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体见习记者 於泽锋
盖北是上虞东北部最边缘的一个濒海乡镇。其境之内,夏盖山孤峰独耸,盖北先民,在此孕育璀璨文明;其境之外,杭州湾携浪奔流,联通四海九州。在这片土地上,辛劳的盖北人克服困难,盐碱之地变成万亩良田。境内因盛产葡萄,面广量大,品质优越,被誉为江南吐鲁番,是著名的“中国葡萄之乡”。每年6、7月份,盖北葡萄节应时举办,吸引着大批观光采摘游客前来。
(野藤三味。 李正火 作)
名山夏盖
第一次来到盖北镇,记者便被夏盖山所吸引,偌大的平原之上,夏盖山孤峰独耸,甚是奇特。夏盖山除了外形奇特之外,它悠久的历史也颇有盛名,盖北人类活动之起源,就在夏盖山。
据史料记载,夏盖山古称华盖山,大禹治水曾驻跸于此,为敬大禹功德,故更山名为夏盖山,又称大禹峰。
夏盖山周围一带古迹众多。山西侧的三眼井是最古老的水井,史载为大禹治水时所挖掘,故有“禹潭名泉”之称。山巅东侧有白龙潭,深约丈余,清澈见底,四季不枯,相传为白龙居住之处,“尝兴云雨,泽益四方”,为夏盖山一方大观。西晋天福四年(939),为纪念大禹治水丰功伟绩,在夏盖山南建见明寺。山北建夏盖夫人庙。千百年来,寺庙香火不断,香火极盛。唐长庆二年(822),为解决虞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问题,周边农民割献私田,挖土筑堤,在夏盖山旁挖掘周长105里的夏盖湖,名山秀水的格局因而形成,此地成为虞北形胜之地。
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赵构为避战乱,被迫南迁,建都临安。官居吏部侍郎的河南颍川人陈远携家眷护驾随行。他看到夏盖山孤峰独立,如天然屏障,北枕大海,东南环夏盖湖,这里远离尘嚣,物产丰富,景色秀美,是理想的宜居之地。于是他们在夏盖山下安顿下来,繁衍生息,世代相传,形成大族。800多年来支脉昌盛,陈氏后裔遍布海内外,陈姓成为上虞第一大姓。陈氏一族的到来,使一隅之地得以发展。明洪武初年建置为夏盖山镇,为当时虞北地区的商贸重镇。
悠久的历史,夏盖山一带也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元末明初,夏盖山有诗人魏仲元、魏仲刚、魏仲仁兄弟三人,在夏盖湖畔建筑了规模宏大的福缘精舍山庄和见山楼。他们结交广泛,与浙东文化名人经常聚会,进行诗酒联欢,结成“敦交诗社”,在其本宅举行三次大型雅集活动,壶觞更酬,吟诵迭篇,将浙东等地诗人吟诵夏盖山湖光山色的76篇诗文编在《敦交集》中,流传于世,成为上虞文化历史的瑰宝。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编纂《元史》的大学士宋濂,应其邀请撰写了散文名篇《见山楼记》。明谢谠,钟情于夏盖山的苍翠明秀,弃官归里,自号“盖山”,晨昏勤思,笔耕不辍,以独特的文采撰写了《夏盖山赋》《夏盖山亭碑记》和大量的诗文,被载入历代的上虞县志中。此外,明、清时代,在夏盖山一带建造的大屋、二十一间楼、怀谷里等古建筑,古朴端庄,透出古老的神韵和历史风貌。
夏盖山还曾是明清抗倭、抗英的前沿阵地,夏盖山上曾建有抗倭亭和炮台。抗日战争时期,又是浙东新四军游击纵队的革命根据地,“还我河山”“卧薪尝胆,湔雪国耻”夏盖山摩崖石刻,昭示了盖北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民族正气和光荣的历史传统。为缅怀革命先烈,1996年,上虞市委在夏盖山东侧易地建造了虞北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将之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江南吐鲁番”
盖北因葡萄而扬名。在盖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葡萄,庭前院落,屋前屋后,串联成片的葡萄架随处可见。盛夏时节,绿如碧玉、红如玛瑙的葡萄,散发着水果特有的芬芳。夏盖山下,万亩葡园,摇曳生姿。随着今年野藤葡萄文化旅游节的开幕,一大波游客把目光投向了盖北——这一有着“江南吐鲁番”之称的濒海小镇。
盖北镇夏盖山村,是盖北葡萄的发源地,种植历史悠久。盖北野藤果实甜中带酸涩,是本地山野品种,人们称之为“本葡萄”。
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虞邑有紫葡萄、水晶二种”,经考证,表明虞邑所产的葡萄出自宁远乡五都。因宋熙宁三年(1070),行政区域变更,夏盖山属宁远乡五都。野藤葡萄,即本葡萄则产于夏盖山。由此可见,虞邑所产的紫葡萄、水晶葡萄应在夏盖山及周边一带。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新编上虞县志》和清代上虞县志对此均有明确记载,追溯葡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700余年。
