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网(大海网)讯 (舟山网记者 吴建波)大海是鱼类的栖息地,也是渔民赖以生存的牧场,每年开渔季节,浙东五市的渔民在海上驾船来往,辛勤劳作。然而海上作业难免出现意外,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附近的渔船便成为海上救援的第一梯队。
为鼓励渔船互救,从2006年开始浙东经济合作区的宁波、舟山、台州、绍兴、嘉兴五市各出部分资金,依托现代化的渔船信息监控平台,建立了区域性的渔船互救奖励机制。
据统计,13年来,浙东经济合作区发放的渔船互救奖励资金达到了152.2万元。渔船互救机制犹如一颗“定心丸”,减轻了施救渔船的经济损失,也鼓励渔船积极投入海上救援。
凌晨舟山渔船救起10名外地渔民
近日,普陀区渔船“浙普渔44180”的船老大王文军收到一笔3万元的渔船互救奖励资金,这是浙东经济合作区为他颁发的,以表彰他在海上救助一艘台州渔船的义举。
“渔民兄弟不分地域,都是骨肉同胞,看见别人有难,肯定要去救的。”在普陀区朱家尖礁门渔业站码头,一脸憨厚的王文军对记者说。
时间回到2017年9月24日,当天凌晨2点多,在渔场忙碌了一天的王文军正在驾驶台值班,突然隐约听到海面上有人呼救,他叫醒几个船员查看情况。透过海上浓雾,大家发现附近海面一艘渔船正燃起熊熊大火!
“快去救人!”王文军急忙指挥船员起锚,加足马力靠上着火渔船,把站在船舷上的渔民一个个救过来。经过询问,王文军得知这是台州温岭渔船“浙岭渔运20018”,当晚机舱着火导致船上10名渔民被困。
事情发生得突然,逃身的渔民大都只穿了内裤,还有一个渔民手部还流血不止。王文军当即决定放弃渔业生产,指挥船员连夜送受伤渔民回嵊泗县嵊山镇救治,使他们转危为安。上午8点多,“浙普渔44180”重新起航驶回渔区作业。
翻阅浙东经济合作区渔业组提供的资料,记者发现,像王文军这样实施渔船互救的例子在舟山还有不少。
2018年4月11日和4月21日,舟山渔船“浙普渔运38505”接连救起两艘宁波渔船“浙象渔30236”和“浙象渔30242”,将遇险船员护送回宁波象山石浦港。
2018年4月25日,“浙奉渔19007”因螺旋桨掉落无法行驶,船上6名船员被困,“浙普渔运28558”闻讯后立即停止作业,及时赶到事发海域,安全转移被困船员并将遇险渔船拖带回港。
海上见义勇为可获资金奖励
为救助失事渔船,王文军也付出了不少,不仅损失了2万元左右的渔获物,在靠船救人时,“浙普渔44180”还与失火船相撞凹了一部分船身,修船也花了近万元。了解到王文军渔船的救人事迹后,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将其纳入到浙东经济合作区渔船互救奖励对象,为他申请到3万元奖励资金。
记者从浙东经济合作区办公室了解到,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1月,舟山的渔船和渔政部门共救助了8艘次来自浙东经济合作区的失事渔船,从2010年至今,共有25条舟山渔船因为参与海上互救获得奖励,奖励总额达到54.4万元,渔船互救已经成为合作区内渔民兄弟们的共识。
“渔民兄弟在海上救人,或多或少会影响自己的生产作业,从而影响经济收入。”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舟山渔场是包括浙东经济合作区在内的渔民的重要作业区域,渔船分布广泛、施救路程远,一旦发生海上事故,专业救援力量往往不能及时赶到,这时附近作业的渔船成了救援主力,渔船互救奖励为救援渔船缓解了经济压力。
“舟山不少渔民世代捕鱼,视救助他人为应尽职责,不会考虑自己的得失,我们在核实情况时需要做不少工作。”在舟山渔区采访时,陪同的一位渔业干部对记者说,有的渔船施救完成又马上赶赴渔场作业,甚至不对外界宣传自己的救助行动,渔业部门对其发放奖励资金前,会将核实工作分配到基层船队,并与被救助船只核实比对,同时采用卫星定位等技术辅助,还原事实,确保资金发到实处。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