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绍兴村子为原型创作20万字小说!作者是一名基层干部

2019-10-08 16:41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家住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杨川村的村民们没想到,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这个小村子,也能成为小说的创作主体。

近日,一本名为《杨村》的小说正式出版,小说以杨川村为创作原型,以该村半个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主线,从两委班子的更替、村庄治理各项工作的开展等角度进行讲述,有笑有泪,有矛盾有和解,展现了一个村庄几十年来基层社会治理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创作了这本20多万字小说的,是杨川村的驻村指导员、来自东浦司法所的一名基层干部刘成伦。“小说中的故事,都以该村驻村干部小刘的所见所闻为视角展开,这里的小刘,其实就是以我自己为原型的。”刘成伦说,《杨村》这本小说,创作历时2年,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与事件,都能在杨川村找到原型。“我是山东人,2000年来到绍兴,2015年成为杨川村的联村干部。从那时起,每次下村去指导工作时,我都会和村干部以及村里的老百姓拉拉家常,慢慢地,从他们的讲述中,‘杨村’发展的脉络在我心里逐渐清晰起来。”刘成伦说,最初,他只是想用一个个小故事记录村民们碎片化的讲述,但渐渐地,故事越来越丰满,了解越来越深入,他开始梳理时间线,打算将这些“过往”整理成书。

小说作者刘成伦

从集体企业的创办、辉煌、破产到新时期工业园区的复兴;从一穷二白的集体经济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获得红旗单位的荣耀,到被贴上“问题村”、“上 访村”的标签,再到获评绍兴市文明村……刘成伦将小说分为上、中、下三篇,在每个篇幅中,以时间为串联,分成多个小故事,讲述村子的发展与变迁。

“杨川村经历过困难的时期,但现在,通过几任干部以及村民们的努力,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现在村里有300多户人家、800多个村民,村集体年收入在700万以上。”刘成伦说,“一定程度上来说,杨川村的发展是中国新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写下这些故事,一方面是希望能把村子的发展历程记录下来,说给更多的人听;另一方面,也想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千百万奋斗在基层一线的乡村干部致敬!”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 施妍静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