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与《中国文化要义》

越牛新闻 干春松

2019-12-03 10:25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开栏的话: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杰地灵,文风昌盛,书卷气是绍兴的底色。为进一步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让阅读成为更多绍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今天起,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在《绍兴日报》《绍兴晚报》上推出“越读越有味·全民读好书”栏目。荐好书,品经典,讲述读书故事,持续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书香绍兴”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之成为具有绍兴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让绍兴成为一座处处听得见书声、闻得到书香的城市。

栏目开设邮箱sbsydao@sina.com,诚邀各位读者积极推荐您心目中的好书与大家分享(文章必须原创,1000字左右),“邮件主题”处注明“越读越有味·全民读好书”。让我们在茫茫书海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好书,让好书伴我们成长。

梁漱溟的一生充满着传奇性。他的命运因为蔡元培而改变,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看到他在报纸上写的一篇文章《究元决疑论》,就决定请他到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哲学。对于这个邀请,梁漱溟自己也颇忐忑。这位并没有任何学位的人走进了北京大学。好在梁漱溟没有辜负蔡元培的期待,他与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展开论战,写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声誉鹊起。

不过,他并不准备终老于讲台,相比于在大学里教书,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验证他的想法。他自认是问题中人,不是学问中人。于是,他辞去了北大的教职,转而投入乡村建设运动。

在抗日战争中,梁漱溟曾经访问延安,与毛泽东有过三次彻夜长谈。按梁漱溟先生的回忆,他们主要讨论了如何看待世界革命和中国的特殊性问题,而这个问题,也是梁漱溟在为中国寻找出路的时候所反复思考的。

1941年开始,梁漱溟开始撰写可能最能代表他思想的一本书:《中国文化要义》。按梁漱溟自己的说法,这本历时九年完成的书,在主题和问题展开上是《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等早期著作的延续和深化,属于他“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呕心之作。

如书名所言,本书主要讨论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梁漱溟认为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书中,梁漱溟认为近代以来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讨论都不够深入,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认识不足。

他指出,中国社会的构成以家为基本单位,积家而成国,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这样的社会结构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持久。与中国不同,西方社会则建立在个体和社会的制约之中,因此,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思想就会成为他们所追求的目标。

中西差异的另一方面在于思维方式,中国人想问题以实用为要点,对于抽象的理论缺乏兴趣,难以发展出现代科学。梁漱溟喜欢用“理性”来概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说,他的“理性”概念与西方人所说的理性不同。梁漱溟的理性更接近于“伦理情感”。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有一种“将心比心”的态度,而西方人总是在寻找“对立面”,故而喜欢“算计”,这造成了中西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他批评有些人将中国和西方的差别视为进步和落后的不同,他指出中西之间是“不同”不是“不及”,他说如果没有西方国家在近代的入侵,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将永远在两种道路上分头前进,而不会有交集。

基于此,梁漱溟提出了他的著名结论,即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也就是说,中国人以伦理代替宗教,看重亲情。中国社会也没有产生像西方社会那样的贵族和平民的等级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职业的不同。即使读书可以做官,但官位也不能传给自己的下一代,这造成中国社会并没有产生激烈的阶级对抗,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治一乱中绵延达两千年。

固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呈现出老衰、停滞等缺点,梁漱溟认为社会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不能因为西方文化现在占优势,我们就放弃自己的特点,而舍己从人,而是要看到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要。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也积累了自身的矛盾,人类文明必然要转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阶段,所以,在未来,中国文化却可以因为其主张和谐和宽容,成为解决人类困境的一种思想资源。

梁漱溟认为中国因为土地广阔,人口众多,要进行社会的大规模变化有其困难,然亦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和持久性,这就要求思想家和政治家,既要处理现实的紧迫问题,也要有长远的目光。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出版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对中国社会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学者理解中国社会的重要参考。就我个人的阅读体会而言,梁漱溟从不人云亦云,总是从实践中去探索中国社会的真相,以“吾曹不出苍生何”的责任感来探索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堪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

(作者系绍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北大儒学院副院长)

梁漱溟(1893年10月18日—1988年6月23日),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1]  。

梁漱溟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1988年6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倪妮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