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快快)长大,想赚很多很多钱,这样妈妈就可以不用上班,天天陪着我了……”16日晚,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上班的陈女士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晒出儿子的一篇日记,日记里写满了对她的“控诉”。读了这篇日记,陈女士的同事们也纷纷上传子女们的日记,这些日记有一个共同点——“控诉”在医院上班的父母陪娃时间少。经过当事人同意后,记者对这一从朋友圈开始“发酵”的“共鸣事件”进行了深入采访。
孩子们的日记
写满了“控诉”
这次陈女士一共“收集”到7篇孩子们写的日记,无一例外,这些日记都对做医生的父母进行了“控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目前很多学校里都把日记作为语文作业的一部分,家长平时就在“检查”孩子日记的完成情况,所以很多日记中“控诉”的“苗头”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
比如,陈女士的儿子在标题为《我讨厌的妈妈》的日记中写道:“每天都让我在车上吃早饭,因为她说她怕上班迟到,我讨厌早上催催催的妈妈……我讨厌上班的妈妈。我想要(快快)长大,想赚很多很多钱,这样妈妈就可以不用上班,天天陪着我了!”
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身障碍三病区护理组长沈藕英的女儿小娄在日记里写道:“我的爸爸妈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护士,他们很忙,非常忙,无比的忙。除了夜班,还要不断加班,难得不加班了,也要把任务带到家里来做。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有多久没陪我出去玩了?”
小娄的愿望很小,她在文末写道:“哪怕是到游乐场玩玩游戏,到超市购购物,到公园散散步也行。”
该医院中西医结合睡眠病区医生冯虹的儿子小吴写的日记,第一句就是对妈妈的“控诉”:“我妈妈整天在上班,根本没时间陪我,我只好不愉快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记者注意到,在“控诉”的同时,7个孩子都提到了共同的愿望——希望父母多花点时间陪他们。
忙着忙着
就把孩子忽略了
“那晚我加班,9点多才回家,随手检查作业时看到了这篇日记。”陈女士摊了摊手,说:“心里很震惊,以前儿子都不写这方面日记的,不知道他心里还有这些想法。”
日记里写的内容属实吗?“确实是这样。我总担心上班迟到,天天催娃快点穿衣、洗刷。晚上我回家,孩子已睡下,很少陪他。”陈女士感慨地说。
陈女士收集到的7篇日记,都是孩子们近半个月内写的。孩子们怎么都想到一块儿去了?难道医院最近在搞啥活动,把他们的父母拖住了?“没有啥活动,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工作模式。”陈女士解释说。
“快半年没陪女儿出去玩了。”昨天,记者联系上沈藕英时,她又在加班,“今天本来是休息的,前几天的病例资料没整理完,就来单位了。”她说,按规定,她每周有两天可休息,但其所在的科室情况比较特殊,考虑过后她还是主动提出放弃休息,“新接收一个心身障碍者,就有大量沟通工作要做,此外还要做病例资料等,根本停不下来。”
沈藕英说,丈夫娄先生是一名全科医生,同时兼一部分行政工作,平时也很少有时间陪女儿。“女儿很想去上海的迪士尼乐园玩,提了好多次了,我们忙着忙着就把孩子的事给忽略了。”她说。
医生父母的愧疚与无奈
读着儿子写的这篇日记,冯虹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经常要值夜班,白天也不太有时间休息,在家也经常接到病人打来的电话,我就得赶回医院。”她说,她丈夫也特别忙,经常要出差,“儿子也比较乖,很少跟我们提要求。现在想想,这是‘被逼出来的乖’。”
不过,有件事却让冯虹很苦恼。“儿子最近几次考试都不理想,我成了老师重点约访的对象。”对于儿子日记中“没帮我复习,(导致)没考好”的“控诉”,冯虹表示认同,“(对儿子的学习)管得确实太少了。”
周末跟小伙伴一起玩,这是冯虹儿子小吴的心愿。“每次我一说去玩,儿子都会开心得跳起来。”她说,看到这篇日记后,她立即拍照发给丈夫吴先生,丈夫看后也很内疚。两人约定,以后尽量少加班,多陪陪儿子。
不过,最终能否真的说到做到,冯虹也不敢打包票。“医生这个职业有其特殊性,病人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她笑笑说。
陈女士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杭州的报纸,里面一则报道让她很是感慨:一名外卖小哥发文称,他发现下外卖订单最多的是医生和护士。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