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尽枕河,小巷弄堂多!安昌古镇的弄堂故事!

2019-09-03 14:43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安昌弄堂

《辞海》:“弄,同衖xiàng,【名】小巷;胡同:弄堂里弄”。由弄而衍生的典故,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长城万历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为最,这首“让墙诗”,出自安徽桐城六尺巷,历史典故,家喻户硗。六尺巷,弄堂也。江南水乡,如此弄堂,俯拾皆是。

安昌古镇,台门如星,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进进相连,稠密多姿,庄严厚重。台门与台门、宅群与宅群间往往由弄堂分隔。弄堂,成了宅群的分界线(宅界)、防火隔离带和下水道,也成了人们进出的交通要道。弄堂,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直有弯,风格各异。其路面大多由石板铺设,两边石萧墙、房屋山墙、碎石围垣等,弄堂更有不同的乡愁人文,历史故事。

晒场弄

古时弄底北边是空地,棉商用来晾晒棉花,故称晒场弄。始于东市街口,止于城隍庙后北,清乾隆年间(1736-1796)形成。民国时,有安昌棉花业经营者钱学海的钱海记花行,就设在弄底,一直经营到新中国成立。曾被改名为新王路,1980年恢复原名。

新街弄

明嘉靖年间,白洋朱以亮建朱公桥、铺石板路淄开辟安昌东市,是后海义盛、党山、益农等地棉农来安昌的必经之路,因弄内花行(店)众多,起初人们称其为花弄。民国21年和民国27年,两起大火焚毁弄内房屋百余间。火灾后,由亭后倪客棉商和受灾居民醵资重建,才恢复棉业经营,因弄堂宽畅明亮,店铺屋宇崭新,门枋梁柱木雕饰物尤精,故改称新街弄。

新街弄始于东市街口,止于环镇北路。晚清至民国,共有胡芝湘花行、昶浩花行、惠升花行、永兴花行、陆义泰花行、章洪记花店、陈宝记花店、通益花店、永茂花店、何惠记花店、陈荣记花店、杨福记花店等12家花行(店)设在弄内,有些一直经营到新中国成立。曾被改名为劳动弄,20世纪70年代,新街弄拓宽,路面浇筑砼,延伸至环镇北路,改名为兴街弄,1980年恢复原名。

新弄

因沈家漤附近的人们到新街弄中段进出的必经之弄,故称新弄。新弄呈东西向,始于新街弄中段,止于沈家漤。安昌沈氏进士台门 、 周家台门和潘家台门位于沈家溇底,是几大家族及附近居民进出东街的主要道路。新弄自清朝中期形成,其名一直称引至今。

其昌弄

因弄堂口有其昌南货店而名。其昌弄始于东市街口,止于北侧民房。明嘉靖年间创设东市,清末明初,都转第陈氏后裔陈尔荣在弄口东首店面,开设其昌南货店,为东市规模较大的南货店之一,故名其昌弄。曾被改名为新三弄,1980年恢复原名。

东市局弄

因弄内曾经有警察局而名,始于原王家桥桥北,止于庙弄。东市局弄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民国时,弄内宅院设绍兴县警察局安昌分局,下设8个警察分所。因民国警察着黑色制服,还常常欺凌百姓,老百姓背地里蔑称警察为狗屎(音:污)”,且又不敢当面叫,有好事者折衷之,诙谑是弄为牛屎(音:污)弄。1954年,王家桥居民委员会在弄内设立,人们才称之为居民弄。曾改名为新一弄,1980年恢复居民弄。21世纪初,根据历史资料,重新改名为东市局弄。

庙弄

因北面有东社庙而名,始于东市街口,止于穗康钱庄屋后。其弄北边有东社庙,东社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七年重修,庙宇五间三进,山门外建亭,亭内悬蓝底金字“江北首社"竖式额匾,为萧山名宦汤金钊手笔。亭与山门相近,大殿悬萧山名士陆仁德手书“阴阳福地”匾额。20世纪60年代改作安昌房管所仓库,1987年改建为安昌房管所办公楼。曾被改名为新春弄,1980年恢复原名。

