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阳光带着几分柔和,徜徉在镜岭镇外婆坑村,处处生机勃勃,古朴建筑与丹霞壑壁相得益彰,整洁的房屋与干净的村道完美融合,村民们笑意盈盈,闲庭信步,尽享山村美好风光。
如此干净宜人的高颜值,在村内皆可见到。“实施垃圾分类以后,村里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也自觉参与其中。”今年62岁的林银火是外婆坑村垃圾分类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规范集中的垃圾堆放场所,村民的生活垃圾无处倾倒,致使村庄“脏、乱、差”现象严重。近年来,外婆坑村通过党员带头,重点开展“颜值提升”,村民争做“环保卫士”,让村庄干净整洁成为常态。“外婆坑村有那么美的自然风光,不能因为垃圾给景色减分。”林银火说,由于外婆坑村地处偏远,垃圾运输成本较大,如何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之路是外婆坑村人一直在努力探索的。
记者刚抵达外婆坑村,便在村口处看到一处四分类垃圾投放点和一套智能化分类设备,“外婆坑村常年接待游客数量较多,村口位置又是人员流动密集处,因此我们在这里设置了垃圾投放点,用于投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林银火介绍。
散发着古色古香独特韵味的村旅游接待中心是供游客休息购物的地方,记者看到,中心内宽敞明亮,一侧的展柜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商品。林银火说,旅游接待中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村里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中心,每个月5号,村民可凭智能垃圾分类卡内的积分来此兑换生活用品。
顺着村道往里走,可以发现昔日困扰外婆坑村的脏乱差早已不见了踪影,地面变干净了,庭院变整洁了,家家户户还种上绿植点缀其间。记者注意到,村内设置了许多宣传标牌,“外婆有话说,众人一条分类心,垃圾也能变成金”等富有村庄特色的宣传标语,配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卡通人物图案,惟妙惟肖,令人眼前一亮。
在每户村民家门前,都放置了一个入户二分桶。当天,村民周戊女像往常一样,在家门口忙着准备一家人的午餐,只见她将不要的菜叶扔进了门口的易腐垃圾桶内。周戊女说,现在她每天都会将分类好的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放置于入户二分桶内,这已经成了日常习惯。“村内设置了十余处二分点和四分点,供村民游客投放,从目前来看,村民和游客基本都能识别分类标识,准确投放各类垃圾,且配合度较高。”林银火说。何雨花是村里的垃圾分拣员,她每天的工作是上门将每户村民分类好的垃圾放入垃圾收集车进行二次分拣,同时对每户村民的分类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其他垃圾由镇里派人来运输,易腐垃圾由我每天运往阳光房进行太阳能堆肥处理。”何雨花说。
何雨花口中的阳光房位于村口不远处,记者看到,阳光房屋顶由数块透明的太阳能采光板拼接而成,室内安装了透风口、淋水喷头等供氧增湿装置,地面由水泥浇筑,并且铺设了收集垃圾渗漏液的下水道。“简单来说就是‘吃进垃圾吐出肥料’。”镜岭镇两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太阳能堆肥处理操作十分方便,只需将易腐垃圾倒入阳光房,由太阳光透过采光板使堆肥房升温,使易腐垃圾快速分解为有机肥料;产生的渗漏液经收集后重新回喷到新垃圾上,用以调节垃圾温度,循环使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经过特殊处理后再排放,整个过程不产生臭气、污水、废弃物,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污染。
今年暑假,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外婆坑村开展“给垃圾分类,为生活添彩”主题活动,向村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这样的垃圾分类大课堂,让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还可以被落实下来。”外婆坑村党支部书记林金仁说。
如今的外婆坑村,美丽整洁,众人齐心,给在这方绿土生活的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增添无穷力量。下阶段,外婆坑村将继续探索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一体分类”体系,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助力江南民族第一村焕发新光彩。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