夏盖山村历史上栽培的都是传统山野品种本葡萄,夏秋两季均会结果,色泽紫红或淡绿,穗短皮厚,味酸涩,虽抗病性强,易于栽培,但缺乏商品性,人们只作庭院观赏种植。1946年,村内居民陈三元首次从上海万国苗圃博览会上,引进国外欧亚品种甲洲三尺,不久在村内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开来,曾一度成为盖北葡萄的主栽品种,栽培历史达40余年。甲洲三尺的引进种植,在浙江葡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载入《浙江农业志》和《绍兴市志》中。
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盖北葡萄主要以庭院栽培为主。上世纪60年代中期,盖北葡萄扩大了种植面积,开始步入商品化时代。1982年,庙前大队刘品元在盖北建起了第一个葡萄品种园,品种园的成立,为盖北大面积发展葡萄生产奠定了基础。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扩大,盖北果农迫切需要掌握栽种技术,在当时乡镇府的重视下,1985年4月11日,盖北成立了上虞县第一个葡萄科技协会。葡萄的种植,大大提高了盖北农户的收入。在新技术的引领下,聪明勤劳的盖北人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新的品种不断产生,在全省水果评选中,屡次获奖。因为葡萄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盖北镇也因而被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葡萄第一镇”。
当下,盖北镇拥有优质葡萄种植面积1.2万亩,涵盖68个葡萄品种,年产优质葡萄2.6万吨,葡萄的采摘期也因为品种的改良而不断提前。在葡萄节等相关推介活动的带动下,盖北农旅融合步伐矫健。去年,到盖北的游客首次突破60万人次,成为浙江省最大的葡萄种植、集散和旅游观光地。其中核心区野藤葡萄公园,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2014年被评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镇旅游示范点。如今,与盖北万亩葡萄交相辉映的,还有盖北田园综合体项目,四季有花赏、四季各不同,花海经济,将成为扮靓盖北、带动盖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移民融合
盖北镇是一个濒海乡镇,有着良好的地缘优势,绍兴市唯一的出海口——上虞港坐落于此。1998年,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作为上虞区“万亩千亿”的产业大平台,开发区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任,更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居民的到来。而盖北镇毗邻杭州湾开发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租住在此。统计数据显示,全镇登记在册新居民共2.3万人。外来人口的入驻,带动了盖北经济的发展,也为这方土地注入生机与活力。全国各地的风俗文化,在盖北土地上交相辉映,民众自治,在这里颇具成效。
在历史上,地广人稀的盖北,一直都有外来人口的涌入,各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在盖北这方土地上,一直发生着。
盖北镇区域形成于清咸丰元年至同治年间。在这时期,正值杭州湾江道变迁,南岸大面积出现淤涨,滩涂地程较高,水草茂密,十分有利于围垦种植。当地百姓连户结帮,进行小范围围垦。后来有钱的财主看到围涂垦殖有利可图,就招募民工,逐丘大规模围垦。晚清至民国初年,围涂势头更盛,虞北海涂大大小小丘圩星罗棋布,多达120余丘,仅盖北区域内就有80余丘。民国初年虞北富绅王嵛堂就围有丘地二万余亩,被称为“海地老虎”。虞北海涂围成的丘圩名称都有讲究:凡单户围成的丘圩都冠以户名或者姓氏。如陈其户丘、王元户丘、马家丘、王家丘、新发丘等,有钱人所围的丘圩都冠以吉利的名称:如隆昌丘、元宝丘、永兴丘、仁和丘、仁至丘等。
