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天起,由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策划打造的“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推出“经济巨子”系列,今天推出《经叔平:民营经济破冰者》《孙越崎:工矿泰斗的康庄之志》。
“名士乡·中国梦——今天,我们给您写封信”全媒体报道自8月23日启动以来,已先后推出了“著名英烈”和“文化先驱”两个系列共11组人物报道,在社会各界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这组报道推出的人物、事迹及书信,可敬可亲可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市委党校副校长徐志伟认为,报道形式新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今年93岁高龄的市离休干部顾少峰写下了阅读报道后的感想:“一代伟人毛泽东赞绍兴为名士乡,综观全国唯绍兴获此殊荣。这组报道连续聚焦绍兴先贤名士,大大提高了绍兴的知名度。”
报道刊播后,“学习强国”平台推送了关于梁柏台、秋瑾、鲁迅等的报道,浙江记协网专门链接了绍兴网“名士乡、中国梦”报道专题,并刊发推荐文章,认为这组报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创新”“在传播形式上也有突破”。
先贤名士出生地、工作地的相关人士也纷纷给予高度评价。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蔡元培研究中心负责人钱斌认为,《蔡元培:开先风的学界泰斗》再度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蔡元培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人士的关注,对于蔡元培精神的研究和传播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一级作家、人物传记《谢晋》一书作者顾志坤表示,《谢晋:永远闪耀的恒星》报道站位高、写作精,刊播后引发北京、上海等各地电影艺术界人士和谢晋亲属及家乡人民对谢导的缅怀,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应。
据了解,全媒体报道“经济巨子”系列还将推出马寅初人物报道,“科技大家”“政治伟人”系列也将推出,敬请关注。
经叔平:民营经济破冰者
1991年,经叔平(右)在上虞考察。(资料照片)
从私营公司到公私合营,再到股份制,几乎所有的经济所有制形式,经叔平都身体力行过。
“我个人的发展与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休戚相关,可以说我个人的经济事业是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才进入辉煌的。”在人生的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经叔平继续书写着生命历程中的传奇故事。他曾有两个显赫的身份: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征程中,经叔平被公认为是民营经济的“破冰者”。他与民营经济发展风雨同舟的人生画卷,成为新中国历史上难忘的记忆。
民营经济的代言人
上虞区驿亭镇新驿亭村,村头那棵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大樟树,依然婆娑繁茂。它经历着岁月的风雨,见证着时代的兴衰。
在这里,经氏家族繁衍生息。经叔平系上虞经氏第22世孙。他的祖父和父亲早年闯荡上海滩,成就了一番事业。出生于上海的他,最初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社会呐喊的记者。后来,因为战争,经叔平深刻体会到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痛苦滋味,决定弃文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
“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经叔平发自内心的选择和一生的坚守。
1952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浪潮席卷全国。在上海市政协和市工商联任职的经叔平带头响应号召,1955年,他的家族企业上海华明烟厂和华成烟厂实行公私合营。一名境外记者问经叔平:“你的企业被政府没收了吗?”经叔平回答:“那不是没收,是公私合营。国家不能强大,个人要钱有什么用?我们的国家一直受人家的气,我们一直都盼望我们的国家能强大起来。”
41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春风吹拂大地,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1979年,邓小平请“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出山”,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经叔平。时年61岁的经叔平作为筹备小组12位成员之一,担任“中信”董事会董事等职,成为荣毅仁的重要助手。
几年间,经叔平相继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家咨询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中信会计师事务所、第一家律师事务所——中信律师事务所。
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几年里,经叔平奔波于世界各地,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向国际经济界介绍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商到中国投资办厂。他扎实的英语功底是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打下的,会见外宾几乎不用翻译。
当时,在瑞士日内瓦,“欧洲管理论坛”每年要举行一次中国专题报告会。经叔平每次都会与参会的企业界人士共进晚餐,然后把每个人提出的问题收集起来,第二天演讲时一一解答。他与外国企业家们逐一见面,探讨到中国投资的种种细节问题,有时一天要接待四五十位企业界人士,回答无数的问题。老外称他是“中国经济大使”“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代言人”。
不持股份的董事长
1992年那个料峭的春天,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掀起。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如何解决?
