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行天下赋崧厦

2019-07-31 21:38  

打开越牛新闻客户端查看
该功能需要在越牛新闻客户端中使用,是否打开
取消
确定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 童波

“只乱天下,不乱崧厦。”

上虞区崧厦镇,一个曾经的军事要塞,一个濒海的江南水乡。地因人名,因东晋吴国内史、左将军袁崧为抵御海寇孙恩之乱在此筑城,后人为纪念袁崧,称其所筑之城为“崧城”,为避袁崧名讳,后改称“嵩城”。

嵩城,在明代沥海所、临山卫未建之前,一直为海防要地。历经千百年的艰苦奋斗,遂成一方富庶繁华之地。

(《崧厦伞撑天下》景国伟/作)

濒海古城

崧厦是一个濒海古城,向海而生。

崧厦建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600多年前的东晋。晋隆安四年(400),海寇孙恩起事攻陷会稽,吴郡内史、左将军袁崧奋力抵御。次年,袁崧兵败,在与海寇搏斗中英勇牺牲。后人为纪念袁崧,为其建造忠介袁公祠,春秋两季祭祀。后来嵩城和袁公祠年久失修,宋嘉定七年(1214),世人重建袁公祠于现址。清末,这里正式建镇,定名“崧厦”。

袁公祠俗称嵩城庙,新中国成立前后一直称为崧城庙,明朝书法家倪元璐曾撰写有《崧城庙碑记》。在崧厦百姓心目中,袁崧已然成为崧厦乃至虞北的保护神。袁崧担任过内史,镇上有一条“内史路”。崧厦镇外华泽口有一座桥,名为“乱将桥”,原称“乱箭桥”,相传是袁崧的死难处。后来,嵩城庙一带形成了一个集市,乡人称之为“嵩下市”,慢慢地演变成今天的“崧厦”。

如今,这座位于崧厦镇牛市街与内史路交接处的嵩城庙,虽几经重建,但不变的是它带给崧厦人民特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除了袁崧,嵩城庙里供奉的还有清康熙年间的绍兴知府俞卿,俞卿主持兴建、修复虞北古海塘,后来受奸臣陷害含冤而死。俞卿主持修建的这条石塘,像巨龙一样横卧在虞北平原上,使清代崧厦的老百姓免遭海水倒灌之害。

晋朝以前,崧厦原是荒芜的海域,处于波涛汹涌的杭州湾之中,随着时间的流逝,才渐渐冲积成滩涂之地。这片淤积而成的土地,人们称之为滨湖、张湖里。

饱受海潮侵犯之苦的崧厦人,世代与海争地不息,他们秉承先人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精神,抗外敌,精耕种,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构筑了一道绚丽的虞北风景。

袁崧筑垒,形成嵩城,书写了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华章。而俞卿造塘,更是促进了崧厦的稳定与繁荣。不过,造塘只是俞卿为民服务的开始,更多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举措,在他的心头萦绕,并付诸实施。塘路筑好以后,他用多余的资金,创办了崧陵书院。1906年,在崧厦东庵渡的映水庵,正式创办了“上虞县立崧厦高等小学堂”,也就是现在崧厦镇中心小学的前身,这里曾经是代表着上虞小学教育质量的学校。崧厦镇小虽十易校名,七迁校址,但不变的是“尚德、勤学、健美、创造”的校训。

如今的崧厦,是杭州湾南岸、上虞北部的文化、商贸、金融中心,承载着杭州湾滨海新城和上虞工业园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后勤服务和功能保障职能,三者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当嘉绍大桥让天堑变通途,纵贯崧厦全境的南北大通道上,经杭甬高速公路、上三高速公路至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车流川流不息,繁茂商都的新活力再一次被激发;当高铁绍兴东站落户上虞城北,这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小城市又开始酝酿新的生机。