随着围垦丘圩增多,穷苦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移民多来自周边。他们在这里落脚谋生、繁衍生息,形成了盖北的居住群落。出现了一个个自然村。这些移民与盖北早期的居民杂居在一起,历经百年,在盐碱之地上,勤劳耕耘,改善了盖北的土壤环境,为盖北的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格局。围垦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也为盖北的经济发展腾出了空间。行驶在盖北地界,那些以经、纬命名的各条宽敞的马路,见证着人们谋求生存、向海而生的发展史。
新的产业不断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落地生根,盖北成为了保障生产的大后方。近年来,盖北镇创新发展新模式,打好新居民服务组合拳,致力于为每个新居民提供一个温暖的家。盖北镇根据各村经济基础、区位优势,探索资产经营型、互助资金型、拓展合作型等模式,开展“一村一幢楼”建设,共落实项目12个。外地务工者在盖北安居乐业,盖北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在盖北镇的教育领域,也大力推进“和教育”建设。在盖北镇中,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11个民族的新居民学子在此就学,超过学生总人数的73%。学校确立了“和教育”思路,用海纳百川的胸怀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师生同团结,共融合共进步,打造和睦、美好、快乐的和谐校园,让师生快乐、和睦融入和谐校园,为学生和美人生奠基。
风情园
夏盖夫人庙
夏盖夫人庙,也称朝北庙。建于后晋天福四年(939),主要祭祀夏禹夫人涂山氏。此庙建在夏盖山北麓。由于低矮简陋,于宋崇宁年间进行翻建,使其“高畅雄伟”,楹面以翻轩围以走廊,前楼三楹,塑有十位潮神,并护以照墙。大殿前面建有戏台,飞檐翘角,气势不凡,殿宇梁枋上均有精美雕刻。大殿正中端坐仪态慈祥的涂山氏樟木神像。明末阉党魏忠贤权倾天下,假借“毁淫祠”之名,刮起一股毁寺庙、捣神像、建生祠的歪风。全国寺庙被毁十有八九。但因涂山氏助夫治水,地平天成,功昭日月,人人敬仰,因此夏盖夫人庙才幸免于难,得以保全。
为纪念涂山氏丰功伟绩,每年农历六月十五至七月十五举行夏盖庙会,社会各界黎民百姓都踊跃参与,其间出动十二支社火,举行迎神赛会,盛况空前。1957年秋,在热火朝天的大跃进时代,反对封建迷信的浪潮中,历经数千年的涂山氏樟木神像被付之一炬。1978年3月,夏盖庙被拆除,90年代初,当地群众通过民间集资和向港澳人士募捐,在原址上重建夏盖庙,再塑夫人像。
禹潭名泉
——三眼井
位于夏盖夫人庙西侧。古时称“禹王潭”,其泉极甘。传说为大禹治水时所挖掘,是盖北最古老的水井。此井用砖块砌成,深约3.5米,呈圆锥形,井底铺有三块不朽松板。板隙之间留有泉眼,井水自下而涌。井面用三块石板铺就,凿有三个吊口,可同时用三只吊桶吊水,故有三眼井之称。清道光年间,井上建有石亭,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1998年进行拆除重建。
净众寺
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驻在夏盖山。为纪念大禹,后晋天福四年(939),在夏盖山南麓建“见明寺”。宋治平三年(1066),英宗皇帝赐额“净众寺”,将“见明寺”改名。到了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张节之应该寺方丈之邀,特书寺匾“大禹峰”高挂于寺门,以壮其色。
净众寺规模宏大,占地五十余亩。殿宇高畅巍峨,前后三进,左右配殿,并有钟楼、藏经阁和大悲阁。寺中僧人达二百余人。大雄宝殿供奉高数丈的释迦牟尼塑像。历代佛事兴旺,香火鼎盛,被誉为江南名刹。1958年大跃进时候,净众寺被拆毁。2008年,已恢复重建,但规模大不如前。
主政者说
朱炜江 盖北镇党委书记
盖北镇因位于孤峰独秀的夏盖山北面,故得名为盖北。盖北风光得天独厚、人文景观丰富、革命历史积淀深厚,素有“杭州湾畔的明珠”美誉。
孤峰独秀的夏盖山,巍然屹立,文化昌明,底蕴深厚;碧叶连天的万亩葡园,佳果飘香,宜盛夏消暑,被誉为“江南吐鲁番”;倾心打造的田园综合体,四时花海,花果奇缘,农旅融合。
我们正在努力为盖北现代农业观光区、美丽乡村示范区、区镇融合发展区升级版建设而不懈努力。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