1993年,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经叔平在当选后的第一次大会上提出:“大家认为‘借贷无门’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办一家银行,着重帮助民营企业融资。”
经叔平的初衷是为中国的银行业探寻一条出路,也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探寻一条生路。
当年12月30日,经叔平以个人的名义,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镕基写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先办一家小的银行试试看。两天后,朱镕基批示“请人民银行予以考虑”。
在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的中国,在一个计划经济思想依然十分强烈的时代,要创办一个国家不控股、甚至不参股的金融企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整整一年,经叔平发动整个工商联四处游说。他对民营企业家们说,这个银行是用来为民营企业雪中送炭的。假如适合中国的情况那就发展下去,假如不行,因为是小银行,影响也不会很大。
彼时,民营企业的规模基本都很小,不太拿得出钱,募集资金是一大困难。经叔平与众人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全国工商联会员企业带头入股这家银行,难题由此得到破解。
1996年1月,新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中国民生银行诞生。经叔平被推选为首任董事长。
民生银行之所以取名“民生”,其实蕴含着“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肩负着“为民而生、与民共生”的使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生银行担负着金融改革试验田的重任,而“种田人”就是经叔平。
银行成立之初,经叔平“立下规矩”:民生银行要向党和政府、投资者、存款人、客户及员工交好五份答卷。
经叔平本人不持股,却能担任民生银行董事长,并享有投票权,这在中国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是绝无仅有的。
“我考虑的是各方面的利益,我不考虑我个人的什么利益,假如各方面都得利了,我就觉得我是最成功的,这个是最大的安慰。”经叔平说。
2000年12月,民生银行正式上市,国外将其视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23年间,民生银行从最初的13.8亿元资本金发展到6万亿元资产规模,从一家小银行成长为了一家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它正载着伟大的理想,驶向世界金融的深蓝大洋。
推动私产保护修宪
经叔平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践行者、捍卫者。他活跃在参政议政的政治舞台上,所提的各种提案和建议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理论之深,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一切来自于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洞察。
从1993年担任全国工商联主席起的9年间,他始终关注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非公有制经济第一次被纳入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框架。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工商联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开幕式上,79岁的经叔平站在讲台前,以他的江浙口音作了长达一万多字的工作报告,向会员们详细讲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宪法私有财产保护条文修改的推动者。上世纪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茁壮成长,经叔平开始思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成分多元化了,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明确规定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对私有财产并未作出类似的规定。
无恒产者无恒心,非公有制企业没有这颗“定心丸”,怎么能安心创业?
1998年,80岁的经叔平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从而得以在更高层次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在当年3月举行的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题为《关于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财产的合法权益》的一号团体提案递交到了全国政协。这个提案,是经叔平听取全国工商联内多方意见后,由全国工商联起草的。他是这个提案的坚定支持者。随后,全国工商联又多次提出相关提案和建议,有力推动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2004年3月14日,宪法中“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被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从根本上保护了人们的合法财产,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那份最早关于宪法私有财产保护条文修改的提案被誉为“开共和国历史先河”。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原研究员黄文夫认为,“经叔平先生有两大功绩,必将载入史册。其一,在经老的率先倡议、积极运作之下,中国第一家由民营企业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横空出世;其二,在经老的大力推动下,宪法私有财产保护条文修改成为震惊世界的事实。”
