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午,在世茂广场附近的一家写字楼里,OPPO培训学院的工作人员吃完外卖后,大家都把剩余饭菜倒进一个插着电源的浅蓝色垃圾桶里。其中一名工作人员陈璐说,这个浅蓝色垃圾桶一月前搬进公司,像他们养的“小宠物”,大家已经习惯每天来“投喂”。它会把剩饭剩菜“吃掉”,“吐”出有机肥。
记者在现场看到,垃圾桶高度约58厘米,看起来轻巧便捷,机器里面有两片不锈钢叶板,用来搅拌垃圾,桶的两侧有加温器,里面还有两个通风口。经过一个多月积累,桶里已经有了不少有机肥,有点酸酸的味道飘散出来。陈璐说,以前同事们吃完外卖扔外面的垃圾桶,现在这些垃圾在办公室就能自行处理,产生的有机肥还能养花草,环保又方便。如有异味,按下除臭键便可消除。
这款垃圾桶实际上是一个厨余垃圾微生物分解机,是绍兴亚大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该公司总经理蔡云华告诉记者,一桶垃圾,经过该机器处理之后,90%变成空气蒸发掉,10%成为有机肥。而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中温度和湿度就成了关键因素。
为了找到最适合的温度和湿度,蔡云华试验了不下30次,连续记录了两个多月,研制了一年多才得以成功。蔡云华坦言,萌生做这台机器的想法,是为了实现垃圾的再次利用,自制有机肥。
蔡云华喜欢养花花草草,家里有个园子,常年种些瓜果蔬菜,施用有机肥更加壮实。于是他自制堆肥,把菜叶子、鱼骨头等厨余垃圾收集起来放到一个桶里,进行自然腐烂,一般需要3~6个月,有机肥才能转化成功,不过这期间产生的臭味让人避之不及,还污染环境。后来,蔡云华购买了一种发酵菌进行改良,但操作步骤烦琐,转化时间仍需1个多月。
近年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蔡云华去年走访乡镇的时候看到有个机器,可以在温度为80℃的环境下,把农村厨余垃圾烘干,这些垃圾处理的时候,减少了占地面积。于是他想要进一步改进,制作出更加轻便可分解垃圾的机器。
“试验的设备其实并不复杂,只需找一个容器,里面投入发酵菌、菜叶子、废料肉等。”蔡云华说,不过发酵菌、垃圾的投入量为多少,温度为多少合适,需要不断找数据,数据找对了,研发便大致成了。
蔡云华准备了发酵菌,在容器里面调整,隔三五分钟搅拌一下,有时温度过高,把菌烧死了;有时温度过低,菌进入冬眠;有时投入的咸鱼盐度过高,菌也会死。蔡云华试验了20多次后,发现温度低于20℃和高于70℃,菌都无法产生作用,最适宜温度成了他心头的未解之谜。
直到去年的一次进博会上,蔡云华发现新加坡一个企业的广告单上有类似产品,得知适宜温度为40℃。于是他茅塞顿开,确定其他大致的数据后,蔡云华于今年2月份做了一个样品。然后对样品上微电脑操控部分进行微调,之后便制作了20只产品,发给相熟的朋友和经销商试用。“方便快捷,比较实用。”蔡云华的努力得到了一致好评。样品的购买率有六七成,目前有10多台订单,主要来自上海、北京和杭州的一些客户。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