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复评结果全部出炉。我市12位美术作者分别入选国画、油画、水彩·粉画、版画、漫画、漆画等6个组别,入选画种和人数为历年之最!其中,潘草原的漆画作品将进京展出。
入选作者来自全市各地,横跨各个年龄层,他们紧贴时代发展脉搏,专注自我艺术体悟,笔下既有超然的诗情画意,更有对现实的真诚关照。他们的画笔触及社会各个层面,作品涌动着丰富的情感,他们歌颂英雄、他们致敬生活、他们记录美好、他们反思现状,他们探讨内心,他们用作品献礼新中国70华诞,他们用作品展示了新时代绍兴美术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
版画组
(1人)
韩界平
韩界平,1948年生于绍兴。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毕业,中央美院高研班结业。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孔乙己》《祥林嫂》《故乡》《阿Q正传》以鲁迅先生的四篇名作为创作对象。这些文学作品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坛有过巨大的影响,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之害,一个好端端的知识分子最终被旧制度所吞没。在封建社会里,祥林嫂的遭遇成了她的罪过,男女极不平等的旧制度,是她悲惨人生的杀手。《故乡》里的闰土与作者小时候是很好的朋友,但长大后有了很深的隔阂,再见也是战战兢兢,揭示了社会不可逾越的等级关系。《阿Q正传》是在大声呐喊,唤醒当时平民之麻木。在当今,鲁迅先生的这四篇名作依然具有现实意义,鲁迅没有过时,鲁迅精神没有过时。
漫画组
(1人)
宓风光
宓风光,1956年生于绍兴嵊州。“浙江泥人宓”创始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 “浙江泥人宓”研究所所长。
作品《魂聚会稽》突破时空限制,将鲁迅、萧伯纳、泰戈尔、托尔斯泰、夏目漱石五位世界文学巨匠的“相聚”设置在鲁迅先生的故乡绍兴。画面中,圆月当空,天色朦胧,烘托出“魂聚”的气氛。作者对五位巨匠形象的描摹生动夸张,特点突出,辨识度极高,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画面结构的整体和谐。鉴湖,作为绍兴著名的人文地理标识,是历代文人所描摹和赞颂的对象,生发出许多久远而迤逦的文学故事。作者选择此地作为五人相聚之所,是对巨匠魂聚的美好寄语,亦是对绍兴历史的回望和致敬。
国画组
(6人)
徐佩瑾
徐佩瑾,1961年生于绍兴。1988年毕业于浙江省工艺美校。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荣宝斋画院主题创作班助理导师、浙江省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
作品《李家山印象》以黄河文化古村——李家山为基本元素,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中的景象打散重组,作者将李家山隐于大山深处,使得空灵幽雅的山西古村神韵更显魅力,这是作者对李家山的印象抒写,彰显出很强时代意趣和人文关怀。与传统的山水画表达形式有所不同,作品的笔墨语言、图象符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编织出一幅具有当代形式语言的新山水画。
俞切民
俞切民,1964年生于绍兴新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9年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2015年入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潭水清寂,叶落无声,白雉入野,月色轻摇。作品《憩幽》先以意笔定其气格,而后取其势加以钩勒,傅色亦绝去甜俗蹊径。以大块面的主体形象直触视觉中心,使人联想起唐末经五代到宋初的全景构图。留白的艺术,又恰承袭折枝花鸟所带来的计白当黑之理,于位置的经营更加考究。郭熙《林泉高致》言:“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花鸟亦是如此,有气者,有趣者,有味者,可入画同憩者,为妙品。
吕国钢
吕国钢,1973年生于绍兴上虞。1995年毕业于绍兴师专(绍兴文理学院前称)并留校任教,1995-1997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现为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浙江画院研究员,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我们》描写的是当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携笔从戎,暂别母校、投身军营的情景。画面中描绘的是几位穿上军装的女大学生刚刚告别昔日同学,整饬戎装,意气风发地等待踏上奔赴军营的汽车的场景。通过刻画女大学生兴奋、期待、沉静坚韧的神情与气质,揭示当代大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同时十分渴望到严峻的军旅生活中去自我历炼的美好愿望及健康积极的精神风貌!画中背景为校园的一角,校景石上镌刻着“修德求真”的校训,巨石后面一株紫薇树探出一枝,枝头花团锦蔟。画面既揭示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时间地点,也烘染了她们如火如荼般的青春激情。
何国门
