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老少都来到安置点避险。
越城区迪荡街道安置点
“这么多人在一起,就不怕了”
■记者 胡安娜 文/摄
昨晚7点半左右,记者赶到位于越城区迪荡街道的“迪荡府”建筑工地门口。冒着大风大雨,几辆大巴车缓缓停靠。在迪荡街道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一批接一批的建筑工人抱着席子、被子陆续上车,准备前往街道辖区内的一处避灾点——绍兴市高级中学体育馆。
“大家别着急,后面还有大巴车,排好队慢慢上车。”迪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向华强一面扯着嗓子大声喊,一面用手抹了抹脸上的雨水,“今晚,我们安排了5辆大巴和部分私家车,把700多名工人从工地临时生活用房转移至辖区内两处避灾点。”向华强对记者说,大约有100多人已被安置到附近的蕺山社区避灾点,其余工人将前往高级中学。
晚上8点30分左右,记者随着“大部队”来到绍兴市高级中学体育馆。在这里,一些工人已摊开席子、被子准备休息,也有一些工人和家人坐在垫子上闲聊,还有一部分人站在门口等待仍在路上的伙伴们。
“我到学校体育馆了,这里很安全,你们放心,台风一过我就坐车回来。”人群中一名绍兴口音的老大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位叫邵才德的老大爷说,他是上虞人,在建筑工地干了40年,这是他第二次碰到台风避灾的情况,上一次是4年前在上海。“工地里的临时住房是彩钢板搭建的,晚上睡在避灾点心里都踏实。”他说,“希望明天一觉醒来台风过去了,就可以早点回家了。”
此时,50多岁的张子英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到达体育馆,跟在她身后的还有两个孩子。“这是我孙女和孙子,放暑假了,我带他们一起过来看他们的爸妈,没想到遇上了台风。”张子英说,他们一家来自河南,儿子、儿媳在绍兴打工多年,两个孩子是头一回来绍兴,不料赶上了这场台风。“知道要避灾的时候,我和弟弟有些慌张。到了这里,有爸爸、妈妈、奶奶和这么多人一起陪着,就不那么害怕了。”张子英的孙女孙家莉笑着对记者说。
晚上9点15分左右,“迪荡府”建筑工地700多名工人全部安置完毕。为保障工人们的安全,迪荡街道还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在避灾点执勤巡逻。
建筑工人们在安置点关注台风动态。(记者 黄霄 摄)
工人员在安置点放置冰块降温。(记者 金国炳 摄)
市奥体中心安置点
体育场馆成“温馨避风港”
■记者 金国炳
昨晚6点半左右,来自重庆的地铁工人刘继明和3位工友,拿着席子、毛毯等生活用品,来到绍兴市奥体中心训练馆,“绍兴很多工程我都参与过,这次遇到台风,让我这位异乡客倍感温暖。”记者看到,应急避灾场所环境较为舒适,被安置在这里的外地工人心情都很放松,他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为了迎接这批客人,市奥体中心提前为他们准备好泡面、快餐、饼干等食品和矿泉水,同时提供电视机让大家及时了解信息。此外,在走廊和通道等区域还设置了休闲区,并放置冰块降温。“10日的早饭和午餐,我们都预订好了,生活方面都会有专人跟进。”市奥体中心主任徐东良说。
作为绍兴市最大的体育场馆,市奥体中心这是第一次作为抗台应急避灾场所。“这次接待,充分发挥了我们体育场馆容量大、设施好这一特点。”徐东良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完成安置任务,他们昨天提前闭馆进行准备。
据了解,市奥体中心安置了280多名地铁工人。“绍兴人太好客了,听说我们这批人要安置,不少单位争着给我们打电话,愿意提供各种帮助。”中铁二十四局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镜湖站项目负责人王立刚说,他们员工平时都住在工棚。
昨晚7点多,由于未见中铁四局的员工,场馆工作人员忙打去电话。一问才知,不少员工因施工地离柯桥更近,已被当地安置点的人接走了。“抢着要我们这些外乡人,这样的情况我还是头一回碰到。”王立刚感动地说。
采访本淋湿了,记者华雨佳用手机做采访记录。
越城区东湖街道安置点
“撤到这里 心里就踏实了”
■见习记者 吴可蒙 华雨佳
昨天晚上8点多,外面风雨大作,越城区东湖街道活动中心内气氛平和。海南小伙温祥灵和同事们在电脑上收看节目,旁边的房间,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打牌。屋子里,空调、矿泉水、水果、方便面、应急灯等一应俱全,一张张凉席已铺开。
小温是二环北路智慧快速路PPP项目工程部的一名员工,刚来绍兴不久。“原本我们住在工地集装箱式简易房,存在安全隐患。东湖街道提前帮我们联系了这个避灾点,还帮我们打扫干净。傍晚6点多,我和同事们就搬过来了。”小温说,“撤到避灾点后,大伙儿心里就踏实了。”
记者看到,该避灾点共有6个房间,当天共有30多名工人前来避灾。项目部门经理吴鹏介绍,这些人来自江西、湖北、哈尔滨等地,其中不少是应届毕业生。大家都带好了行李和充足物资,准备在这里住上两天。
离活动中心不远的滋江家园家宴中心,成了200多名来自恒大御景湾项目部工人的避风港。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工友正坐在一起聊天,有的铺好凉席准备睡觉。
东湖街道城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收到台风预警消息后,街道干部积极与相应避灾点对接,及时将活动中心的健身器材清空,以便给工人们提供宽敞舒适的环境,待台风警报解除以后,再慢慢疏散避灾人员。昨晚开始,东湖街道19个避灾场所全部开放,场所内配置水、食物等必要物资,各村义务救援队伍、抽水泵也全部到位。截至昨晚9点半,街道已转移危旧房人员及建筑工地人员515人。
昨天,越城区不少镇街、社区和村,都开放了会议室、学校、活动室等,给群众提供避灾场所。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