法,于是从网上淘毛笔、宣纸、砚台、笔洗、印泥、镇纸等各种工具。
“毛笔每支100~200元,印泥也要100多元一个,便宜的笔洗、笔筒差不多也要30元一个起步。”秦女士原以为只有砚台、宣纸、毛笔等消耗品会需要不停买,后来发现镇纸、笔筒、笔架等工具也会不停地买进来,看到好看的就停不住手了。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