何国门,1974年生于绍兴新昌。毕业于绍兴中专美术专业和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书画专业。师从鲍贤伦、徐正濂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昌县美术家协会主席。2009年入展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客问:“为什么叫《1984·夏夜》?”我答:“那一年是放《霍元甲》的时候,夜幕下,大伙围着邻居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围拢过来的还有猫、狗、鸟儿、龟儿、壁虎、飞虫……凑过来的还有栀子花、白莲花、夜来香……”人又问:“为何没有画人?”答:“无人更有禅意。”客笑:“是人物不会画吧?!”我亦笑笑。无人之境,或许是电视剧还没开始,人未聚拢。抑或是结束了,人散了,电视机还闪着满屏的雪花点。这样的夏夜只存在了两三年。后来几乎家家都买电视机了,尺寸更大的了,甚至咬咬牙买个彩色的。画一张黑白的大画,记录并怀念那一段时光。
沈晓明
沈晓明,1986年生于绍兴。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200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获硕士学位,师从徐默、盛天晔先生。
作品《曦风》描绘了火灾现场,奋战了整整一夜终于消灭了火魔的消防战士们放松下来,疲惫的他们互相枕靠,合衣而睡,此时,晨光熹微,清风凛冽。
杨青
杨青,1991年生于绍兴新昌。2010年考入浙江大学美术学专业,2015年保送至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朱春秧教授。
作品《被定格的时光》展示的是一个寻找与等待的故事。在一间被记忆占满的房间里,暂时作为主人的猫咪,在检视过每一个橱柜,翻遍所有架子后,接下来可做的事,只剩下等待。被定格下来的时光,是美好的,却也是禁锢的。渴望自由,但没有束缚的自由,又岂是真正的自由。这些被记录下来的,活泼的、忧郁的、慵懒的、痛苦的,所期待的、所不可达到的瞬间都赤裸裸地展示在眼前。我们的目光最终回到沙发上的主角,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在凝视和被凝视的瞬间,才明白必须要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把自己封闭在内心的自己。
油画组
(2人)
茹万军
茹万军,1974年生于绍兴嵊州。199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嵊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嵊州市驼群油画社社员。
一把无人坐的椅子、一桌端午的特定食材、一部老式的电话机,构成了作者眼中的《端午》。通过对物件的组合、光线的安排、空间的放置,传递了作者对端午这一重要传统节日的思考——日渐减少的团聚、缺少沟通的亲情。作者希望作品能给人启发和警示,从而唤醒人们珍惜亲情的美好,感受交流的温暖。
叶楠
叶楠,1983年生于绍兴上虞。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高级研修班,职业画家。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会员,新具象·油画沙龙成员。
作品《岁月·凝香》是作者“岁月”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中的旧书籍、煤油灯、老茶碗……这些老物件承载着过去的岁月,有光荣有沧桑。它们在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洗礼之后,变得尤为真诚,厚重和坚定,在作者眼中有着静默的熟识和异常的美好。作者力图通过画笔把它们重新组建、编织存放,用以守护过往,永记初心。
粉画组
(1人)
赵斌杰
赵斌杰,1975年生于绍兴诸暨。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会员,绍兴市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诸暨市油画家协会副主席,诸暨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品《堆·积系列之三》是作者“堆·积”系列中的一幅。所取题材主要是报废车场拆解后的汽车零件。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物质日渐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作者从报废车场那成堆的废车零件切入,希望观众在看到作品时也会引发相关的思考,一同关注和解决这个全球问题。
漆画组
(1人)
潘草原
潘草原,1991年生于绍兴诸暨。2013年本科毕业于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作品《六一儿》等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德国明斯特漆博物馆收藏。
作品《三才新说·天文》是以明代百科式图录书《三才图会》为创作灵感。该书共106卷包含天文、地理、人物、时令、宫室、器用、身体、文史、人事、仪器、珍宝、衣服、鸟兽、草木十四大类,图像繁多,与文字互为印证。作者将其作为自身对视觉文化浓厚兴趣的切入点,展开漆艺术实践。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于1949年,五年一届,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将全面展示、检阅近五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