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诸暨市发改局党组成员周钰又跑了一趟杭州,为了杭州市发改委正在谋求的一个“大招”:将杭州南面的制造业发达城市联合起来,打造杭州南面制造产业带,并探索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区。
诸暨市发改局的想法是,充分了解这个示范区的软硬件要求和各种配置设限,与绍兴市发改委展开对接沟通,建一个“群”,共同推动这一设想落地。周钰说,这些年,诸暨通过自主创新、重大技改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等建设,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设计水平较低,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杭州南面制造产业带的打造,将在用地、人才、创新等方面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极大降低企业成本,推动诸暨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
6月以来,市发改局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前往杭州、上海等地,忙着与浙江省发改委、杭州市发改委、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等对口部门沟通交流,除了建群推动先行示范区落地的“大招”之外,还有进圈与参会。
圈是杭州都市圈。去年杭州发改委牵头组织的杭州都市圈2020—2035年规划编制提上日程,一时间成为“圈内”城市关注的热点,诸暨也不例外。“今年6月,杭州都市圈2020—2035年规划编制完成招投标,预计四季度形成初稿,我们时刻关注这个规划编制的进展情况。”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杭州都市圈是我国六大都市圈之一,这份规划对诸暨未来15年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希望以主动对接的方式,争取将诸暨“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纳入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中,在顶层设计中融入更多诸暨元素,包括把我市一批重大项目、重要政策诉求列入其中。为此,市发改局还与杭州都市圈协调办建立了常态化联络机制,不定时开展信息沟通对接,争取在各个领域享受到“与杭同城”的红利。前不久,发改局还摸排上报了17个体验点参与“2019杭州都市圈最具品质体验点”申报评选活动。
会是杭州亚运会。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一大波溢出红利喷薄欲出,不只是基础设施提升、环境改善、管理服务优化,还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增加,以及城市品位提升。“对任何城市来说,亚运会是国际性的大机遇,我们将借此机会做好自身推介,强化与杭州的合作联动,对接全球优质产业、吸引国际高端要素,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国际化大格局下谋求提升和发展。”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发改局将结合诸暨产业优势,邀请亚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来诸开展一次业务对接会,集中推荐大唐袜业、山下湖珍珠、空气净化器等优秀产品,争取更多诸暨产品进入亚运会,扩大诸暨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发改局已经将诸暨的名优特产品编辑成册,并送交亚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
对于建群、进圈和参会这三件大事,周钰很乐观。“6月24日,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会上发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周钰告诉记者,该方案结合浙江实际,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等领域,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务等九项重点任务,以推动浙江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其中,在“推进跨区域重点板块协同发展”中明确指出:“支持诸暨实施与杭同城行动计划。”这意味着,诸暨“与杭同城”战略进入浙江行动。她欣喜地说:“这个方案一出炉,我们等于拿到一把‘尚方宝剑’,在走访杭州市各对口部门时更加有信心和底气,也对诸暨接沪融杭战略有了更多的期待!”
一把手访谈▼▼▼
以抢跑意识加速融杭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文进
前段时间,诸暨日报异地采访,刊发了《与杭同城“高点对标”走余杭/海宁/德清/萧山》系列报道。我很仔细地看了报道,收获很大、触动很深,让我看到了诸暨与余杭、海宁、德清、萧山等地在意识上的差距,当然也学到了很多好思路、好办法。
整体来讲,从这些报道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余杭、海宁、德清、萧山等地都在抢抓机遇,紧锣密鼓走融杭发展之路。从细节上来看,余杭开创的是“产城融合、资智对接,有核无边、辐射带动,政府主推、市场主体,共生共荣、共享共治”的融杭模式;海宁提出“不是杭州,就在杭州”的口号,打造“深度融杭的品质新城”;德清在认准“接沪融杭,联苏通皖”的主攻方向后,成立经合办统筹融杭工作;萧山走的是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以产业转型升级融杭的路子。
我觉得,无论哪种发展模式都给我们发改局的融杭规划沟通工作提供了借鉴。诸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何在?我们认为,答案是与海宁德清等地抢跑“与杭同城”,放眼长三角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和杭绍甬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加快“临杭城市”向“融杭城市”转变。
全会报告中也提到,要紧抓“与杭同城”牛鼻子,在对接融入上有新突破。
这个“新”是日新月异的进度,体现在交通先行、产业合作上,就是不断完善03省道东复线沿线产业规划,谋划应店街现代服务业发展,统筹抓好店口、次坞、白塔湖等临杭区域交通、产业和环境规划;同时全力盘活存量资产,创新使用村级留置用地,节约利用新增建设用地,扎实推进“两规融合”试点。研究加快高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要求,形成“与杭同城”的发展合力。
这个“新”是创新革新的思路,体现在要素承接、机制衔接上,就是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杭州区域合作局以及各联席会成员单位等的对接联系,增进两地政务交流,强化跨区域规划衔接,谋划在交通设施、创新要素、民生服务、文旅合作等领域的融杭接沪及长三角一体化,优化空间及生产力布局。
与拱墅区的友好合作协议,开了一个好头,我们可以借力借势,把融杭推向纵深。接下来,我们还将搭建干部互访交流常态化机制,探索在杭驻点办公模式,重点与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等地的产业、科技、人才等部门合作设置交流挂职岗位,选派骨干人员,增进两地政务交流。
说到底,发改局将从自身“规划、项目、改革、参谋”四大职能出发,深入实施《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与杭同城”步伐,提升诸暨城市能级。
声音▼▼▼
临杭产业园要提高门槛
■市人大代表、黑猫神日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侯国生
今年两会期间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诸北区域做好北承融杭文章的意见建议》,提出要规划先行,做好谋篇布局文章;强化基础,做好硬件配套文章;打通瓶颈,做好接轨杭州交通文章。
前段时间,我看报纸上也全文刊登了《诸暨市“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中提出要扎实推进“接沪融杭”以及“与绍兴、义乌协同”发展,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重要支点。三年行动计划让我感到振奋,希望以“与杭同城”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推进各项工作,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应成立一个团队,专门追踪“与杭同城”行动计划,及时把握发展方向,结合“最多跑一次”和“三服务”活动,把诸暨打造成融杭发展的排头兵。另外,临杭产业园要提高项目“门槛”,引进那些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和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做到宁缺毋滥。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