王家弄

因弄堂旁有王氏住宅群(王家道地)而名,始于原王家南堍,止于寺溇底。两边贴墙排列有五六根半圆形石柱,是厨房水槽下水道(水界坝),为安昌独有。相传,清中期建王家桥,时称东安桥,桥上纳凉闲聊的人,大半为王氏族人,人们戏称东安桥为王霸桥,后讹传为王家桥。弄以桥名,一直至今。

后庙弄

因弄堂东侧紧挨东社庙后门而名,始于东横湖桥东堍,经东社庙后门,止于沈家缕南岸。曾改名为破旧弄, 1980年恢复原名。

寺弄

位于街河南岸,因弄傍安康寺而名,始于寺桥(普安桥)南堍,止于环镇南路。东面为安康寺殿宇,西面为古元帅殿,弄穿其中,后因古镇开发,延伸至镇南路。曾改名为红专弄,1980年恢复原名。

杨家弄

因杨家住宅群而名,始于中市街口,止于郭家漤(俗称姚婆溇)。杨氏由绍兴安城(旧属安墟乡)始迁安昌姚婆漤汇头垟。弄堂内有似园书舍,建在中市郭家弄东首、杨家祠堂西侧,环境闹中显静,是文人墨客休闲之所。杨氏在安昌也是官宦人家,名门望族。其先祖可追溯到明天启四年(1624)甲子科举人杨璘,明名幕杨大曾师爷,清末举人杨福璋为该族后裔。杨家弄自形成始,称引至今。

郭家弄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宰相郭崇韬的后裔卜居安昌郭家溇郭家老台门,故名郭家弄。始于中市街口,止于郭家溇底,古代是一条通往本域朱家畈、大和及外域萧山长沙、瓜沥一带的主要商路。曾改名为向阳弄,1980年恢复原名。1992年郭家弄拓宽改造,改成镇中路。

朱家弄

因白洋朱氏住宅群而名,始于中市瑞安桥北,止于严家民宅,弄内有二次直角转弯处。白洋朱氏,先世自苏州迁绍兴,有名照磨者,遂家于山阴。照磨公生十子,元末散处不常厥居。至七世祖荣一公,始卜居白洋里乌峰之南。万历间朱士元,由白洋迁安昌,以安昌街北朱家畈最为集中,余居中、西街等,故名朱家弄。弄堂东面为花行堡,西面是菜场路,东西墙面,保存完好,弄名沿用至今。

严家弄

因严氏住宅群而名,始于中街河口,止于滕家楼。严氏住宅群道光年间由严寿鹤后裔建造。严姓,源于庄姓。史载,东汉时,因避讳明帝刘庄,改姓为严。安昌严氏,相传由湖塘迁徙禹会乡朱咸(珠岩),后其裔再迁安昌。曾改名为解放弄, 1980年恢复原名。

谢家弄

因谢氏住宅群而名,始于中街河口,止于谢家花园池旁。谢氏其远祖为汉会稽郡掺钜鹿太守谢夷吾。其子煲,字孔光,建安中尚书侍郎,为其统谱始世祖。安昌谢氏,为菖蒲淺谢氏分支。有名安绪者,始迁绍城南街,六世祖遐龄公,字崔年,于清咸丰辛酉之乱,徙居安昌,后繁衍至利市桥南北两岸。曾改名为红旗弄, 1980年恢复原名。2016年,弄西首镇工会改建为宣卷馆,谢家弄被堵塞,仅剩弄口10余米。

锦丝弄

清初因宣家、徐家建造房屋而形成,当时弄堂内有一口水井,是附近居民的主要用水之井,故初称之为井水弄。民国期间, 附近发展有数家织绸厂,因锦丝贵于井水,故以谐音,改称锦丝弄。锦丝弄自形成始,鲜有变化,仍保持原样。