名士之乡

崧厦是一个名士之乡,人才辈出。

古老的崧厦,有着深厚的历史印记。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崧厦人独特的人文性格。

崧厦既得越地文化之熏染,又有崧厦人的独特禀赋,两者悄然合一,自是代代出英才。宋时有俞氏三相;明代有俞廷玉与子通海、通源、通渊,皆为明之大将,建奇功、封都侯,又俞大猷为明抗倭名将;清代有工商业家连仲愚兴水利、济乡邻,现代有教育家夏丏尊,地理学家屠思聪,革命志士严红珠、章辅;当代则有儿童文学作家金近,中国奥委会原主席何振梁,等等。他们皆是崧厦的人中翘楚。

人文的繁荣,助推着经济的繁荣。崧厦的酿造业自古以来都是闻名遐迩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协和酱园”。它是在清道光十年(1830),由连仲愚创办的,是上虞第一家具有资本主义商业性质的手工作坊。而通过一只酱缸起家的连仲愚,还十分关心公益事业,调和了众人口味的他,也调和了许多人的衣食住行与人生方向。

连仲愚以“济天下”为“真事业”,捐湖田500余亩成立连氏义庄,将田产收入和“协和酱园”的部分利润作为义庄支出。兴修虞北水利,施恩孤苦老弱。连氏后世,也不忘行善。其子连茹、连蘅等仰承先志,继续着父亲的事业,他们还修缮崧陵书院,建造“枕湖楼”藏书阁,开设义学供人免费就读。当时有文人敬仰连氏作为,编成《筑塘》《捐产》《置庄》等12首山歌村曲,传颂连家行善义举。崧厦连氏的善行,更是得到了清廷礼部的表彰。连仲愚去世后,光绪十三年,礼部奉旨旌表建坊,行文褒奖他。

180多年过去了,“协和酱园”变成了“同仁酿造”,文化的脉络再次延续。2010年,“同仁酿造”(注册商标“协和”)跻身商务部发布的“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录。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崧厦这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小城镇又开始了蝶变新生的旅程。

被誉为杭州湾“乡村奇迹”的崧厦镇祝温村,30多年来,从一片脏乱差的滩涂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样板村”。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杭兰英的带领下,全村人民正奔向更美好的前程。

如今,在这个虞北海涂边的村庄里,一座国际化风格的艺术馆——祝温村文化艺术馆拔地而起。这是乡贤——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画院副院长桑火尧教授提议建造的,他要为家乡的村民、学生学习交流文化艺术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人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艺术与乡村相结合。

中国伞城

崧厦是著名的中国伞城,因伞而荣。

撑起崧厦伞,走遍五大洲。崧厦人最引以为傲的一句话是:“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

在崧厦的道路两旁,几乎全是制伞企业,琳琅的广告牌赫然醒目,让人觉得似乎进入了伞的海洋,由衷地感叹这里不愧为是中国伞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且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到了北朝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小小的雨伞,它的诞生与发展,正是人类的一部文明史。

崧厦制伞的历史可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年不少崧厦人迫于生计,靠修补雨伞为生,走街串巷,从本土本乡逐步流动到全国各地;20世纪70年代的崧厦,开始有生产雨伞的家庭作坊出现;到1987年,崧厦有了全国第一个伞件市场;1992年,第一家制伞公司在崧厦成立;2002年,崧厦镇被授予“中国伞城”的称号。50多年来,崧厦的制伞业走过了修伞绷伞、家庭作坊式生产、工厂化生产、高速发展四个阶段。

如今,崧厦镇已发展成为国内伞业集群规模最大、外向度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广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有国内最大的专业市场——中国伞城,拥有制伞企业1500余家,年产各类成品伞6.5亿把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伞业产值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07年,崧厦被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命名为“中国伞具出口基地”,已连续多年组织伞业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和德国科隆展等,产品辐射五大洲,远销欧美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崧厦制伞业有三分之二的订单来自国外,工商登记的1500多家伞企中,有1000多家涉及外贸业务。区别于人们传统印象中自家用的小伞,崧厦出口的伞类产品中,有很大一批都是咖啡馆、沙滩等场所用的大伞,也有各种活动中印有商家和名人LOGO的广告伞。

