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解析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这是最近五六年绍兴防风险工作的重中之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在化解金融风险上取得的成绩,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模块“风险防范”的“绍兴答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7个衡量指标中,作为衡量区域金融生态的一个重要指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尤为引人关注。在此项指标上,我市以不良贷款率1.49%获得满分。
2013年下半年开始,受到资金链、担保链“两链”波及的企业大幅增加,绍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一路走高,2015年8月达到了4.06%的最高点。从最初的协调银行稳信贷,到协调银企化解担保链,再到帮助企业综合纾困……我市防范化解区域金融风险取得了明显成效。统计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已降至1.49%,比2015年的最高点回落2.57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6月底,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又下降了0.24个百分点,达到1.25%。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全国各地不时有互联网金融企业出现“爆雷”,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但在绍兴,通过不断努力,互联网金融源发性风险基本消除,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网贷机构零注册、零风险的地级市。
我市金融生态正在不断优化,融资环境不断改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绍兴全市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73%,增幅居全省第3位,为近5年以来的最好数据。全市各项贷款余额8233.01亿元,比年初新增688.30亿元,同比增长15.80%,增量超过去年全年增量(599亿元)。
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考验着绍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这几年,我市建设了“天罗地网”风险监测防控系统,切实加强对区域金融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目前,我市已成立35亿元规模的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已组建10亿元规模的融资担保公司,在市场化处置金融风险的同时,也起到了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
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推动绍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在“风险防范”考核模块的7个衡量指标中,绍兴有5个指标获得满分,1个指标接近满分。这个接近满分的指标,同样值得关注,那就是主要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在药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上,绍兴最近3年的合格率均为100%。从2017年起,绍兴不仅抽检全市50家药品生产企业,还主动扩面到了药品经营企业、药品使用单位。“按照省里要求,只需要抽检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绍兴自加压力进行了扩面,把医院和药店也纳入了抽检的范围。”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2019年我市已完成240批次的药品抽检工作,药品合格率为1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我市历来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每年都发布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去年还出台了《绍兴市食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目前,绍兴正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在“风险防范”考核模块中,绍兴在主要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上排名全省第5位。主要食品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及肉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等10大类食品。考核指标主要针对这10大类食品,绍兴在2017年和2018年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我市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为82.56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比上一年度提高4.6分。
样本一
“小微信用宝”:开创小微融资新模式
在我市创新推出的“小微信用宝”云平台上,贷款企业各类经营指标让人一目了然,让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不再战战兢兢。政府提供有效数据,企业亮出信用身份,银行开展金融服务。政、银、企三方合作,让我市的小微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小微企业作为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繁荣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8年5月,我市承担了全省银商合作试点任务,随后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政、银、企”三方共同参与建起了“小微信用宝”云平台,实施“政务+金融”大数据应用,帮助小微企业获得政策扶持与金融支持。
让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快速有效沟通,“小微信用宝”云平台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上线后,打通了市场监管部门与银行之间的无形通道。市场监管部门可通过云平台的“小微培育库”向银行推送小微企业的基本信息、信用评分、风险级别等,而银行可以结合推送的企业信息与实际调查,从而确定授信额度。针对全市的产业布局特点,市市场监管局还探索“一地一特色”机制,把银企之间“个性化服务”与“多样化需求”结合起来。
“在平台建设上,我们通过建设‘小微培育库’,研发‘小微信用宝’,发放‘小微成长卡’,实现政、银、企三方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绍兴市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说,1年多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认定办法、鉴定机制,打通了金融活水流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绍兴探索提出的政务与金融合作,是信贷与信用互通的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新模式。”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处处长王壮武说,“小微信用宝”云平台充分发挥了“政务+金融”大数据优势,共享信用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成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样本”。
去年是绍兴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8-2020)”的开局之年,我市最新发布的《绍兴市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显示,去年全市新增小微企业近2.4万家,同比增长14.58%。取得这样的成绩,“小微信用宝”云平台功不可没。
样本二
恒信银行:信贷规模和不良率一增一减
近年来,在金融严监管和去杠杆背景下,不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部分农商行尤其如此,具有农商行背景的恒信银行就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底,恒信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达到触目惊心的17.5%。1年来,在相关部门引导下,恒信银行持续打响“清雷防险”攻坚战,截至目前,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到2.63%,实际不良贷款金额下降10亿元以上。
仅仅1年时间,不良贷款率迅速下降,秘诀何在?
“农商行过高的不良贷款率,既有内部经营因素,又有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经营因素是主因。”恒信银行董事长钱荷根说,过去银行的业务模式单一且行业集中度过高,因此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很大,隐性风险很容易显性化。要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必须下猛药。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恒信银行按照“一户一策、上下联动、责任到人”的清收方针,全力推进“清雷防险”不良清收专项竞赛活动,先后建立健全不良贷款清收进度通报制、清收约谈制、支行上报不良清收问题当日答复制、重大不良贷款清收帮扶制等制度,确保不良清收实现环环相扣。为了治好多年顽疾,今年银行又出台了不良信贷资产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新增“首放责任制”条款,对发放3年内产生的不良贷款追究已离岗的首放责任人,对违规发放贷款的相关责任人采取停职收贷等行政处分。
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的同时,信贷规模却在持续扩大。截至今年8月,恒信银行存贷款规模突破300亿元,其中贷款比年初增加26.96亿元,增幅26.92%,贷款增幅在全省农信系统名列前茅。
“拓展业务渠道,必须要将服务下沉。”钱荷根说,实现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是银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源动力,信贷规模和不良率“一增一减”,是很多工作人员走村访企、服务下沉的结果。
今年以来,我市金融系统开展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百名行长走千家企业”活动。以此为契机,恒信银行开展了深入的走访调查,建立并完善农户、小微企业、农业“两区”、小微园区、核心企业的普惠“档案”,按照“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支持方案,精准制导、靶向施策。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对纳税信用良好的民企推行“税银贷”,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发放“短、频、快”的循环类贷款。活动期间,全行工作人员累计走访调研企业239家,授信融资金额10.68亿元。
《关于打好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的通知》
聚焦重点民营企业、瞄准债券兑付、“两链”风险、上市公司流动性困境等点位,全面部署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工作;对于涉险企业,通过实行主债银行制度,建立风险企业银行债权委员会,推行风险企业诉前协商,临时解除司法查封等措施,纾缓企业风险,遏制风险外溢。
《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风险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实施意见》
建立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清单、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清单动态监测机制,组建35亿元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续发债务融资工具,协调部分上市公司债券续发和股权质押到期违约问题。稳定了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平稳经营。
绍兴市食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通过3年努力,绍兴基本建立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现代治理体系,基本具备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基本形成企业自觉、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实现食品安全水平、食品安全现代治理能力、食品产业竞争力、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四个明显提升”,助推食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