经叔平(1918年7月—2009年9月14日),祖籍绍兴,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全国工商联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八届全国工商联主席。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经叔平被公认为是一位披荆斩棘的创造者,一位义无反顾的“破冰者”,有“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代言人”“当代中国商业精神教父”“经济大使”“中国第一公关”之称。他在新中国经济领域创造了多个“第一”,如出版第一本投资指南——《中国投资指南》、创办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等。
乡贤精神代代传承
——给经叔平先生的一封信
经叔平先生:
您好!在上虞乡贤馆里,您是举足轻重的一员。刚刚过去的9月14日,是您逝世10周年的日子,绍兴的父老乡亲来到乡贤馆,缅怀您,纪念您。
18年前的金秋,也是北京最美的季节,我去北京拜访了您。这是我与您的第一次见面。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您,公务繁忙,但听说家乡有人来,硬是挤出一个小时来接待我们。您还对我们说,家乡的发展要靠人才,要走科技兴市之路。您对我们说,家乡的教育和文化底蕴很深厚,一定要发挥好这个优势,利用好春晖中学这个阵地。
关山迢迢,隔不断浓浓乡情;岁月悠悠,淘不尽拳拳眷恋。您对家乡的关心,是您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
您曾多次回乡探亲,关心家乡发展。1991年起,您先后4次回乡,看学校、走企业、访民情,虞山舜水留下了您深深的眷恋。春晖学子为您欢呼雀跃,曹娥庙里留下了您的足迹,卧龙集团等企业得到了您的指点,您还带着国家科委秘书长吴武封等乡贤来上虞,共同关心家乡经济发展。
您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绍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民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如今,绍兴的纺织、印染、袜业、珍珠、五金、化工等产业都在不断改造提升,“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都更高了。在资本市场上,绍兴75家上市企业的数量,也一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我们在北京与您告别前,您给上虞乡贤研究会题写了“乡贤精神、薪火传承”,以此勉励我们。2012年,家乡人民为了纪念您,在驿亭镇中心小学内建起了经叔平生平事迹陈列馆。我们正在将您的嘉言懿行广传乡里,以此传承您改革创新、大公无私、忧国忧民的精神。
您的后辈:陈秋强
2019年9月16日
(注:陈秋强,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
孙越崎:工矿泰斗的康庄之志
1942年11月中旬,油矿职工庆祝“180万加仑”任务完成。中间戴尖皮帽、穿长袍马褂者为孙越崎。(资料图片)
他是世纪老人,百岁奇人。
他是大山的儿子,有着大山的品格,公家之事重于山,自家之事淡如水。
他是煤油大王、工矿泰斗,我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
在103年的生命时光里,他都在努力实现着奋斗一生、矢志不渝的“康庄之志”。这个“康庄之志”,是“越崎岖以达康庄”的人生理想,是实业救国、工业救国的崇高志向。
陈毅元帅说:“孙越崎先生是为国家事业做官的。”
工业救国志不渝
柯桥区平水镇越崎中学,层叠着苍松翠柏的青山掩映,绚烂的阳光洒向越崎广场上孙越崎雕像的面庞上。这一刻,他的功勋传奇悄然涌上心头。有些人,虽然已经远去,却不曾被忘记,他们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山河之壮美。
16岁前,孙越崎还只是平水镇同康村的一个光脚少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个出生于耕读世家的孩子,父亲为他取了一个学名——孙毓麒,意为为国建功,名垂青史。
1915年,袁世凯政府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22岁的孙越崎痛感国运之艰,遂将学名“毓麒”改为“越崎”,寓意“救国图存,越崎岖以达康庄”。他立志工业救国,从此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伴终生。
在东北,这位曾投身“五四”运动、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矿冶系的高才生创办了当时唯一的现代化大矿——黑龙江穆棱煤矿。当世界第一口油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山中冒出石油时,孙越崎更是看到了希望。36岁的他,前往美国学习矿业,学成归国后,任陕北油矿探勘处处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在陕北延长、延川一带勘探石油,钻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
彼时,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华北,出动飞机轰炸煤炭年产量已达100多万吨的河南焦作“中福煤矿”,企图控制工业资源,破坏中国的抗日。
眼看“中福煤矿”将要落入日寇之手,时任中福公司总经理的孙越崎声色俱厉地说:“日本现在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我们绝不允许敌人把这些利用起来,造成枪炮来打我们。”他力排中外董事们的异议,决定把煤矿的大部分设备拆迁到大后方。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做出了炸毁京汉铁路线上的黄河大桥的决定。孙越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炸桥部队,硬是在等一列列装满矿山机械设施设备的火车全部通过后,才炸毁了这座大桥。
在孙越崎的组织指挥下,全矿员工冒着随时会遭到敌机轰炸的危险,前后共拆迁转移设备约4000吨,转移技术人员800多名。
“孙越崎拯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还是战时中国的一个战略资源基地。”孙越崎研究专家薛毅说,抗战期间,中福煤矿是唯一一家迁移到后方的煤炭企业,并与各方面合作在四川建设了四家煤矿,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中福煤矿的很多技术人员成为各地煤矿发展的重要力量。
玉门崛起石油城
大西北茫茫戈壁滩上,甘肃玉门石油河畔老君庙前,一口钻井喷出的抗日怒火,曾熊熊燃烧在西部的天空。
老一辈石油先驱忍着饥渴,迎着刺骨寒风,开始在空山不见鸟、风吹石头跑的石油河畔寻找石油。
这里是戈壁滩,亦是鬼门关。饱含边区人民心血和希望的两台钻机运到了玉门,河床深处,揭开出了地壳内部的秘密。随着钻机的轰鸣,大地的开口处,黑色的石油流了出来,一个日产10吨的油井在1939年8月11日出油了!
