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③:喝上好水,还有多少“拦路虎”?

越牛新闻记者 胡诚浩 高晓建 晨钟

2019-04-28 18:27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山泉水的广告看多了,大家都以为山泉水比自来水要好。实际上,绝大多数山泉水的水质比我们城镇管网里的自来水差远了。

在越城区鉴湖街道秦望村马园自然村,很多村民家里都有两个水龙头,一个接着山泉水,一个接着自来水。市疾控中心取样检测发现,山泉水的水质逊色多了,几乎所有指标都不如自来水。

今年我市的十大民生实事中,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被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足见政府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重视。在抓好这件民生实事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农村群众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引导他们用好水。

4月24日下午,市政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举行第三场活动,聚焦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来自各区、县(市)的界别群众代表,与市水利局、市公用事业管理集团、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农村居民何时都能喝上好水?

“打深水井,电话137xxxxxxx。”走在新昌县羽林街道董余村,房前屋后的土墙上,最多的广告标语竟是一则则打井广告。实际上,董余村距离新昌县城区不到5公里。从这个海拔190多米的小山村远眺县城,一览无余。可是,县城的城市管网里来自长诏水库的好水,这里的村民却喝不到,只能拨打墙上的电话,请人来打井。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越城区富盛镇金溪村。小舜江净水厂就建在金溪村的土地上,小舜江自来水,村民看得到却喝不到,原因是城镇自来水管网没有延伸到村里。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公厕革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村居民对水的需求量以及对水质的要求已经与城镇居民无异。希望城镇管网能够尽快通到村里来,让我们山区村民也能喝上卫生安全的好水。”金溪村党总支书记何国苗说。

市政协委员杨红萍认为,绍兴地形比较复杂,有平原有山区,建设管网难度较大,这也导致许多山区乡村至今仍有季节性缺水困难。相关部门应该想办法克服困难铺设更多管网,让老百姓喝上放心好水。

好消息是越城区最后6个山区村已经启动了饮水工程,预计年底前可建成通水,越城区将实现小舜江自来水全覆盖。届时,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可以享受自来水“同质、同标、同服务”。

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农饮办副主任王建勇介绍,这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的一大措施就是最大程度延伸城市管网。目前,我市城镇供水管网供水工程人口覆盖比例为84%,约375万人。计划到2020年,城镇供水管网覆盖人口将达到90%,约400万人,也就是说,90%城乡居民都能喝上城镇水厂的供水。

今年是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全市将实施227个项目,惠及58个乡镇(街道)的243个村,全年计划新增和改造供水管网1000公里,目前已完成362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36%。

喝上山泉水,为啥不算达标?

在越城区鉴湖街道秦望村马园自然村,村民陈女士用山泉水洗衣服、冲马桶,用自来水淘米、烧水。村里很多村民也跟她一样。

山泉水和自来水,肉眼看不出区别,但通过市疾控中心的对比实验后,两者差距立刻就显现了出来。检测数据显示:马园自然村石岭顶水库的山泉水中锰、镉等含量均高于自来水;菌落总数(CFU/ml),自来水小于1,而山泉水达到60;总大肠菌群(MPN/100ml),自来水未检出,而山泉水达到16。

市疾控中心主任徐来潮介绍,从我市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一些山区水质不合格指标主要是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和游离氯等消毒剂指标。所以很多山泉水看上去很清澈,其实问题很多。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居民水源保护意识不强,水质易受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污染;另一方面,一些农村的单村水厂在收集这些山泉水后,没有进行有效的水质净化和消毒措施,导致水质不合格。

然而,受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影响,马园自然村村民更偏爱用不收费的山泉水。市公用事业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秦望村10个自然村、1288户村民,平均每户月自来水用量仅3立方米,而越城区主城区居民,平均每户月用水量在6立方米左右。

“从有效管理的角度来说,新管网建成后,建议老的管网截管废弃。马园自然村村民家里安装两个水龙头,看似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长期不用或者很少用的水管,清水冲洗及管理维护费用反而更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杨红萍说。

新昌县政协委员宋建刚来自山区,对老百姓希望喝上好水的迫切心情感同身受。他说,山泉水和自来水相比,在水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山泉水的储水池里一旦有老鼠、鸟等小动物进入,就会严重影响水质。”

在市水利局局长张宪疆看来,衡量老百姓有没有喝上好水,主要看4项指标:一是水量,二是水质,三是方便程度,四是供水保证率。据卫生健康部门检测,2018年城市水厂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仅为84.4%,因此距离老百姓喝好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通过提升水源水质,提高水厂消毒工艺和改造供水管网三方面措施,保证供水水质,确保城乡居民都能喝上优质水、放心水。”张宪疆说。

目前,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已经启动,我市计划在3年内完成25.8万人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城乡同质饮水,力争到2022年,实现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全覆盖。

城镇管网通不到的山村,怎么办?