井弄

因弄堂两侧院墙高筑,空间狭窄,幽深如井而名,街河北岸的井弄,亦称北井弄。井弄始于利市桥(俗称三板桥)北,止于陈家溇。曾改名为灭资弄,1980年恢复原名。

南井弄

因弄堂两侧楼房山墙高筑,墙基皆为三板石销墙,空间狭窄,幽深如井而名。南井弄始于利市桥(俗称三板桥)南,止于锦丝弄,曾改名为人民弄,1980年恢复原名。

嘉德弄

弄两旁为娄氏宅院,弄东侧有嘉德当铺,故名。嘉德弄始于中市街口,止于陈家缕。据《绍兴县志》载:清光绪二十九年,安昌有规模当铺四家,嘉德当铺为其中之一,资本金达2.7万元。嘉德当铺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其前身为孝友当,故人们亦称嘉德弄为孝友弄。

义学弄

因弄内有娄氏义塾而名,义学弄位于嘉德弄西,始于西市街口,止于娄氏住宅群北首。娄氏自明万历年间卜居安昌后,世久族繁,支脉益生。累世同堂集居,先后建有宅院40余座,各式楼房200余间,形成住宅群落。清光绪三十三年元月,弄内娄氏捐宅创办“绎思学塾” (民国初改为“私立储英初级小学”,始招外姓子女入学),娄氏族人免费入学,故称义学。中国民俗学会创始人之一,卜居台湾的娄子匡曾就读是义塾。义学弄自形成始,鲜有变化,仍保持原貌,且名沿至今。

蒋义弄

因蒋义隆台门而名,俗称蒋义隆弄。始于中市街口,止于郭家淡南岸。蒋氏明弘治中期由会稽蒋家坞迁山阴之盛陵,蒋荣五、荣六为盛陵始迁祖。蒋荣六第七世孙蒋禹,原名舜卿,字圣臣,繁迁安昌,成为安昌始迁祖。蒋义隆台门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义隆”是蒋氏开设的米行店名(商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义隆台门曾改作公社粮站仓库和学校。蒋义隆弄,因读音重叠拗口,故人们干脆简称为蒋义弄,至今仅剩弄口10余米。

平家弄

位于街河南岸,因弄南有平家台门而名。旧时,弄口跨河建有五板桥(益市桥),故亦称五板弄。始于五板桥南堍,止于平家淺。平家台门,曾隐居过晚清名士平步青。平步青,字景荪,咸丰五年乙卯科举人,同治元年王戌科二甲第8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41岁时,以“刑官不可为”而引疾弃官回乡,在五板弄平家台门度过了一段书斋岁月。平家弄自形成始,一直称引至今。1955年五板桥(益市桥)被拆除,但五板弄还偶尔有人呼之。

西市朱家弄

因明朝时一朱姓司至历正官员在弄内建住宅“司至院”而名。始于西市街口,止于北首民房,曾改名为红卫弄,1980年恢复原名。

盐仓弄

因清时弄南端有储盐仓库而名,始于宁安桥南堍,止于环镇南路,路面原石板后改砼。清嘉庆年间钱清盐场(旧时安昌盐灶属钱清盐场管辖)在镇域西南并列建盐仓多处,人们称之为盐仓头。盐仓弄是西市通往盐仓头的必经之弄。曾改名为东方弄, 1980年恢复原名。

清风弄

位于西市钱家台门和於斯堂台门之间,因弄相对旧清风桥而名。清风弄始于旧清风桥北,止于水龙口田畈。旧清风桥,桥址在街河通往白马山、西蜀阜的渡口处,桥坡直对弄堂。清光绪二十年冬大早,舟楫不通,正康油坊经理发起募资,择址移位,伺机而建新桥,桥名仍沿用当地乡名。新清风位于西市街河与南岸正康油坊处,俗称油车桥,南北石阶,因跨度大,稳固浑实,近里罕见,被称为“清风第一桥”。清风桥虽几易其址,但弄名依旧沿用至今。

相传,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举人、绍兴师爷马逸臣曾撰联:“西社庙、东社庙、庙庙临街道;南井弄、北井弄、弄弄对石桥”成为千古名联。可见安昌弄堂之多!

曲径通幽小巷景, 菜香酒香意浓浓

流连忘返夕阳落, 小雨凉棚酒一盅

这大概

是古镇弄堂

最美好的生活了吧

来源:绍兴文旅资讯   编辑: 蒋超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