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人文荟萃;文明薪火,一路相传。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亦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今,徜徉在古城街头巷尾,人们传唱着崇德向善的文明之歌,践行着自觉诚信的文明行为,讲述着感人至深的“最美”故事,源源不断地汇聚起“向上、向善、向好”的磅礴力量。
思想先导,主流价值引领
绍兴,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来自哪里?
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绍兴开始把更多目光,聚集到建设精神文明“软实力”上,全力以赴找文明差距、补素质短板,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在这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入百姓心田,成为行动指南。
文明城市,看“面子”更看“里子”。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全民素质提升才是城市文明的核心。
通过近几年深入开展“文明有礼绍兴人”“文明出行”等引领性、带动性强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等文明行为,不断引导市民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如今,斑马线前,司机主动的一脚刹车,暖了行人心;公交车站,不争不抢排队上车,有序替代了拥挤……精神文明建设正在绍兴发生聚变效应。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抓实抓常抓新,绍兴把工作落小落细作为突破口,将文明的种子种于点滴。
落小落实,体现在让城市更有温度。绍兴市多次荣膺“中国慈善城市”最高荣誉——“七星级慈善城市”称号,全市大额慈善冠名基金规模占全省60%以上。新昌陆野户外救援队、绍兴民防九龙救援队、上虞蓝天救援队……当台风洪水来袭,这些民间救援力量总是冲在最前线,诠释了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
落小落实,体现在让城市更有气质。在服务保障祭祀大禹陵、兰亭书法节、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节会活动中,绍兴开放包容、向上向善的气质,赢得各方称赞。
落小落实,更体现在让城市更有活力。文化是绍兴的根脉,每逢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通过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年俗漫画征集、中秋诗会等活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的一件大事。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全市各地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有效回答了文明实践“在哪做”“谁来做”“怎么做”“做到哪”的问题,一个个文明实践站所正成为践行新思想、传扬新风尚的主阵地。
文明力量融入城市肌理,润泽百姓心田。“大到城市基础建设、市容市貌,小到群众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市民张莉住在一个老旧小区,以往楼道里到处都是“牛皮癣”,小区道路坑洼不平。让她没想到的是,文明的力量改变了这一切,崭新的柏油马路、干净的楼道环境,“私家菜园”恢复成了绿化带,居民们在这场“文明赛跑”中谁都不甘落后。“住在绍兴,时时都能感受到‘这座城不大,但幸福极其多’的城市魅力。”
文明创建,擦亮城市底色
“创建文明城市为了什么?”“创建和百姓有什么关系?”
2015年2月,孜孜以求十五载,绍兴终于捧回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牌匾。3年后,绍兴市又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诸暨市首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对绍兴而言,创建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标是民生,最重要的标准,是民意。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共享,让老百姓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感受新风、得到实惠,才是创建的宗旨。
“补短板”成为工作中的高频词。市文明办联合相关部门,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最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立行立改。交通综合整治大会战、城市管理提升年、垃圾分类、老旧小区改造……绍兴“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推进各领域的文明建设,这些建设成果也都转变为群众最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全民“马拉松”,绍兴的脚步从未停歇。
着眼于长效管理,绍兴专门抽调14名业务骨干成立创建工作专班,建立区、县(市)和市级相关部门文明创建考核定期测评制度,常态化开展明察暗访,结果向社会公布,让成绩好的亮亮相,成绩差的红红脸,营造“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
同时,结合市委市政府唱好“双城计”、打造“活力城”等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由越城、柯桥、上虞三区联创,拓展到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全市域、全行业统筹推进文明创建,让文明从盆景成为风景,从风景成为风尚。
“我们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五星’系列争创相结合,两者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社会环境变美了、安全程度变高了、矛盾纠纷变少了、干部担当意识变强了。”越城区府山街道西小路社区主任诸妙茵说。
城乡间的同频同创让越来越多的百姓享受到了文明新风带来的“红利”。
喜事酒席每桌不超过800元,白事酒席每桌不超过600元,香烟每包不超过20元……如今,一份饱含乡土气息的婚丧嫁娶“新标准”,让村里的红白事,少了攀比多了真诚。对照文明创建标准,绍兴持续深化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破除陈规陋习、力戒铺张浪费、推进移风易俗,使农村精神文明提升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文明花开满园春。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文明单位17家、省级文明单位227家、市级文明单位470家,各类文明“细胞”发挥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效应,把绍兴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地。
榜样引领,美德接力传承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打开“中国文明网”“浙江好人网”,总能找到“绍兴榜样”的亲切面孔:坚持义务救火25年的民间“救火阿三”阮炳炎,坚持10余年义务除“癣”净化城市环境的八旬老人何亮,20余年省吃俭用捐资1200万元兴建18幢教育楼的港商张杰……一个个平凡的名字,扬起了一面面向上向善的旗帜。
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评选表彰力度,通过群众推、群众评、群众选,截至目前,全市共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例、中国好人48例、浙江好人161例,选树其他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700余例,呈现出由个人向家庭拓展、由个体向群体延伸、由单位向行业辐射的喜人变化。在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在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下,各个层面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同步展开。市文明办编印《绍兴好人》系列书籍,在全市建设了一批好人公园、好人工作室、好人街、好人墙等,广泛宣扬凡人善举和先进事迹;各地通过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回展览、宣讲等活动,学模范、尊模范、当模范之风日渐浓郁;各类媒体更多地把镜头聚焦好人、把版面留给好人,好人故事在城乡传扬。
精神薪火相传,力量生生不息。榜样引领,带动了绍兴志愿服务事业迅猛发展。
一个凉棚,一张长桌,几把椅子,10多个杯子,在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在越城区大校场附近的公交车站旁,有个接力经营了27年,换了四代“主人”的凉茶摊,每一代“主人”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如今,来自社区、学校的众多志愿者纷纷加入,帮助老人照看凉茶摊。服务接力,让爱心延续。
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绍兴志愿服务从搞活动变为制度化、常态化,爱心行为不再流于一时一地,而是扎下根来、枝繁叶茂。全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个,志愿者100万名,涌现出像“雷锋广场”“老吴热线”“点亮一盏灯”“孺子牛”“村嫂”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闪亮名片,将为绍兴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蓄积生生不息的道德力量。
创牌不易,守牌更难。眼下,绍兴即将迎来2019年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市上下要迅速进入“迎战”状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投入上重点倾斜、组织上周密细致、行动上不遗余力,确保在此次迎测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期待着,这份上下一心的努力和付出,将换来绍兴更美的蜕变。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