1941年,孙越崎出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这位石油赤子的壮烈情怀,永远留在了这片山河间。
尽管日军封锁了中国沿海的港口,抗战后方进口的石油一时断绝,飞驰的车轮不转了,工厂的机器静默了,四处一片黑暗,不少汽车、轮船改烧酒精、天然气、木炭,大家高喊:“一滴汽油一滴血!”,但孙越崎随即提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动员油矿各部门的专家自己动手设计制造石油工业设备。他又豪迈地提出生产汽油180万加仑(约5000多吨)的目标,并立下军令状。
他从重庆家中出来时,动情地对夫人王仪孟说:“我一出这个家门,就忘了自己是个有家的人了。”他经常因为劳累过度,昏倒在办公室里。
1942年11月,在屡遭挫折后,玉门油矿提前实现了180万加仑的生产目标。心情激动的员工拥到孙越崎身边,把他高高地举起来,伴着欢呼声,员工们一次又一次地将他们的总经理抛到空中。
短短3年间,一个拥有1.5万名职工和家属的石油城,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关外荒漠接远天,出关人道泪不干。移沙运土植杨柳,引得春风到油田。”上世纪40年代初,孙越崎写下了这样一首豪迈的诗篇。
“玉门油矿当时生产的原油,约占全中国原油生产量的97%。有了自己的汽油,后方交通运输有了保障,大炮可以及时运往前线,有力地保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薛毅说。
孙越崎的女儿孙叔涵曾回忆,晚年的父亲,也始终牵挂着油矿。97岁那年,一个油矿的老同事来北京,他坚持要去宾馆叙旧,临出门前,大门突然坏了打不开,老先生担心迟到爽约,竟从厨房的一扇小窗子爬了出去。
80年过去了,中国第一座石油城玉门为共和国石油工业铸就了一个不朽的名字——石油摇篮,为祖国输送了大量的石油人才。
冒死护矿向光明
孙越崎晚年时说,我一生中,有两件事是做对的,第一件是抗战初期把中福煤矿的器材和人员迁到后方。第二件是解放前夕,动员资委会全体人员保护厂矿,投向人民。
1948年底,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亲自召见时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把南京无线电厂、有线电厂、高压电瓷厂、电照厂、马鞍山机械厂迁到台湾。
面对蒋介石的直接命令,孙越崎只能拖延时间。他一面派人到台湾选择厂址,一面将五个厂的一些设备装箱运到码头,并推说码头繁忙,轮船一时不能靠岸,千方百计地软拖硬顶,成功地把五个厂留了下来。
他对大家说:“我们这些人,都是学工程技术的,都是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就参加了中国的工业建设。资源委员会现有的工矿企业,是中国仅有的工业基础,我们有责任把它们保存下来。”“我们要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要迎接解放,办理移交。”
冒着生命危险,他动员和率领3万多名技术人员、约70万名员工集体投向共产党,使1000家重工业企业、矿山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大批科技人才留在大陆,成为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骨干。
1949年5月,孙越崎辞去在国民党政府中所任职务前往香港,公开与国民党决裂。到香港后,他组织“保护矿产品委员会”开展斗争,并于1949年11月14日通电全国宣告起义,保护了大量稀有矿产,得到毛泽东主席复电嘉勉。
在携家眷乘船北上的途中,蒋介石派出4艘小军舰拦截,因劫错船只,孙越崎幸免不测。
孙越崎曾说:“论私,我背叛了蒋介石;论公,我没背叛国家。”
“在重大的历史转折时刻,孙越崎老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毅然站到党和人民大众一边,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李瑞环同志曾这样评价孙越崎。
在百岁的人生里,孙越崎为国为民的心不老,始终践行着年轻时立下的“越崎岖以达康庄”的志向。1950年,经邵力子介绍,孙越崎加入民革,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92岁时,他率政协三峡工程考察组沿三峡实地考察38天。97岁时亲笔撰写3万字的意见书,在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会上发言。作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的他,曾为开展两岸交往,促进和平统一,到处奔走呼吁。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如今,在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越崎中学等学校,越崎精神浸润着校园。1992年创立的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设立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每年10月如期颁奖,教育和鼓励着一代又一代能源科技工作者。
让爱国情怀激荡青春力量
—— 给孙越崎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孙越崎爷爷:
您好!在今年的开学典礼上,校长给我们1800名学生上了开学的第一课《学习越崎精神》,他希望我们把爱国落实到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我们的学校是以您的名字命名的,1997年落成开学。作为越崎学子,我们踏进校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校内的孙越崎纪念馆。学校有自己编写的3个德育校本课程——《大山之子》《“越崎实业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和《百年越崎》,还有越崎文化月、孙越崎研究会等等,都与您息息相关。我是孙越崎教育教学奖的获得者之一,每年学校有20名学生获得这一殊荣。
您曾说:“爱国就是爱这里的土地和山水,爱这里的草木和砖石,爱这里的历史与文化,爱这里的人民,爱这里的一切!”
您的家乡柯桥区平水镇同康村,现在成了3A级景区村,“绿林竹海”是这个山村的宝贵财富。从曾经的穷乡僻壤,到现在的“养生特色小镇”;从曾经盛产茶叶和毛竹,到现在现代农业风生水起、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在改革开放41年当中,平水把绿色生态作为发展主线,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里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路更宽了、老百姓的日子更幸福了。
您的家乡柯桥区是经济强区,经济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这里,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我们为平水而自豪,为柯桥而骄傲。我们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自己的努力,越崎岖达人生之康庄,达祖国之康庄!
越崎中学高三(1)班
学生 夏晨阳
2019年9月16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