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祠的菊花 ▏合读:梧桐 无心草

2019-09-10 15:31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陶公祠的菊花

作者:夏丽君  改编:左 旗

合读:梧 桐  无心草


江水是菊黄色的, 江水中流动的,恍若晋朝的菊花。

眼下已经不是菊花季节了,陶公祠中的菊花早已衰败,只偶尔露出点点残黄。祠在江边,江叫菊江。这地方真是和菊有缘,除了“菊江”,还有一个“黄菊乡”。

初冬,菊黄色的阳光撒满全身,走进这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中,我胸中充溢着菊花般的清香。

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过菊,种了好大的一片。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从小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不过,他的确不适合做官。

史书记载,陶公所处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人们趋炎附势,争豪斗富。开始,他忍,最终,他忍无可忍。他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这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

当时的他,能做什么呢?不过种种菊花而已,但我似乎能体察到陶公的心意——他是希望 用菊花的清香,去荡涤世风的污浊。只是,仅凭一己之力,又怎能改变一个王朝的腐败呢?

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可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 寻找着诗句;人们更想不到,正是这片东篱的菊花,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文学史!

苏东坡 赞叹他的诗作:“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白居易颂扬他的品格“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一生颠沛的杜甫,把陶渊明引为心灵知己;狂放不羁的李白,则传承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而中国古代文人嗜酒的共性,也都是受到了陶渊明深深的影响。

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铸,傲然而立。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度日,那一定是佝偻的样子,怎会这般威风?但我懂得 雕塑者的心——他塑造的 不只是东晋的那个人, 更是一种不去不侮的气概。

仰望陶公塑像,几多崇敬,几多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又欲说还休。一千六百年了,陶公安在?问菊,菊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作者:夏丽君(不详)

诵者:梧桐,一个用心唤醒文字的人。时光飞逝,唯有读书和运动不可辜负。愿读万卷书,行遍天下路......微信:wutong790;无心草,朗诵爱好者。微信公众号:SXLSQ-HNYY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蒋超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