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宛委山下阳明洞天内“飞来石”上的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遭到雨水侵蚀后,其“病情”究竟如何?前天上午,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请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遗产监测研究室的专家,到宛委山阳明洞天为《龙瑞宫记》摩崖刻石诊断“病情”。
孟诚磊博士看到《龙瑞宫记》摩崖刻石“浑身”都是雨水的痕迹,心情很沉重。“去年3月,我曾来这里调查浙东唐诗之路相关课题,专门研究了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因为它是唐诗之路重要文物遗存。当时看了这一文物后,我们还感到欣慰,认为保存尚好,没想到仅一年多时间,就风化得这么厉害。”孟诚磊说。
孟诚磊是专门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的专家。他告诉记者,去年,省文物局已将《龙瑞宫记》摩崖刻石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价值巨大,必须尽快采取保护措施。
《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究竟得了什么“病”?孟诚磊指着摩崖刻石上的雨水痕迹说,这上面都是新鲜的水痕,有灰有泥,说明水是从上方流下来的。而在摩崖刻石中间位置,也有渗出的水,而且把里面的“盐分”带了出来。由于石头里面有微量元素,水分蒸发掉后盐却留下了,表面会出现灰白色,这就影响了文物的风貌,使摩崖刻石的价值下降了。
孟诚磊说,由于雨水侵蚀,水会溶解石头里的元素,使微生物附在上面,产生草酸钙这样的化合物,需要特别注意。草酸钙这种化合物强度大,很难洗掉,一个一个的白色斑点附在文物上,就像得了“白癜风”。
在现场,文物专家还找到摩崖刻石上出现的“白癜风”。在《龙瑞宫记》摩崖刻石上,晚清书法家陶濬宣的刻字处已有4处长出真菌微生物。
孟诚磊认为,《龙瑞宫记》摩崖刻石遭到水的侵蚀,酸雨已与石头里的成分结合,今后文物会遭到更大破坏。要尽快治疗《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的“健康”问题,就要找到水的“根源”,对刻石抢险加固,保护修缮,还要重视刻石的安全问题,并要利用三维扫描,以数字化的方式记录《龙瑞宫记》摩崖刻石。
他说,保护《龙瑞宫记》摩崖刻石,可采用修建保护棚,施用隔水剂、隔水膜或拉网等多种方式。为此,他将尽快报告《龙瑞宫记》摩崖刻石“病情”,最终由省文物局制定解决方案。
越城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文保科副科长张慧告诉记者,目前,该局已制定《龙瑞宫记》摩崖刻石安全维护方案,实施包括《龙瑞宫记》摩崖刻石在内的数字化采集工作,并将与省市文物部门加强联系,努力保护好贺知章《龙瑞宫记》摩崖刻石这一珍贵文物。
评论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
[[item.content]]
[[item.ip_location_area]] · [[setTime(item.create_time)]] · 回复