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吕亚莉从温州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三十周年。从一名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成长为县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兼二十病区(肿瘤、血液内科)主任,三十年从医路,吕亚莉一直始终坚守着一颗医者的初心。她用三十年的无悔付出,在人生路上书写下自己的信念:“人活一辈子不能只为自己,要为这个世界多做点贡献。”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
1989年6月,吕亚莉结束五年医学本科学习,以优异成绩从温州医学院毕业。填写分配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回到家乡,做一名基层医生。“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我很清楚基层缺医少药的情况。所以,我志愿回到家乡,用自己所学报效家乡人民。”
毕业后,吕亚莉被分配到大市聚镇卫生院,成为一名全科医生。在交通不便的三十年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乡镇卫生院是他们看病的唯一选择。回忆起第一个夜班,吕亚莉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一个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一个消化道大出血,一个肺结核大咯血,还有一个头皮裂伤,一股脑儿蜂拥而至。当时卫生院的医疗条件非常艰苦,外科清创缝合就靠一把镊子和一把止血钳徒手缝合,这对于刚毕业的吕亚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恰恰也正是这段在乡镇卫生院的经历,让吕亚莉更加坚定从医的信念。
1990年5月,因为工作需要,吕亚莉被调到县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1994年5月,她被派往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进修。经过一年进修,吕亚莉着手在县人民医院开设血液病专科,率先开展恶性血液病化疗。有人曾问吕亚莉,这么多年来,几乎全靠她一人撑起血液病专科,是否也羡慕过同班同学走进杭州、上海的大医院,拥有更大的平台?每当此时,她总是会提起这样一个故事。十多年前,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大爷拎着一袋花生,走进吕亚莉的办公室:“吕医师,要多谢你当年把我医好,我现在快八十岁还能干农活。这花生是我自己种、自己炒的,送给你吃!”面对已经毫无印象的病人,吕亚莉花了好久时间才想起来,老大爷叫章高正,来自儒岙镇洪塘村。大概在1995年,他查出淋巴瘤,几经辗转,找到刚从杭州进修回来的吕亚莉。吕亚莉尝试为章大爷进行化疗,四次化疗结束,治疗效果非常好。
“我都已不记得这件事,但是病人还记得。对乡镇的病人来说,县人民医院可能就是他们治疗的最后一站,能给他们带去希望,我这三十年的坚守就是值得的。”吕亚莉如此总结自己的选择。
“我常常给病人送红包”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病人或病人家属走进吕亚莉的办公室,让她帮忙看一下检查结果和化验单。吕亚莉说,由于科室人手有限,她每周只出一天门诊,其他时间都“泡”在住院部。如果病人有需要,找到住院部来,她总会全心全意帮忙看诊。
吕亚莉的温柔、友善,是有口皆碑的。在她的微信聊天记录里,有好多患者或患者家属发来的检查结果和用药咨询。白天工作太忙,吕亚莉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一条条回复。每逢节日,他们也会在微信上发来祝福,还有病人发来红包感谢她。对此,吕亚莉严词拒绝:“我从医三十年,常常给病人送红包,从来不收病人红包。”
十多年前,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由于经济困难,每次化疗后病情稍有缓解,她就出院回家,病情反复发作。第三次复发后,吕亚莉说,只有化疗缓解后马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才有一线希望保持生命,但得花不少钱。病人爱人一听,马上说:“我哪怕去卖肾也要救她!”吕亚莉听到这里,立马回家拿来自己仅有的一万元钱私房钱送给病人。当时在医生谈话间,两人在推钱的场景刚好被科室一护士撞见,为避免误会,吕亚莉只好将“给病人送钱治病”的实情说出来。原来,给病人送红包的事吕亚莉经常干,只不过这次恰巧被人发现而已。
“我愿意继续发光发热”
血液科面对的大部分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都是病程发展快、疾病重、预后较差的。在日常工作中,吕亚莉深深感受到,世界医学发展突飞猛进,要想做个好医生,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吸收医学界的最新学术成果。血液科的专业性太强,许多县级医院都难以开展血液专科疾病的常规治疗,好的血液科医生更是难以留在县级基层医院。二十多年来,吕亚莉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支撑着一个科室,一年365天随叫随到。尽管工作繁忙,她还是最大可能抽出休息时间,参加学术会议,了解血液学科新进展、新动态。
深耕血液科20余年,吕亚莉累计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慢性苯中毒致大红细胞性贫血》为全世界首先发现者,2015年又在SCI杂志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篇。她还多次在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是近20余年来浙江省唯一一名在省级血液病学术年会上进行学术交流的县级医生。
最让记者惊讶的是,血液内科现在虽然只有四名医生,但是每天早上,他们都坚持用英语交班。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五年。吕亚莉说,这个规矩是她立下的。在医学领域,要跟上最前沿的学术进展,国际交流必不可少,各类学术会议也经常会请到国际专家学者主讲。为提升大家的英语水平,吕亚莉想出用英语交班的办法,自己也在每天睡前坚持听英语音频,如今,她的英语已相当不错。
“后年,我就到退休年龄,但是我舍不得我的工作。到那时,如果自己身体条件允许,领导同事也还认可我,那我愿意继续发光发热,把下面的年轻医生带好,为大家搭建更大的平台,造福更多的患者。”谈及未来,吕亚莉满怀憧憬。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