嵊州市通源乡是一个山区乡镇,绍兴市境内最高峰西白山的顶峰就在此地。如此高海拔的乡镇,城市管网显然无法延伸,村民用水只能依靠单村水厂,这也是山区农村最普遍的供水方式。

受到山区地形影响,山区农村多采用一村一厂或一村多站的供水格局。全市现有1410座水厂,总供水户籍人口约446万,其中城市水厂13座,乡镇水厂44座,单村水厂1353座。单村水厂占了全市水厂总量的96%,但供水人口只占全市的16%。

这些单村水厂普遍存在水源水质不佳、硬件设施薄弱、维养经费欠缺、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大多数单村水厂按照“村建村管、镇建镇管”的办法运行管护,缺少专业管护人员,净化消毒等制水工艺达不到规范要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等主要指标。

“有一些村庄,人口相对集中又互相独立,不具备城镇管网延伸供水的条件。在这些地方新建或改建水厂,要重视提升水质。”嵊州市政协委员操海芳建议。

市政协委员李冬芳认为,可以采取撤并和提升单村水厂的方式,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加强运行管护,保障单村水厂的水质。

“供水系统的维护需要专业技术,单村水厂大多数规模较小,设施设备相对简单,要保持安全可靠供水,最好由水务部门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来参与管理,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提高单村水厂规模化程度,提升运行管护水平。”市公用事业集团总经理蔡剑明说。

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农饮办副主任王建勇表示,在此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中,各地在前期规划阶段就考虑到要最小程度保留单村水厂,计划通过3年时间,到2020年,争取撤并420座左右的单村水厂。但是,受到山区地形的限制,保留下来的单村水厂数量还是会比较多,并继续发挥作用。水利部门将加强单村水厂的水源保障、工程质量和后期运行管护,确保单村水厂提质达标。

实际上,无论是管网延伸,还是改造单村水厂,都需要在建设的同时,加强管护,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王建勇说,这次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已明确要求建立县级统管机制,通过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责任和供水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健全完善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护经费三项管理制度,确保农村饮用水工程有机构和人员管理,有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县级统管机制将全面建立,今后将有统一的管护机构或明确由水务公司对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和专业化管理。

“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任务之一。我省正在制定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中已将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纳入评价标准。在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达标验收中,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未达95%,或水质达标率未达90%,饮水型地方氟中毒的原病区村安全饮用水达标率未达100%的村将被一票否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国荣说。

政府声音

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让全市群众喝上好水

副市长 陈德洪

虽然我市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与城镇供水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表现在水质合格率、规模化程度、建设标准、运行管护水平方面的“四个不够高”。

从全市面上看,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尤为突出,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相对较好,但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受制于自然生态、地形地貌、生产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因素,基础比较薄弱,群众呼声强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我们要积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实现同城同待遇,从关键小事着手,城乡携手并进,让全市群众喝上放心水、满意水,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释放的红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我市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的三年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聚焦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推进“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饮水安全建设。一方面要抓好工程建设,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另一方面要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用水缴费制度,保障农村供水工程发挥长久效益。

媒体观点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三同”

当市区居民每天习以为常地喝着欧盟标准的小舜江水时,恐怕很少会有人想到,在我市农村,还有不少居民喝着不合格的饮用水。据卫生健康部门检测,2018年我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84.4%,这与城市100%的水质达标率形成鲜明对比。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以净为本。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农村“喝上水”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与城镇相比,农村饮用水仍存在水质合格率不够高、运行管护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像城镇居民一样“喝好水”成为农村居民越来越迫切的需求。

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正呼应了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事实上,这一行动也是新时代“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升级版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志性工程。而农村饮用水能否达标提标,关键要看各项工作是否达标提标。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围绕省市确定的目标,聚焦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落地见效。

当然,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协同,才能打好、打赢这场攻坚战。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饮水安全建设,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完成。同时,农村饮用水工程由于资金、人员、技术等因素,容易出现建后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把工程管护摆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建、管、治”同步达标,保障农村供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事关城乡均衡发展,事关农村现代化,唯有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同质、同标、同服务”,才能让广大农村居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施妍静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