时代巨变,伞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实用范围,具有了浓厚的时尚色彩。绸伞、黑布伞、折叠伞、花伞、格子伞、防紫外线伞……这些不断翻新的伞,不再是一款款普通的雨具,而是美丽优雅的标志,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热爱的充分体现。

在崧厦,很多人靠制伞解决了自己的生计问题。但就像任何一种扎根于民间的生产活动一样,时间久了就会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文化。制伞同样长期浸润在崧厦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具有崧厦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

而今,崧厦沉淀着历史,畅想着时尚,凝固着文化,同时也描绘着一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美好蓝图。

地名说

袁崧筑“嵩城”

东晋隆安四年(400),吴郡内史、左将军袁崧为御海寇孙恩在此筑城,次年袁崧殉职后,百姓为纪念袁崧,称其所筑之城为“嵩城”。

《晋史》载:“安帝隆安间,孙恩自海攻上虞,朝廷遣刘牢之、袁崧筑扈渎垒沿海拒恩,嵩城之名当始于此。”为避“崧”名讳用“嵩”,并建袁公祠。年久,城祠并废。南宋嘉定七年(1214)重建袁公祠,祠北有街名嵩下市,后据此而作嵩城、嵩镇、嵩厦街、松厦街。至清,始名崧厦。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申报》已载崧厦镇。

舌尖之上

崧厦霉千张

崧厦霉千张,制作历史悠久,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出名。

据传,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成水作坊”,所产的霉千张曾被皇宫誉为宫廷“奇菜”。乾隆皇帝南游到绍兴时,曾品尝过上虞知县送来的崧厦霉千张,因不能前去崧厦一游,遂留下了“霉千张好吃崧厦难到”的叹息。

由于崧厦镇地处曹娥江口滨海区,盛产优质黄豆,附近海边产盐,可提供上等盐卤;加之当地独特的制作工艺,故这里的霉千张品质特佳。它以鲜洁、清香、素淡而闻名,是豆制品中的佳品,具有独特的风味。

风情园

蔡林乌金纸

在金箔行业,流传着一句话:三分手艺,七分工具。这工具主要指的就是乌金纸,只有用这种“砸不烂”的纸做保护层,一张张金片才能变成0.1微米厚甚至更薄的金箔。甚至可以说,在金箔锻制技艺中,乌金纸是生产金箔的关键工具。在崧厦镇蔡林村,就传承着这门曾名满天下的“独门技艺”——乌金纸制作技艺。

乌金纸是在明末清初,由一个叫魏良再的人发明而成。原先这种纸称“熏金纸”,后来改名为“乌金纸”,并且只有浙江才能制作,所以当时曾有“天下浙有乌金纸”的说法。

19世纪50年代,有一个从事乌金纸生产叫朱赵炎的技人,因避战祸从嘉兴桐乡石门镇,迁回崧厦蔡林老家,为求生计办起了乌金纸家庭作坊。招亲属邻居为工人,言传身教,逐步发展壮大,从而崧厦镇有了乌金纸的制造行业。

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把一张普通的黄纸制成精良的乌金纸要经过三大环节、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力大、心细、手轻,方能制作出优质的乌金纸。

主政者

王文松 崧厦镇党委书记

崧厦镇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湾区建设、融杭联甬接沪等战略实施中寻求政策红利、发展机遇,锚定新方位,开启新征程。

崧厦镇以“二次创业”建设全球伞业智造和文创中心,以“大建大美”演绎城镇精彩蝶变,以“祝温经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实干开路”着力打造杭州湾南岸的耀眼明珠。

来源:越牛新闻原创   编辑: 倪妮

相关阅读

评论

热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新评论
  • [[item.passport.nickname]]
    [[item.support_count]]
    回复 复制 举报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回复 复制 举报
    [[elm.passport.nickname]] 回复 [[elm.reply_obj.nickname]]:[[elm.content]]
暂无新评论,速抢沙发
写评论
回复: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
打开APP
展开阅读全文
为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请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越牛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